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929 页/共 3614 页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风汗泄太多。寒中泣出。   人参(五分)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干姜(炮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甘草(炙锉)五用皮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当归汤   (出宣明论)   治伤风中寒。目泣目出。肌瘦泄汗不止。   当归(切焙半两)人参桂(去粗皮各三分)干姜(炮裂)白术半夏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锉)芎(各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白芍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上稍热服。并三服。   温中汤   (出圣济总录)   治风邪所伤。肌瘦泄汗。寒中泣出。   当归(切焙)白术(各三两)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桂(去粗皮各一两)上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   煎取   浓朴饮   (出圣济总录)   治寒中之病。目泣自出。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一两半)前胡(去芦头)桂(去粗皮)石膏(捶碎)赤芍药粗捣筛。   热服   石斛散   (出圣济总录)   治肌瘦中风。汗太多。或寒中泣出。   石斛(去根锉)附子(炮裂去皮脐)白术桂(去粗皮)秦艽(去苗土)黄(炙锉各三分)   分涎散   (出护命方)   治一切男子女人忽寒风所中。闷倒不知人事。其病之所起。必先自半年或一年   前。吃食少。闻肉臭。吃即恶心。口内有冷涎出。及至忽然闷倒。不知人事。即面色   黑。唇皮青。手足冷。脉气微小。身上寒栗。初得醒人事即半身沉重。行动不得。说话   謇   气药。   白僵蚕(去丝)附子(火炮去皮)半夏细辛藿香叶芎羌活(各一分)干姜(三铢)口开灌之。   透风气散   (出护命方)   治寒风所中闷倒不知人事。既吃前面方取涎了。却非时进此方。若是中风时无甚有   涎。只进此方亦得。须是涎少。或无涎。然后只进此方。   细辛藿香干蝎羌活白花蛇(酒浸一昼夜非时用酒慢火上炙黄熟去骨不用只用肉)独活附子(炮去皮)天麻牛膝海桐皮官桂(去皮)豆蔻(各一分)半夏(四铢)麝香(一铢)麻黄(去节半两)僵蚕(三铢去丝)上为细末。入麝香同研令匀。每服四钱。浓煎姜汤调下。空心服。盖衣被。汗出为妙。若无汗。只闻得病处如虫行亦佳。此药若常服。   只消薄姜汤调一钱。候风气已退。觉上焦有热。即宜吃后面调顺正气方。   调顺正气散   (出护命方)   治寒风所中吃透风气散子后。觉上焦有热。宜服此方。   麻黄(去根节)羌活紫菀贝母(去心)防风(去叉)桔梗菊花本独活芎(各一分)甘草(三铢)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八分。水一盏。煎取七分。食后去滓服。   若觉大腑秘热。加升麻。大腑不秘热。只可非时吃三五口。不要任性吃。令过剂也。酌量脏腑进服。   治风寒所中面色青黑。浑身骨节俱冷。两手俱急。筋脉牵抽。手足麻痹厥冷。向人   得暖气后方舒展。宜服此方。   (出护命方)干姜牛膝草豆蔻(去皮)甘草(炙)羌活独活吴茱萸黄橘皮官桂(去皮各一分)细辛藿香干蝎(各三铢)半夏(二铢)芎白术(各半两)上细杵罗为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一两沸。和滓空心顿服。身未得暖。并筋脉未展。更进一服。   治寒风所中。冷涎所积。其人昏闷不醒。两眼闭合。全开不得。呕逆恶心。食不注   腹。浑身沉重。脉气沉伏。起立不得。头旋目晕。心中战跳。但见屋宇旋倒。忽闻喉内   如有一条冷物下至心中。忽闻如有一物在心前。上筑咽喉。即闷绝不知人事。此皆寒风   冷涎所致。宜服此方。   (出护命方)菖蒲细辛芎防风羌活干姜官桂独活半夏(各一分)吴茱萸(四铢)南椒(去子三铢)牵牛(半两)上先杵牵牛、半夏二味自作一处。所余众药并作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