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 - 第 14 页/共 20 页

治鼻衄,刺蓟散。   大蓟根(一两) 相思子(半两)   上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放冷服。王朝散女子,大衄一日,已 不识人,举家发哭,用药皆无效,人有传此方,一服乃止。   卷第七   治热吐,槐花散。   皂角(去皮烧烟绝) 白矾(熬沸定) 槐花(炒黄黑色)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嘉兴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两月,服反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服之,亦皆不验。幕下乐判官授此方,服之即时瘥,又有一老青衣,病呕,与服之,又瘥。大凡吐多是膈热,热且生痰,此药能化胃膈热涎,有殊效。   卷第七   治吐,紫粉丸。   针砂醋浸一宿,辟去醋,便带醋炒,候炒至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火烧洞赤,取起候冷,再研极细,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更啜一盏许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决定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极神异,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可参用之。   卷第七   止吐,软红丸。   辰砂(五钱) 信砒(半钱强) 巴豆(七个取霜) 胭脂(一钱)   上熔蜡少许,入油一二滴,和药为剂,以油单裹之,大人如绿豆,小儿如芥子,浓煎槐花甘草汤,放温,下一丸,忌热食。半时久,此药疗人吐,只一服,常与人一丸,偶两人病,分   卷第七   酒磨丸   治吐逆,粥药不下者。   五灵脂,狗胆汁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热生姜酒磨化,再汤蒸令极热。先煮温粥半升,持在手,令病患乘药热顿饮,便以粥送下。   卷第七   治口疮,绿云膏   黄柏(半两) 螺子黛(二钱)   上同研如碧玉色,临卧,置舌根下一字,咽津无妨,迟明瘥。凡口疮不可失睡,一夜失睡,   卷第七   灸牙疼法。   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予目睹灸数人皆愈,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百方治之皆不验,用此法灸遂瘥。   卷第七   服松脂法   (乌髭)   脂以真定者为良,细布袋盛,清水百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竹罩篱掠取,投新水中;久煮不出者,皆弃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削去皮,捣罗细末尔,拌匀,每日早取三钱匕,着口中,用少熟水搅嗽,仍以指如常法,熟揩齿毕,更以熟水咽之,仍以嗽吐如常法,能   卷第八   治水气肿满法   (《张微之屡验》)   生商陆(切作豆大) 赤小豆(等分) 鲫鱼(三尾去肠存鳞)   上二物,实鱼腹内,取线缚,水三升,缓煮,赤豆烂,取去鱼,只取二物,空腹食之,以鱼汁送下,不汗则利,即瘥。甚者,过二日再为之,不过三剂,微之家乳姥,病水饮,一剂愈。   卷第八   《博济》治水气,逐气散。   白商陆根(去粗皮薄切阴干或晒干)   上为末,黄颡鱼三尾,大蒜三瓣,绿豆一合,水一升,同煮以豆烂为度,先食豆,饮汁送下,又以汁下药末二钱,水化为气内消。省郎王申病水气,四体悉满,不能坐卧,夜倚壁而立,服一剂顿愈。   卷第八   治小肠气,二姜散。   高良姜 干姜(等分炮八分留二分)   上一大钱,用续随子,去皮细研,纸裹出油。取白霜,入一字,将热酒一盏,入猪胆汁十   卷第八   川楝散   治小肠气,下元闭塞不通。   川楝子(一两和皮四片) 巴豆(一两并壳捶令碎)   上同和匀,入铫内,炒令紫色,取出,去巴豆,只取川楝子,净刷为末,每服一钱,先炒茴香,秤一钱令香,用酒一盏冲,更煎三五沸,去滓,调川楝子末,连进二服,得下泄即瘥,此方,同治远年内外 疮方,于建安军人吴美得之。   卷第八   治小肠气仓卒散方   山栀子(四十九枚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