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骈文 - 第 3 页/共 6 页

清肺膏   (肺属金或受心火刑克肝木亢害则病又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并宜清○有杏胶饮又有三鸡鸣丸皆通治咳喘亦有清肺汤清金汤贝母散黄连阿胶等方此本其法)   治一切。(长夏火铄金宜清热)燥热。(秋金燥烈之气宜清燥)伤肺咳喘上气。(上气宜苏子杏仁前胡枳壳等)或酒爆过度邪火伤肺致咳喘者。(用黄连枳实栝蒌青黛○膏皆贴胸口及背心看症加药○方书云晨咳是食积火流肺宜地骨皮桑皮知母午前多胃火冲肺宜知母贝母栝蒌枳实醋 石膏午后多阴虚宜四物加麦冬知柏二陈黄昏多火浮于肺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风寒郁热夜咳三拗汤加知母黄芩干咳无痰火郁也久则成痨宜桔梗开之再滋阴降火或用贝母栝蒌青黛姜汁白蜜文中有擦颈项擦背等方可以仿用口渴气逆者用知母贝母天冬麦冬当归枯芩黑山栀元参化粉桔梗薄荷沙参甘草之属即清顺汤也带血加紫菀阿胶治火咳火喘不外此○喘当先引其痰宜桔梗栝蒌枳壳杏仁苏叶前胡热加寒水石石膏水喘宜苏子葶苈肺虚久喘宜炙桑皮五味阿胶阴虚阳无所附而上奔者四物倍芍药加人参五味收之下之则死○以上皆参用清阳膏清胃膏滋阴膏○一切喘咳劫药知母贝母各一两巴豆十粒同炒黄加黄连白矾白芨各三钱姜蜜丸安膏上贴或巴豆炒后去之但借其气更善一用五味五倍芒硝蜜丸安膏上贴同可酌用)衄血。(肺火参清阳膏)消渴。(上消属肺火宜黄连花粉乌梅)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宜敛本草白芍治肺胀又古方有杏仁青黛诃子肉佐以海粉半夏便香附栝蒌加姜汁白蜜调者可以擦胸背如脉浮心下有水气或欲作风水者用仲景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煎抹)肺积。(在右胁咳喘名息贲参用金仙膏)肺痿肺痈。(心火刑肺喘咳兼唾脓血脉虚为痿实为痈虚用桑皮知母党参黄 地骨皮天冬陈皮甘草青皮五味姜汁萝卜汁梨汁桔梗紫菀煎抹实用桑皮桔梗栝蒌葶苈子青橘皮汁陈芥菜卤○兼贴清阳膏)咽喉(肺系)大肠(肺府枳壳能利大肠)诸火症。○贴喉中央(连天突穴)胸口(膻中穴)背后(第三骨节肺俞)脐上(脾为肺母)脐下(肾为肺子)或患处。○凡用加药者须照医书审症立方之意。   而以文中外治之法运之。则精切而有效。此膏所注亦可例推。   生黄芩(三两) 南薄荷 桑白皮 地骨皮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连翘 苏子 花葶苈 芫花(各二两) 桔梗 橘红 郁金 香附 荆穗 枳壳 牛子 山豆根 栝蒌 旋复花(即金沸草) 苦杏仁 川芎 白芷 马兜铃 前胡 蒲黄 防风 苏梗 青皮 胆南星己射干 白前 白槟榔 白丑头 款冬花 五倍子 元参 生地 生甘草 忍冬藤 归尾白芍 赤芍 丹皮 木通 车前子 枳实 黄连 黄柏 黑山栀 白芨 白蔹 大黄 芒硝木鳖仁 蓖麻仁 山甲(各一两) 滑石(四两) 生姜(连皮) 葱白(各二两) 冬桑叶白菊花(连根) 槐枝 柳枝 桑枝(各八两) 枇杷叶(四两) 竹叶 柏叶 橘叶(各二两)   凤仙(全株) 百合 莱菔子(各一两) 花椒 乌梅(各五钱)○两共享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生石膏(四两) 青黛 海石 蛤粉 硼砂 明矾 真轻粉(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温肺膏   (经云肺恶寒又日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风寒外感饮冷冻饮料食生冷内伤也皆宜温方易简杏子汤治一切感风寒伤生冷虚劳咯血痰饮停积咳嗽者用党参半夏干姜官桂白芍细辛茯甘草五味子感冒加麻黄又有参苏温肺汤半夏温肺汤星半姜桂丸等此本其法)   治一切咳喘等症清白者寒黄浊者热面赤痰盛者热面曰气短者虚)凡风寒客于肺。