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科心得集 - 第 24 页/共 27 页
即十层膏。
国老散
即用甘草一斤为末,每服三钱,酒下。
隔蒜灸法
用大蒜头去皮,切三分浓,安疮头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五壮换蒜,或三、五十壮,或至百壮,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其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灸后仍服托里之剂。
神灯照法
雄黄朱砂血竭没药(各一钱)麝香(二分)上研末,用棉纸卷为粗捻,约长尺许,每捻中入药三分,以真麻油润透,点灼疮上,须离疮半寸许,自红晕外周遭,徐徐照之,以渐将捻收入疮口,更须将捻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出外,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疮势渐消,可渐减之,随后用敷药。
桑枝灸法
治诸疮毒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用桑枝燃着,向患处灸之,火尽再换,灸至片时为度。
家用膏丹丸散方
红升丹
一名三仙丹。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疮口坚硬,肉黯紫黑,用丹少许,鸡翎扫上,立刻红活。外科若无升降二丹,焉能立刻奏效。
水银(二两)枪硝(二两)白明矾(二两)先将硝矾研碎,放于铁锅内,中开低窝,以水银倾入窝内,将硝矾盖之,用磁碗盖合,以棉纸捻条捺碗口,再以盐泥封固后,将黄沙压住碗旁,露出碗底,以新棉花着碗底内,用铁砖压上。先用文火一炷香,烘烊硝矾;次用武火一炷香,看碗底内棉花焦黑为度;如不焦,再炼半炷香。取下冷开,刮下之丹,磁瓶贮之,退火用。
一方有皂矾、雄黄、朱砂约各一两,名大升丹,力量尤大。
白降丹
凡痈疽无名大毒,每用少许,疮大者用六,七厘,小者用一、二厘,水调敷疮头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脓者腐肉即脱,拔毒消肿,诚乃夺命金丹也。
水银(一两)火硝(一两)白矾(一两)白砒(五钱)食盐(一两)石青(三钱)硼砂(三钱)皂矾(一两)用阳城罐一只,放微火上,徐徐挑药入罐,化尽,微火逼令极干,所谓阴升之法,全在此刻;如火大,则汞先飞走;如不干,则药必倒塌无用,其难如此。
结胎后,以瓦盆一只,盛水半盆,将粗宫碗一只,覆合于水内,碗底上以三寸盆仰放;后再以阳城罐倒合于盆内,用好棉纸截寸许阔,以罐子、泥草鞋灰、光粉三样研细,以盐卤汁和练极熟,于罐口合紧;一层泥,一层纸,糊五、六层,候干;再将酱缸盖,量阳城罐之大小,中凿一洞,套于罐之半腰,恰盖着于盆口上;外用新瓦三片,铁丝扎紧,如烟通罐样:入炭,用武火二炷香,其丹即降于盆内,退火冷开,即名白雪丹。降药之神,不假刀砭,一伏时,便见功效,胜于刀针之险多矣。
上降药法
痈疽初起,坚硬未成脓者。用水调一二厘,涂于疮顶上,不可贴膏药,少顷,即起一泡,挑破出水自消。
已成而内脓急胀,按之随手而起者,此脓已熟矣。用水调一二厘,点正顶上,以膏贴之,一伏时,大脓自泄,不假刀针。
如阴疽根脚走散,疮头平陷,即用降丹七、八厘,或分许,水调,扫于疮头坚硬处,次日即转红活,便是吉兆。
如疮毒内脓已成,久不穿溃者,只要出一小头,怕头出过大。可用棉纸一块,量疮大小,中剪一孔,以水润贴疮上,然后调降药,点放纸孔内,揭去纸,以膏贴之,则所降之头不致过大。若疮小药大,反令痛伤胃口,及良肉,不可不知。
