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 - 第 23 页/共 122 页

上各研细和匀,少许掺疮口上。   圣效散 收敛疮口。   黄柏(一两,去粗皮,细切,炒至赤黑色) 穿山甲(一两,炒黄) 槟榔 木香(各半两,炒令黄色) 鸡 (七枚,生用)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候大脓出尽,洗净,方可干掺疮上。   桃红散 敛疮口定痛,辟风邪。   滑石(四两) 乳香 轻粉(各二钱) 小豆粉(一两) 寒水石(三两, )   上为细末,干掺口上。一方,改小豆粉为定粉。又方 治疮口久不收。   小椒(去目,炒黑,一钱) 定粉 风化硝(二钱) 白矾(二钱半)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上为细末,掺之。   有人患背疽,已溃如碗面大,视五脏仅隔膜耳。自谓必死。用大鲫鱼一尾,去肠肚,以羯羊粪入其中,烘焙焦黑极燥,为细末。干掺之,疮口遂收,至今无恙。此方累用有效,须候脓少,欲生肌肉时用之。   〔丹〕 《精要》论痈疽,久而疮口不合,其肉白而脓血少,此为疮口冷滞,乃病气血枯竭,不潮于疮,遂致如此。用北艾叶一把,入瓦器内浓煎汤,避风处,乘热用艾汤浇洗疮口四围净肉,以绢帛兜艾叶,乘热浇沃,一日一次,洗了须避风,仍烧松香,以烟熏疮口,良久,用神异膏贴之。不可与厌秽之人见,若不能禁忌,疮口难安,药亦无效。夫以血气枯燥,不知补接于内,惟务热洗于外,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而乃归罪于冷滞。大抵溃疡宜洗,若非行补接之药以实其内,窃恐淋洗有一时之快,少顷恐病体自觉疲惫,有不耐烦之意,非虚而何,可不先议补接乎。(补接即参 、归术之类,是也。)   〔苏〕 乱发、蜂房、蛇蜕皮,各烧灰存性,每味取一钱匕,酒调服。治疮久不合神验。(丹溪云:发补阴之功,甚大。)   〔丹〕 收敛疮口,止有柳皮、白蔹,煎汤饮之。   黄丹散 敛疮口。   黄丹( ) 白矾(枯) 龙骨 寒水石 乳香 木香(不见火) 黄连 黄芩 槟榔 腻粉(各三钱) 脑子(少许)   上为末。随疮干湿用之,于则用温盐汤洗湿净干,却掺其上,用不可太早,须脓血去尽,临好方用,不然,则又 作。   卷之二   久漏疮   〔丹〕 漏疮,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 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饼如钱浓,艾柱灸。炷随漏之大小,便灸令微热,不可令痛,干则易之。干者再研为末,再和再灸,如困则止,来日再灸,宜至肉平为效。亦有用附片灸者,仍以前血气药,作膏药贴之。   〔娄〕 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养,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于溪谷也。此用附子灸者盖此义也。   时康祖大夫,患心漏二十年,当胸数窍,血液长流,医皆莫能治。或曰:窍多则愈损,闭则虑穴他歧,当存其一二,犹为上策,坐此形神困瘁,又积苦腰痛,行则伛偻,不饮酒,虽鸡鱼蟹蛤之属,皆不入口。淳熙间,通判温州郡守,韩子温见而怜之,为检《圣惠方》,载腰痛一门,冷热二症视之,使自择。康祖曰:某年老久赢,安敢以为热,始作寒症治疗,取一方用鹿茸者,服之逾旬。痛减,更觉气宇和畅,遂一意专服,悉屏他药,洎月余腰屈复伸,无复呼痛,心漏亦愈,以告医者,皆莫能测其所以然。后九年,康祖自镇江通判满秩造朝,访子温则精力倍昔,饮啖无所忌。云漏愈之后,日胜一日。子温书吏吴弼,亦苦是疾,照方服之,浃旬而愈。其方本治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皆二两,盐花三分为末,枣肉丸,三十丸,空心酒下。 大圣中,工部尚书,忠肃公家,有媪病漏十余年。一日有医过视之,曰:此可治也,即取活鳝一,竹针五七枚,乃掷鳝于地,鳝因屈盘,就盘以竹针贯之,覆疮,良久取视,有白虫数十,如针着鳝,即钤置杯水中,蠕动如线。复覆之,又得十余枚。如是五六,医者曰:虫固未尽,然余皆小虫,请以常用药敷之,时得槟榔、黄连二味,即为散敷之,明日乃以干艾作汤,投白矾末二三钱,先洗疮口,然后敷药。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助阳,而艾性亦能杀虫也,如是者再,即生肌,不逾月愈。医曰:疮一月不治则有虫,虫能蠕动,气血亦随之,故疮漏不可遽合,则结毒实虫所为。又曰:人每有疾,经月不痊则必虚惫,妇人则补脾血,小儿则防惊疳,二广则并治瘴疠,由此医名大着。有人脚肚上生一疮,久遂成漏,经二年,百药不效,自度必死。一山人见之云:此鳝漏耳。但以锻石二三升,白沸汤泡熏洗,如觉疮痒即是也,如其言。用灰汤淋洗果痒,三两次遂干。 一妇,项下忽生一块肿,渐缘至奶上肿起,莫知何病,偶用刀刺破,出清水一碗,日久疮不合。有道人见之曰:此蚁漏也,缘用饭误食蚁,得此耳,询之果然。道人云:此易治,但用穿山甲数片,烧存性灰为末,敷疮上遂愈。盖穿山甲,蚁之畏也。柳休祖者善卜筮,其妻病鼠瘤,积年不瘥垂命,休祖遂卜,得颐之后,按卦合得姓石人治之,当获鼠而愈也。既而乡里有奴,姓石,能治此病,遂灸头上三处觉佳,俄有一鼠迳前而伏,呼猫咋之,视鼠头上有三灸处,妻遂瘥。   梅师云:经云,肾移寒于脾,发为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发为痈肿,拘挛。又云:诸寒痈肿,此皆安生?岐伯曰:生于八风之所变也。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圣济》云,衣服过浓,表易着寒。