咳喘上气。(宜九宝饮紫苏杏仁麻黄桂枝生姜等煎抹)或生冷伤肺咳喘上气。(宜浓朴干姜等)或中焦脾胃虚寒。有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时吐清水者。(宜加味理中半夏陈皮官桂细辛白术干姜五味炒熨)或下焦无火。肾水泛上为痰。水冷金寒者。(宜用八味九料)或肺胃两虚。气上逆者。(胃虚则气上逆喘而不休宜参用温胃膏)或肺肾两虚。不纳气者。(宜参用温肾固真膏)亦治冷哮(遇冷而发)冷痿(肺有虚寒而痿者)等症。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并贴。(文中有烧款冬熟地吸烟法治肺病最宜可推用以今吸烟法装烟筒吸甚便)   生半夏(姜汁现炒三两) 杏仁 苏子 炙桑皮 五味子 麻黄 细辛 干姜 陈皮 官桂 葶苈子(炒) 白蒺藜(各二两) 西酒芍 桔梗 枳壳 青皮 灵仙 砂仁 沙蒺藜 旋复花 制香附 乌药 大腹皮巴戟天 大茴香 破故纸 吴萸 荜茇 良姜 款冬花 芫花 紫菀 浓朴 黑丑 泽泻车前子 白附子 巴豆仁 诃子肉 川乌 白芨 白蔹 皂角 木瓜 木鳖仁 蓖麻仁 炮山甲(各一两)   生姜 葱白 槐枝 柳枝 桑枝(各四两) 凤仙草(全株干者用二两) 白芥子 川椒 胡椒 核桃仁(连皮) 石菖蒲 莱菔子 白果仁 大枣 乌梅 粟壳(各一两)   ○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丹收○再入肉桂 丁香 木香 绛香(沉香更佳) 白蔻仁(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养心安神膏   (木孔圣枕中丹及天王补心丹等方加味读书勤政劳心者可用此养心)   治心。心肾不交。怔忡梦遗。(糁黄连肉桂末)亦有因惊而不能寐者。(糁胆星涂犀角)皆贴膻中穴牛心一个牛胆一个。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听用。   川黄连(三两) 大麦冬 丹参 元参 苦参 郁金 胆南星 黄芩 丹皮 天冬 天生(各二两) 潞党参 熟地 生黄 上于术 酒白芍 当归 贝母 半夏 苦桔梗 广陈皮川芎 柏子仁 连翘 熟枣仁 钗石斛 远志肉(炒黑) 天花粉 蒲黄 金铃子 地骨皮淮山药 五味子 枳壳 黄柏 知母 黑山栀 生甘草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红花 官桂木鳖仁 羚羊角 镑犀角(各一两) 生龟板 生龙齿 生龙骨 生牡蛎(各二两)   生姜四两) 凤仙草(一株)○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去渣。