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47 页/共 603 页
鹗
(《纲目》)【释名】鱼鹰(《禽经》)、雕鸡(《诗疏》)、睢鸠(《周南》)、王睢(音疽)、沸波(《淮南子》)、下窟乌。
时珍曰: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睢健,故谓之睢。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睢,鱼鹰也。尾上白者名白 。
【集解】时珍曰: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鸷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诗》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陆玑以为鹫,扬雄以为白 ,黄氏以为杜鹃,皆误矣。《禽经》云:鸠生三子,一为鹗鸠。尸鸠也。杜预以王睢为尸鸠,或以此也。
骨
【主治】接骨(时珍)。
【附方】新一。
接骨:用下窟乌(即鹗也),取骨烧存性,以古铜钱一个, 红醋淬七次,为末等分。
酒服一钱,不可过多。病在下空心,在上食后服,极有效验。须先夹缚定,乃服此。(唐 蔺道人方)
嘴
【主治】蛇咬。烧存性研末,一半酒服,一半涂之(时珍)。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四
鸱
(《别录》下品)【释名】雀鹰(《诗疏》)、鸢(《诗经》)、 (音淫)、隼(本作 。音笋)、鹞。
时珍曰:鸱、鸢二字,篆文象形。一云:鸱,其声也。鸢,攫物如射也。隼,击物准也。鹞,目击遥也。《诗疏》云:隼有数种,通称为鹞。雀鹰,春化布谷。《尔雅》谓之茅鸱,齐人谓之击正,或谓之题肩。《尔雅》云: ,负雀也。《梵书》谓之阿黎耶。
【集解】弘景曰:鸱,即俗呼老鸱者。又有雕、鹗,并相似而大。
时珍曰:鸱似鹰而稍小,其尾如舵,极善高翔,专捉鸡、雀。鸱类有数种。按:《禽经》云:善抟者曰鹗,窃玄者曰雕, 曰 ,骨曰鹘,了曰鹞,展曰 ,夺曰 。又云:鹘生三子,一为鸱。鹘,小于鸱而最猛捷,能击鸠、鸽,亦名鹬子,一名笼脱。 ,色青,向风展翅迅摇,搏捕鸟雀,鸣则大风,一名晨风。 ,小于 ,其 上下,亦取鸟雀如攘掇也,一名鹬子。又《月令》:二月鹰化为鸠,七月鸠化为鹰。《列子》云:鹞为 , 为布谷,布谷复为鹞。皆指此属也。隼鹘虽鸷而有义,故曰鹰不击伏,隼不击胎。鹘握鸠而自暖,乃至旦而见释,此皆杀中有仁也。
鸱头
【修治】弘景曰:虽不限雌雄,雄者当胜。用须微炙,不用蠹者。古方治头面方有鸱头酒。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按段成式云:唐肃宗张后专权,每进酒置鸱脑于内,云令人久醉健忘。则鸱头亦有微毒矣。
【主治】头风目眩颠倒,痫疾(《别录》)。
【附方】旧一,新一。
癫痫螈 :飞鸱头三枚,铅丹一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三丸,日三次。(《千金方》)旋风眩冒:鸱头丸,用鸱头一枚(炒黄),真 茹、白术各一两,川椒半两(微炒去汁),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
肉
【气味】缺。
【主治】食之,治癫痫(孟诜)。食之,消鸡肉、鹌鹑成积(时珍)。
骨
【主治】鼻衄不止。取老鸱翅关大骨,微炙研末,吹之(时珍。出《圣济总录》)。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四
鸱鸺
(《拾遗》)【释名】角鸱(《说文》)、怪鸱(《尔雅》)、 (音丸)、老兔(《尔雅》)、钩 (音格)、KT (音忌欺)、毂辘鹰(蜀人所呼)、呼 鹰(楚人所呼)、夜食鹰(吴人所呼)。