白降丹点在疮毒上,即追蚀毒瓦斯,有几分深,必追至病根方止,所以点后疼痛非常。若内脓已胀,皮壳不浓,点之,便不十分痛楚,有用蟾酥化汁,调白降丹用,其疼稍减。水炼降药法:新炼出白降丹,研细,用元色缎五寸,将降药筛匀,缎上卷紧,以麻线捆扎极紧,放瓦罐内,清水煮,约一伏时内,换水三次,将缎卷取起,挂风处阴干,然后打开,以鸡翎扫下,磁瓶收贮。凡治痈疽用之,并无痛楚。
应用膏
治疔、疽、流注、腿痈,穿溃者用此。
当归连翘白芨白蔹大黄山栀(各八钱)官桂(二钱)苍术羌活天麻防风黄荆芥川甲甘草芫花(各六钱)方八蓖麻子小生地(各一两)用真麻油十斤,入药,文武火熬枯,滤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称每斤净油,春秋下润净东丹五两,冬四两,夏六两,收成膏后,下乳香、没药末各一两,搅匀摊用。
万灵膏
治一切无名肿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并治一切寒湿之证。
生地归身川芎苍耳子大戟尖槟甘菊蒲公英生大黄土槿皮羌活独活红花川乌草乌赤芍紫草香附川椒番木鳖桂枝狗脊泽兰生姜胡椒附子牙皂白附子荆芥金银花黄柏山慈菇生首乌全虫玄胡僵蚕百部南星白蒺藜山甲白芷白芥子花粉益母草蛇床子川牛膝黄大枫子肉细辛苦参龟板桑寄生升麻黄芩胡麻杜菖蒲根冬瓜皮天麻杨树须闹羊花茜草(以上各五钱)土茯苓(一两)用香油八斤,将前药入油,加嫩桑枝二、三斤,熬药至枯,滤去渣,入后药。
松香(四两)朴硝雄黄桂圆核灰皂矾牛皮灰樟冰(各五钱)麝香(三钱)冰片(三钱)龙骨(五钱)再入东丹三斤,收成膏。
内伤膏
治内伤,腰疼足酸,寒湿流筋、流络、流注、鹤膝疯、痹等证。
毛鹿角(切,二两)乌药(八两)红花(二两)全当归(切,一两二钱)木瓜(一两)上官桂(二两)(炙,二两)商陆(三两)用麻油十斤,浸药二十一日,煎枯,滤去渣,离火,入淘净飞丹六斤,收成膏,再入肉桂(去皮研末)二两、乳香、没药末各二两,麝香二钱,搅匀,用红布或青皮摊贴。
紫金膏
治痰核瘰。
官桂(六两)生地(十二两)秦艽(五两)羌活(三两)黄芩(二两)防风(三两)木通(三两)川连(一两五钱)当归(九两)木瓜(六两)白术(三两)方八(十二两)鳖甲(六两)白芷(三两)远志(三两)大蜈蚣(十五条)丹参(五两)紫草(十二两)毛慈姑(五两)生甲片(一两五钱)血余(五两)茜草(六两)商陆根(三斤)上药俱囫囵,不切碎。加柳枝五两,桃枝五两,枣枝五两,桑枝五两,槐枝五两,用真麻油二十斤,将前药浸十日,熬枯去渣,用净飞丹十五斤,炒透收膏;再下明乳香(去油,研)五两,没药(去油研)五两。
肉桂膏
治一切寒湿痹痛、乳痰、乳癖、瘰等证。
川乌草乌海藻当归甘草白芨甘遂白芷细辛芫花半夏肉桂红花大戟虎骨(各七钱五分)麻黄(一两)五倍子(一两)用麻油二斤、青油一斤五两,入药煎枯,去渣;下净东丹炒一斤,收成膏;再下乳香(去油,研)、没药(去油,研)各一两,寸香(研)五钱,百草霜一两,搅匀,用红布摊贴。
紫霞膏
治老年结毒,穿溃不敛。
嫩松香(六两)糠青(研,二两)乳香(去油,研)没药(去油研,各五钱)用麻油六两,熬至滴水成珠,下松香,再煎二、三十沸,下糠青,再熬,自有紫色,离火,下乳香、没药。
白玉膏
治湿毒疮,白泡疮,烫伤等。收湿生肌长肉,甚效。
鲫鱼(大者,两条)铅粉(一斤)轻粉(五钱)象皮(烘研,一两)真珠(研,三钱)用麻油一斤,入鲫鱼,煎至枯,沥去骨,再煎一、二十沸,离火少顷;然后下铅粉、轻粉、象皮末、珍珠末,搅匀成膏。
玉红膏
去腐生新。此外科收敛药中之神方也。
白芷(五钱)甘草(一两)归身(二两)瓜儿血竭轻粉(各四钱)白占(二两)紫草(五钱)用麻油一斤,先将白芷、归身、甘草、紫草四味入油,熬枯,滤去渣,复煎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占,微火亦化,退火,下轻粉,搅匀,倾入磁罐内听用。凡用药将牙簪挑药,施于疮头上,以膏盖之。
千捶红玉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