合牛心油并熬丹收○再入寒水石 金陀僧(各四两) 芒硝 朱砂 青黛(各二两) 明矾 赤石脂 赭石( 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清心化痰膏   (养心膏治虚火此膏治实痰如风痰可与清阳膏参用若寒痰等勿用)   统治用薄荷菖蒲捣汁入姜汁竹沥白蜜调擦胸口再糁朱砂硼砂青黛芒硝寒水石水月贴若治中风痰迷即用清阳膏中加药如舌不能言者另用古方鲜语汤煎抹亦可痰结胸用陷胸承气合敷)   胆南星(大生地 元参 丹参 苦参 川芎 当归 生白芍 生蒲黄 杏仁 丹皮 苦桔梗 前胡知母 贝母 栝蒌 半夏 槟榔 枳壳 大戟 青皮 天麻 黑山栀 甘遂 黄柏 独活 防风细辛 旋复花 芫花(醋炒) 木通瓦楞子 羚羊角 犀角生姜 竹茹莱菔子(各一两) 白芥子(五钱)○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丹收○再下生石膏(八两)青礞石(硝) 金陀僧(各四两) 青黛 雄黄 明矾(各二两) 硼砂 朱砂 轻粉(各一两) ○加牛黄清心丸一粒。滚痰丸三钱。抱胆丸五钱。(抱胆丸用川郁金天竺黄各一两雄黄五钱白矾三钱以菖蒲汁调不落水猪心血为丸朱衣者毛氏治癞痫痰迷方也)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健脾膏   (胃主纳脾主消脾主与胃行其津液者也○脾为至阴喜升喜刚燥○太阴湿土得运○补气消食化痰燥湿不可偏废○脾胃为肝肾之原心实主之火能生土土旺即以防水○心为脾母补母则子旺肝为脾贼疏肝则脾安○脾土须丹田真火熏蒸故曰补脾不若补肾舌有补真丸治脾阳不运用川乌巴戟菟丝苁蓉葫芦巴香附花椒距茸羊腰阳起石等味可以为法○此膏较金仙膏多补脾温肾之药虚寒有积欲寓攻于补者宜之如欲消导多者可以此膏和金仙膏各半摊贴○又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此膏与滋阴膏相并行亦如六君与六味也)   治脾阳不运饮食不化。或噎塞饱闷。(脾弱)或泄痢腹痛。(脾滞)或为湿痰(水谷停积)水肿(脾虚土不制水)黄疸(脾湿)   木红花各五分三棱当归梢猪苓升麻各四分官桂苍术车前子泽泻柴胡陈皮黄芩草蔻仁生甘草各三分木香青皮各二分吴萸黄连干生姜各一分桃仁三个昆布少许可以炒熨或去苏木桃仁或虚加参术实加枳壳槟榔撞关加香附乌药胡椒紫苏丁香沉香砂仁茴香乳香之类○凡用香药须研末后加勿同炒)积聚(脾虚也金仙膏有方○又纲目破积导饮丸用木香槟榔陈皮青皮枳壳蓬术三棱半夏神曲麦芽干姜车前子泽泻甘草各五钱白丑头末六钱黄连三钱巴豆二十粒一方巴豆同黄连三钱炒去巴豆不用此方危氏取数味以消诸积聚症块甚效可以炒熨○又如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酒积黄连葛花砂仁果菜积官桂丁香麝香鱼蟹积紫苏木香生姜面积杏仁茶积川椒均可用)○小儿慢脾风(或大病或久吐泻脾胃伤所致纯阴泄青者木克土也用参 木草酒芍陈皮半夏天麻川乌全蝎南星丁香朱砂姜枣炒熨肢冷加炮姜甚加附子手足搐搦加桂枝参用扶阳膏)等症。皆贴胸脐。(简便方实用莱菔子炒熨虚用糯米炒熨皆妙)   牛精肉一斤。牛肚四两。用小磨麻油三斤浸熬听用。   苍术(四两) 白术 川乌(各三两○温白丸用川乌为君)   益智仁 姜半夏 南星 当归 浓朴 陈皮 乌药 姜黄 甘草(半生半炙) 枳实(各二两) 黄 党参 川芎 白芍 赤芍 羌活 香白芷 细辛 防风 香附灵脂 苏梗 苏子 延胡索 山楂 麦芽 神曲 木瓜 青皮 槟榔 枳壳 桔梗 灵仙腹皮 醋三棱 醋莪术 杏仁 柴胡 升麻 远志肉 吴萸 五味 草蔻仁 肉蔻仁 巴戟天 补骨脂 良姜 荜茇 大茴 红花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遂 苦葶苈 红芽大戟巴仁 黑丑头 茵陈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皂角 木鳖仁 蓖麻仁 全蝎 炮山甲 白附子附子(各一两) 滑石(四两)   生姜 薤白(韭白) 葱白 大蒜头(各四两) 鲜槐枝 柳枝桑枝(各八两) 莱菔子 干姜 川椒(各二两) 石菖蒲 艾白芥子 胡椒 佛手干(各一两) 凤仙草(全株) 枣(七枚)○两共享油二十二斤。