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901 页/共 3614 页

四圣散   (杨氏家藏方)   治心经蕴蓄。发热癫痫。潮作热盛。隔食涎多。大便   秘涩。   白矾川甘硝寒水石盆硝(以上四味各等分)上入甘锅子内。揭口。用炭火令烟尽。   壅盛。   来苏膏治远年近日。风痫心恙。风狂中风。涎沫潮闭。牙关不开。破伤风搐。并   皆治之。   用将皂角一个。好肥者。无虫蛀。去皮弦。切碎。用浆水一大碗。春秋三四日。冬浸七日。夏浸一二日。揉取净浆。浸透皂角汁。入银器或沙锅。以文武慢火熬。用柳条槐枝搅。   熬似膏药。取出摊在夹纸上。阴干收顿。如遇病患。取手掌大一片。用温浆水化下在盏内。   用竹欲要   治痫病。   (出本草)以象齿屑为末。炙令黄。饮下。   止热狂惊痫。   (出本草)以菩萨石用水磨服之。   治暗风。痫疾涎作。晕闷欲倒者。   (出本草)以芭蕉油饮之。得吐便瘥。极有奇效。取之用竹筒插皮中。如取漆法。   治马痫。动发无时。筋脉不收。周痹肌肉不仁。   (出本草)以野马肉一斤。细切。于豉汁中煮。着五味葱白调和。作腌腊食之。作羹粥及白煮吃妙。   治大人小儿久患风痫。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等。此药不大吐逆。只出   涎水。   (用瓜蒂不限多少。细研为末。小儿壮年服一字。十五以下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沙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昔天平尚书觉昏眩。即服之取涎   治心热风痫。   (出本草)以黑驴乳。食前暖服一大合。日再服。   驱风散   (出本草)   治风痫。   铅丹(二两)白矾(二两)上为末。用三角砖相斗。以七寸纸铺砖上。先以丹铺纸上。   次   治猝得痫。   (出本草)用钩藤甘草炙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枣大。日五夜三。大良。   治痫疾。   金银花根似蒜者一个。以茶清研如泥。令患者日中卧。茶清调下。仍且卧日中。良久吐出鸡   卷一百一 诸风门   风惊(附论)   夫风惊者。由体虚心气不足。为风邪所乘也。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血虚。虚则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乘。故多惊。心神不安。名曰风惊也。又云。   风惊者心气不足。风邪干之而心不安定也。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曰。主明则下安。今心气不足。风邪相乘阴阳不和。情思错乱。神魂散越。故动作多惊也。又曰。昔一食不减。大便如常。小便微黄。视其部分。乃足厥阴肝经。兼足少阳胆经也。盖甲胆乙肝。   故青。其黄者脾也。诊胆脉小。此因惊也。惊则胆受邪。腹中当有惊涎绿水。遂以舟车百五十丸。浚川散四五钱。大加生姜自然汁。平旦果下绿水四五行。或问大加生姜者何也。且如胆木乘胃土。此土不胜木也。不胜之气寻救于子。己土能生庚金。庚为大肠。味辛者为金。   如大加生姜使伐木。然先不开脾土无由行也。遂用舟车丸。先通其闭塞之路。是先泻其所不胜。复用姜汁调浚川散大下之。次泻其所胜也。大抵阳干克阳干。腑脏克腑脏故也。   方   牛黄珍珠丸   (出圣济总录)   治风惊。镇心安神化涎。   牛黄(研)珍珠(研)琥珀(研)麝香(研)天竺黄(研)甘草(炙锉)铅霜(研)雄黄(箔银箔(丸如鸡头   十黄散   (出千金方)   治五脏六腑血气少。亡魂失魄。五脏觉不安。忽忽喜悲。心中善怖如有   发于大惊。及当风、从高堕下、落水所致。悉主之。   雄黄人参(各五分)大黄黄柏黄细辛桂心(各三分)黄连黄柏蒲黄麻黄服方寸匕。   方有蜀椒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