所得之源,大抵如此,或发不变色,或坚硬如石,或捻之不痛,久则然后变色疼痛,渐软而成脓,如泔而稀,久不能瘥,疮口不合,变为疳漏,败坏肌肉,侵损骨髓,以致痿痹,宜以此骨碎补丸主之。   骨碎补丸骨碎补 补骨脂 熟地黄 川当归 续断 石楠叶 黄 石斛 牛膝 杜仲 萆(以上各二两) 附子(炮,一两) 白芍药 川芎 菟丝子 沙参 羌活 防风 独活 天麻(各一两半)   此方与大偻方相表里,前桂枝拾遗,后有木瓜、菟丝子、白术。   上为末。炼蜜丸,空心盐汤下。   〔元戎〕 云:邢三郎家小儿,病寒疽,久不愈。先以四物穿山甲汤透之,复以地黄当归汤补之,继以骨碎补丸外治。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宜用:大偻丸羌活 防风 细辛 附子 甘草 川芎 续断 白芍药 白术 当归 桂心 麻黄 黄 熟地黄此方与前骨碎补丸相表里。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 ,留连肉腠, 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桂附丸 治气漏诸疮。   桂心 附子(炮裂,米醋中浸,再炮三五次,去皮脐) 浓朴(姜制) 粉草(炙) 白术(各一两) 木香(二钱半) 乳香(研,二钱)   上为细末,炼密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三十丸。丹溪云:《精要》治冷漏诸疮与桂附丸。此冷只因疮久不合,风冷乘之,血气不潮而成也。浓朴虽温,其泻卫尤速,恐不若参 ,佐以陈皮,庶乎与病情相得,此方治冷漏疮,若寒而虚者,只以加味十全汤,随时令、经络,加减用之为当。又虚甚者,宜参术归 膏。   陷脉散 治漏疮及二三十年瘿瘤,或大如 盂,久久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肉消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惕,卧寐不安,体中掣痛,愈而复作。   干姜(炮) 琥珀(研) 大黄 附子(炮,去皮,各一两) 丹参(七钱半) 石硫黄(研) 白石英(研)   钟乳粉(研) 乌贼骨(研,各半两)   上为末。贮以瓷合、韦囊勿令泄气。若疮湿即敷,无汁即煎猪脂和敷之,以干为度。   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两益佳。一法,胡燕窠一枚。   〔丹〕治漏疮方川芎(半两) 细辛(二钱半) 白芷梢(二钱半) 甘草(细末)   上每日作汤服。上疮食后,下疮食前。看疮孔大小,用隔年黄麻根,刮去粗皮,槌软捻成绳子,捻入孔中至不可入则止,日浅一日。疮用好膏药贴之。   〔子和〕 小渠,袁三,因强寇入家,伤其两胫,外 作疮,数年不已。脓汁常涓涓然,但饮冷则疮间冷水浸淫而出,延为湿疮,求治。戴人曰,尔中焦,当有绿水二三升,涎数掬。袁曰:何也?戴人曰:当被盗时,感惊气入腹,惊则胆伤,足少阳经也,兼两外,皆足少阳之部。此胆之甲木受邪,甲木色青,当有绿水,少阳在中焦如沤,既伏惊涎在中焦,饮冷水咽为惊涎所阻,水随经而旁入疮中,故饮水疮中水出。乃上涌寒痰汗如流水,次下绿水果二三升,一夕而痂干,真可怪也。   尝治足膝下至踝漏疮,通足肿大于好足二倍,行步不全,用五龙丸大下之者六番,每番皆五七行,下后用黄柏、苍术、 芍、地黄、甘草、升麻、葛根、南星、半夏、牛膝、滑石、桂调之,近三四个月而安。   〔本草〕 治 有头,出脓水不止,以啄木鸟一只烧灰。酒调服一钱匕,立瘥。东垣云:疮医自幼至老,凡所经验,必须写之,尝记疳 、恶疮,诸药不效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炷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又法,用乞火婆虫儿灸之,同前法,累验神效。人皆秘之,往往父子不传。   取朽骨 久疽及痔漏中有者。   取黑骨鸡胫骨,上等砒霜实之。盐泥固济,火 通红,取出地上出火毒,去盐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捻送入孔窍内,更用膏药贴之。   《本事》雄黄治疮疡尚矣。《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康成注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用黄 ,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烧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取之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杨大年尝记其事,族人杨偶,年少时有疡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肉溃出脓血不辄,吐之痛楚难忍,疗之百方,弥久不瘥。人语郑法,根据法制药成,注之疮中,少顷,取朽骨,连两牙,溃出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黄 即瓦盒也。   猪骨膏 治诸疮口气冷,不瘥。   猪筒骨(二个,取髓) 松脂(二钱,通明者,研) 乳香(另研) 黄连(去须,为末) 白芨(研未,各二钱半) 铅丹(别研) 黄蜡(各半两)   上捣研,熔蜡和为膏,不拘时敷之。   附子散 治冷疮,日夜发歇疼痛。   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川椒(去目) 雄黄(细研,各二钱半) 白矾(七钱半,火 ,研) 腻粉(二钱,研)   为细末,研匀。每用清麻油,调敷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