分熬丹收。○再入官桂 木香丁香 砂仁 檀香(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清胃膏   (胃为水谷之海脏腑皆禀气于胃○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道上焦宗津液下焦糟粕○大小肠出纳水谷转输津液而胃又为二经之总司○胃为燥土喜降喜柔润宜养津液○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腑宜通热则秘结用下药者亦所以救阴而存津液也)   治胃中血不足。(胃中谷气传化精征为血)燥火用事。或心烦口渴。或呕吐黄水。(黄水属热清水属寒)   或噎食不下。(四干)或食下吐出。(皆是胃槁)或消谷善饥。(即消中属胃热传于肺为上消传于肾为下消)或大呕吐血。(阳明多气多血为火所逼)或大便难。(津枯)   或食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 者易也胃移热于胆同)亦治肺燥者肾热者。挟心肝火者。○粘贴中下三脘。(酌加煎抹之药)   生地(四两) 大麦冬 天花粉(各三两) 黄连 知母 当归 栝蒌仁 生白芍 石斛 天冬 干葛 生甘草(各二两) 元桔梗 连翘 川芎 柴胡 前胡 胆皮黄柏车前子 泽泻 木通 皂角 蓖麻仁 木鳖仁 羚羊角 镑犀角 山甲 大黄 芒硝(各一两) 滑石(四两)   生姜(连皮) 竹茹(各三两) 石菖蒲(一两) 葱白 韭白 薤藿香(各二两) 茅根 桑叶 芦根 枇杷叶(去毛) 芭蕉叶 竹叶(各四两) 槐枝 柳枝 桑枝白菊花(各八两) 凤仙草(全株) 乌梅(三个)○两共享油二十斤。分熬丹收○再入生石膏(八两) 寒水石(四两) 青黛(一两) 牡蛎粉 元明粉(各二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温胃膏   (旧名卸寒暖胃膏此方表里俱备冬时施送穷人预贴一张于心口并脐可免受寒)   治胃本浓朴白术枳壳防风细辛藿香半夏赤芍吴萸草蔻仁良姜猪苓泽泻甘草姜枣之属盖外感方也又东垣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二便不通四肢厥逆食入反出腹中寒心下痞下虚阴躁奔豚不收用川乌干姜荜澄茄生姜黄连党参当归泽泻青皮麻黄柴胡草蔻仁浓朴黄 黄柏益智仁吴茱萸木香半夏茯苓升麻之属盖内伤方也可推)   干姜(炒二两) 川乌 白术(各两半) 苍术 党参 附子 吴萸 黄 麻黄 桂枝北细辛羌活 独活 防风 麦冬 本 柴胡(炒) 川芎 当归 酒芍 香附 紫苏 藿梗杏仁 白芷 青皮 陈皮 半夏(炒) 南星 浓朴 乌药 灵仙 麦芽 神曲(炒) 枳实泽泻 荜澄茄 草果 草蔻仁 肉蔻仁 故纸 良姜 益智仁 大茴 巴戟 荜茇 车前子延胡 灵脂(各一两) 黄连(吴萸水炒) 五味子(各五钱) 甘草(七钱)   生姜 葱白(各两) 大枣 乌梅肉(各五个)○两共享油十二斤。分熬黄丹收○再入木香 丁香 砂仁 官桂乳香(制) 没药(各一两) 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一加木鳖仁蓖麻仁山甲(各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清肝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