证治准绳类方 - 第 154 页/共 217 页
水二大盏,煎一盏,稍热空心食前服。忌酒、湿面。
清震汤(东垣) 十二月定此方。
羌活 酒黄柏(各一钱) 升麻 柴胡 苍术 黄芩(各五分) 防风 猪苓 麻黄根(各三分) 本 甘草(炙) 当归身(各二分) 红花(一分) 泽泻(四分)
水二盏,煎一盏,临卧服。忌同前。
椒粉散(东垣)
麻黄根(一钱) 黑狗脊 蛇床子(各五分) 斑蝥(两枚) 猪苓 当归身 川椒(各三分) 轻粉红花(各少许) 肉桂(二分)
上为极细末,干掺上。避风寒湿冷处坐卧。
大蒜丸 治阴汗湿痒。
上用大蒜,不以多少,煨,剥去皮烂研,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枣子,灯芯煎汤送下。
青娥丸 治同上,酒服五十丸,大效。(见腰痛。)
治阴汗湿痒方炉甘石(二钱半) 真蛤粉(一钱二分半)
上为粉扑敷。
治阴汗不止方 小安肾丸,用于旧酱煎汤,入盐少许吞下。(见喘。)
又洗方 蛇床子酒浸炒,白矾,陈酱煎水淋洗。
〔阴肿痛〕蟠葱散(《和剂》) 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攻筑心腹,胁肋刺痛,胸膈痞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及治妇人血气攻刺, 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后恶血不止,脐腹疼痛,一切虚冷。
延胡索(三两) 苍术(泔浸一宿,去皮) 甘草( 。各半斤) 茯苓(白者,去皮) 蓬术 三棱(煨)
青皮(去白。各六两) 丁皮 缩砂仁 槟榔(各四两)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二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五苓散(消瘅。) 六君子汤 四物汤(并虚劳。)
治阴忽疼痛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苦楝子 香子 没药(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食前热酒调服。
治蚯蚓吹肾囊肿方用盐汤洗之,又以炒盐包熨痛处。
〔阴吹〕猪膏发煎(仲景)
猪膏(半斤) 乱发(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蝉蜕散 治脬囊肿,小儿坐地为蚓或蚁吹着。
蝉蜕(半两。)
上用水一碗,煎汤洗,再温再洗。仍与五苓散加灯芯煎服。
第六册
疝
〔治外束之寒〕丁香楝实丸(东垣)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
当归(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一两)
上四味,锉碎,以好酒三升同煮,酒尽焙干,作细末,每药末一两,再入下项药:丁香 木香(各五分,作二钱) 全蝎(十三个) 玄胡索(五钱,一作一两)
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项当归等末拌匀,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方无当归、木香,名苦楝丸。)
沉香桂附丸(《宝鉴》) 治中气虚弱,脾胃虚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心腹疼痛,胁肋膨胀,腹中雷鸣,面色不泽,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又治下焦阳虚,及疗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脐) 干姜(炮) 良姜(炒) 官桂 吴茱萸(汤浸去苦) 茴香(炒。各一两)
上研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二。忌生冷。
丁香疝气丸(东垣) 治肾疝。
当归 茴香(各一两) 玄胡索 甘草梢(各五钱) 麻黄根节 丁香 川乌 肉桂 防己(各二钱半) 羌活(七钱半) 全蝎(三十个)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五十丸,淡盐汤、温酒送下,须空心宿食消尽服之。
当归四逆汤(《宝鉴》)
当归梢(七分) 附子(炒)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芍药(四分) 玄胡索 川楝子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上研为粗末,都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天台乌药散(东垣)
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五钱) 槟榔(锉,二枚) 川楝子(十个)
巴豆(十四枚)
上八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实用麸炒,候黑色,去巴豆、麸俱不用,外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下。
川苦楝散(东垣)
木香 川楝子(锉细,用巴豆十粒打破,一处炒黄,去巴豆) 茴香(盐一匙,炒黄去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