时珍曰:其状似鸱而有毛角,故曰鸱,曰角。曰 , 字象鸟头目有角形也。老兔,象头目形。鸺、怪,皆不祥也。钩 、毂辘、呼【集解】藏器曰:钩 ,即《尔雅》 KT 也,江东呼为钩 。其状似鸱有角,怪鸟也。
夜飞昼伏,入城城空,入室室空。常在一处则无害。若闻其声如笑者,宜速去之。北土有训狐,二物相似,各有其类。训狐声呼其名,两目如猫儿,大于鸲鹆,作笑声,当有人死。又有鸺 ,亦是其类,微小而黄,夜能入人家,拾人手爪,知人吉凶。有人获之,嗉中犹有爪甲。故除爪甲者,埋之户内,为此也。
时珍曰:此物有二种:鸱鸺大如鸱鹰,黄黑斑色,头目如猫,有毛角两耳。昼伏夜出,鸣则雌雄相唤,其声如老人,初若呼,后若笑,所至多不祥。《庄子》云:鸱鸺夜拾蚤,察毫末,昼出 目而不见丘山。何承天纂文云:鸱鸺白日不见人,夜能拾蚤虱。俗讹蚤为人爪,妄矣。一种鸺 ,大如鸲鹆,毛色如鹞,头目亦如猫。鸣则后窍应之,其声连转,如云休留休留,故名曰鸺 。江东呼为车载板,楚人呼为快扛鸟,蜀人呼为春哥儿,皆言其鸣主有人死也,试之亦验。《说文》谓之 (音爵),言其小也。藏器所谓训狐者,乃 也;所谓鸺者,乃鸱鸺之小者也。并误矣。《周礼》 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二支之号,十二月之号,十二岁之号,二十有八宿之号,悬其巢则去。《续博物志》云:鸺 、鹳、鹊,其抱以聒。
肉
【气味】缺。
【主治】疟疾。用一只,去毛肠,油炸食之(时珍。出《阴宪副方》)。
【附方】新一。
风虚眩晕:大头鹰闭杀去毛,煮食;以骨烧存性,酒服。(《便民食疗》)
肝
【主治】入法术家用(时珍)。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四
(《拾遗》)【释名】枭鸱(音娇)、土枭(《尔雅》)、山 (晋灼)、鸡 (《十六国史》)、 (《汉书》)、训狐时珍曰: 、枭、训狐,其声也。 ,其色如服色也。俚人讹训狐为幸胡者,是也。鸱与,二物也。周公合而咏之,后人遂以鸱 为一鸟,误矣。 字《韵书》无考,当作匈拥切。 魂,流离,言其不祥也。吴球方作逐魂。枭长则食母,故古人夏至磔之,而其字从鸟首在木上。
【集解】藏器曰: 即枭也,一名 ,吴人呼为 魂,恶声鸟也。贾谊云: 似 ,其实一物也,入室主人当去。此鸟盛午不见物,夜则飞行,常入人家捕鼠食。《周礼》 蔟氏掌覆夭时珍曰: 、 、鸺 、枭,皆恶鸟也,说者往往混注。贾谊谓 似 ,藏器谓 与训狐为二物,许慎、张华谓 、鸺 为一物,王逸谓 即训狐,陈正敏谓枭为伯劳,宗懔谓土枭为鸲鹆,各执一说。今通考据,并咨询野人,则 、枭、 、训狐,一物也。鸺 ,一物也。藏器所谓训狐之状者,鸺 也。 ,即今俗所呼幸胡者是也,处处山林时有之。少美好而长丑恶,状如母鸡,有斑纹,头如鸲鹆,目如猫目,其名自呼,好食桑椹。古人多食之,故《礼》云,不食 胖,谓胁侧薄弱也。《庄子》云:见弹而求 炙。《前凉录》云:张天锡言,北方美物,桑椹甘香,鸡 革飨。皆指此物也。按《巴蜀异物志》云: 如小鸡,体有文色,土俗因名之。不能远飞,行不出域。盛弘之《荆州记》云:巫县有鸟如雌鸡,其名为。楚人谓之 。陆玑《诗疏》云: 大如美,可为羹 、炙食。刘恂《岭表录异》云:北方枭鸣,人以为怪。南中昼夜飞鸣,与乌、鹊无异。桂林人家家罗取,使捕鼠,以为胜狸也。合诸说观之,则 、 、训狐之为一物明矣。又按郭义恭《广志》云: ,楚鸠所生也,不能滋乳,如骡、KT 焉。然枭长则食母,是自能孳乳矣,抑所食者即鸠耶?《淮南万毕术》云:甑瓦投之,能止枭鸣。性相胜也。
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鼠 ,炙食之(藏器)。
【附方】新二。
风痫:考《宝鉴》第九卷名神应丹。惺神散,(《医方大成》下噎食:取 鸟未生毛者一对,用黄泥固济, 存性为末。每服一匙,以温酒服。(《寿域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