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子明堂灸经 - 第 12 页/共 23 页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三椎下。灸五壮。主癫疾,螈 ,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恍惚不乐,胸热口干,烦渴喘息,头痛,吐而不出。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灸三壮。主腰脊急强,寒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热喘目痛,视物无明。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灸三壮)。主热病脾热,温疟汗不出(原注:出《素问》)。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灸三壮。主寒热解烂,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九椎下间。俯而取之。灸三壮。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十一椎(原注:又名神宗、脊中)。不灸。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十三椎节下间。灸三壮。主腰脊不得屈伸,强,腹中上下积气,水谷不化,下痢。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十四椎下,俯而取之。灸三壮(原注:又名属累)。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灸三壮。主胫痹不仁。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二十一椎节下陷中(原注:又名背解、髓孔、腰柱、腰户)。挺身腹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乃取之。灸七壮。四十九壮止。忌房事。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疟。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一行十三穴
在脊 端,为穷骨下宛宛中(原注:又名气之阴 、龟尾)。其穴趺地取之乃得。日灸三十壮至二百壮。慎房事。此痔根本,忌冷。主心痛气短,肠风下血,五痔疳蚀,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惊痫,螈 ,多吐□,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 ,头重,洞泄,腰脊急僵,脊痛寒痉反折。主癫疾。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中。不灸(原注:又名本神)。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灸五壮。主伤寒项强,目瞑,鼻塞,风劳,呕逆上气,胸痛背痛,气短不安,风眩头痛,鼻清涕出,时时嚏不已,鼻衄、窒、喘息不通,咳逆。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灸三壮)。主癫痫,瘿气,吐逆上气,汗不出,支满,脊强寒热,不食,内痛皮痒,传尸骨蒸,肺嗽,喘咳少气,百病胸中痛,胸中气满,背偻如龟。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灸五壮(原注:出《山 经》)。主理逆气呕逆,心痛留结,胸闷。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原注:《铜人》不灸)。
卷四 伏人背脊图
脊中第二行二十五穴
在第六椎下两旁相去一寸半(原注:又名高盖)。许灸。主寒热,腹中痛、雷鸣,气逆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