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 - 第 51 页/共 119 页
而真曰收火邪与于气。不等于香附青皮之疏泄。以能大布生阳之气以行也。何以为解毒的剂。曰。正气流则邪气自然涣释也。何以于身半以上天气之治较多。曰。此正生阳之气化上达于天之征也抑何以杀虫最效。曰以滞血。此味以生阳化为水乎。 又按蓝直用蓝汁与板蓝根为从胸前下至心经。两死。又取蓝汁加麝香雄黄。更投一蛛。随化为水。因取其汁点于征矣。
青黛治血分实热。若吐衄咯唾。由于阴虚阳越。火空上炎而发者。此味便非中的之剂。
临证〔修治〕 但取淀桶中浮起者。晒干。用时水飞去脚。缘中有锻石。宜飞净服饵也。若外敷
卷九\隰草部
百合
其根以众瓣合成。故名。类有三种。叶短而阔。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而狭。尖如柳叶四月开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茎叶似山丹而高。秋开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点。其子入夏先结在枝叶间者。卷丹也。
味甘微苦。气平。入手太阴少阴。并入手阳明经。保肺止嗽。养五脏。补中气。渗利和中。
气之故麦冬百部桑皮薏仁枇杷叶。治肺热咳嗽。及吐脓血。同麦冬白芍甘草木通。利大小便。 同知母柴胡竹叶。治寒热邪气通身疼痛。 同白芍炙草麦冬五味。补中益气。 同白芍茯苓车前子桑白皮〔论〕 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氏谓为渗利和中之美药。
府精气不中寒者勿服。(仲淳)
卷九\隰草部
蕺
一名鱼腥草。生下湿地。其叶似荇而腥气。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
叶
味辛。气微温。有小毒。阴中之阳。入手太阴经。 治痰热壅肺。发而为痈。时吐脓血。又为痔疮必须之药。 肺主气。此味辛温能散。故治痰热壅肺。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甚。则为痔疮。得辛温之气。则大肠清宁。治肺痈。用鱼腥草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神效。 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渣敷即愈。多食令人气喘。发虚弱。损阳气。发香港脚等害。慎之慎之。(仲淳)
卷九\隰草部
蒺藜子
有二种。一种刺蒺藜。蔓生。细叶布地。入夏开小黄花。秋深结实。状似菱米刺。实有仁也。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绿叶细蔓。其刺在茎。绵布沙上。七月开黄紫花。九月结荚。长寸许。
隔纸焙炒。色香胜茗。微火煎煮
刺蒺藜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其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志) 主治下去燥热。疗肺气胸膈满。治恶血破症聚。及喉痹乳难风秘。明目益精。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溺泄精溺血。(诸本草) 方书治中风水气胀满。喘逆痰饮。大便不通。赤白浊。疝。
芥穗。治遍身风痒。 大便风秘。刺蒺藜炒一两。牙皂去皮酥炙五钱。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下。 月经不通。蒺藜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三钱。 难产催生。并下胞衣及死胎。刺蒺藜贝母各四两。为末。米汤服三钱。少顷不下。再服。 万病积聚。七八月收刺蒺藜水煮。晒干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七丸。以知为度。其汁煎如饴服之。
〔论〕 刺蒺藜成熟于秋。外刺坚劲。禀金之形与色。而更兼乎火之气与味。为肝之用。
药虽为风剂。却与辛散风气者不同。人身火为金之主。则气化而媾于风化之木。金为火之用。则血化而静乎血脏之风。刺蒺藜金火合禀。故别录谓其下气。日华子谓治肺气胸膈满。而本经首言治恶血破症聚等证也。夫风木之阳。原乘于三焦之气。而金以合于火者主之。风脏之血。原根于至阴之水。而金以为火用者化之。是则本经首言治恶血者。以肺之气化在血。而是物结实于秋。固得金气之专也。金气专而不得火为主以致用。则气化不全。火为主而实不结于深秋以趋水。则血化不裕。惟全其气化者。乃能裕其血化。金固以火为夫水为子也。
(金气专故孕水而化血。且金以火为主。故其气化在血。)方书用治水气肿满。及痰饮热结诸证。非因气化之在血者。从阳透阴而阴乃化。阴化则归肾。所谓上焦之阳。得阴降而随之以下者欤。夫人身气血之病。每由于后天。(在上中二焦。而后及于下。)凡下焦之虚而不固者。缘上焦之气不能下周于气海。而血并不得下归于血海。经所谓天气盛则地气不足是也。
(虚血而也更金不〔修治〕 炒研去刺。为末。如入煎药。临时调服。不入汤煎。
白蒺藜 此沙苑蒺藜也。
气味甘温。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之。 方书治痿证。赤白浊。(二蒺藜同用) 耳病黄脚膝风。
人有蜜八酒〔论〕 同州蒺藜。专禀金气之浓。故其气有腥。腥。肺所主也。其味甘。微焙之即香。
是原则此味益肾。较为精专矣。 又刺蒺藜入肺与肝。沙苑蒺藜入肺与肾。刺蒺藜为风脏血其治上者多。沙苑蒺藜为肾脏气剂。其补下者专。
性能固精。凡命门火炽。阳道数兴。交媾精不得出者。勿服。(仲淳)
〔修治〕 以如前所说为真。即同州亦多伪者。或炒。或酒浆拌蒸为末调服。不入汤药。
卷九\隰草部
谷精草
收谷后。荒田中有之。一科丛生。叶似嫩谷秧。抽茎高四五寸。茎头有小白花。点星。九月采花。阴干用。(濒湖)味辛甘。气温平。入足厥阴。又入足阳明经。补肝气之药也。 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濒湖) 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目中诸病。加而用之。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又) 谷精草得阳明燥金气化。体轻散结。
密蒙花生谷精草二谷精草为〔论〕 谷精得谷气之余。较他辛味。止于入肝为散者有间。故洁古用药式。谓为入肝补气〔修治〕 忌铁。
卷九\隰草部
海金沙
江浙湖湘川陕皆有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尺许。叶细如园荽而甚薄。背面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状如蒲黄。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濒味甘淡。气寒。小肠膀胱血分药。热在二经血分者宜之。 解热毒瓦斯。治湿热肿满。热淋膏亦气化三钱。生服二钱。
白术四〔论〕 海金沙不开花。其专气钟于叶。叶上复钟此沙。黄赤色。夫沙不同于花实之吐。
惟也。
赤非水道为病矣。
其性淡渗。而无补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仲淳)
〔修治〕 七月收其全科。日中曝之。稍干。以纸衬承。用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曝
卷九\隰草部
灯心草
产姑苏陆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其瓤虚白。
气味甘淡平寒。入心小肠二经。阳也。 主降心火。通气泻肺。治阴窍不利。疗五淋。
行水体浮用能通利热气壳中。封固。
灯心灰二钱。
〔论〕 降心火通气。为灯心草专长。心火降则肺气下行而气通。心主血。火降气通则血和窍肝气之为火用。则气不化。而血亦不和。灯心降心火。而令肺金得为之用。故其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