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 - 第 10 页/共 63 页

(二)止血兼化瘀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肺经。反乌头。   肺伤吐血建奇功。痈肿排脓称要剂。   性收色白,合乎秋金,入肺经以疗诸热之证,收中有散,又能排脓。   痈疽溃后,不宜与苦寒药同服。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胞、肾二经。   行血止血、消瘀通经。风痹咸宜,扑损可治。   茜草忌铁、根可染绛,但无瘀者勿用。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   崩中吐衄,瘀血停留。   二蓟性味,主疗皆同,但大蓟兼主痈疽也。   二蓟,破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止血,解毒。吐血下血,崩中齿衄。口疮常发,频餐可复。浑身疥赖, 疮湿毒,溃疡不愈,用之洗浴。速效难期,贵在持续。   此草有拨乱反正之功。顽固难愈之出血与溃疡,常用于适当方中,颇有灵验。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经。牡蛎为使。忌同柏子仁。   止吐衄来红,定崩淋下血。历节风疼可愈,周身湿痹能安。   微寒补阴,故应止血,其治风湿者,益脾之力也。柏有数种,惟根上发枝数茎,蒙葺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是真侧柏也。   柏性挟燥,血家不宜多服。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辛、性温,无毒。烧红,研细。   止血以苦酒送下。消痈用猪胆调涂。磨浓点入目之飞丝。和酒治胞胎之不下。   墨者,北方之色,血者,南方之色,止血者,火见水而伏也。内有鹿角胶、非 红,不可用。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即乌贼骨。味咸,性温,无毒。入肝经。恶白芨、白蔹、附子。炙黄。   止吐衄肠风、涩久虚泻痢。外科燥脓收水,眼科去翳清烦。吐血下血,腹痛环脐,女子血枯,漏下赤白。   味咸入血,性涩能收,故有软坚止滑之功。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酸,性平,无毒。火 ,水飞。   止吐衄如神,消瘀血为水。   血见花蕊石,即化为水。过用损血,不可不谨。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肝、大肠二经。香附为使。   泡,去皮尖,炒。勿用双仁者。   破诸经之血瘀,润大肠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痒堪除,热入血室,而谵言可止。   苦重于甘,气薄味浓,沉而下降,为阴中之阳,苦以推陈,甘以生新,故血疾恒需之。   桃仁破血,血瘀者当用,若用之不当,大伤阴气。   第一卷 通治部分\理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