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891 页/共 3614 页

故阳膝下或满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不知人。巨阳之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颊阴内(一作外)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   陷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   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所谓二阳者。二刺阳也。   温病热于肾中赤为痉。小儿病痫热盛亦为痉。凡风喑暴尸厥。及鬼魇不寤皆相似。宜精察之癫病有五。一曰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二曰阴癫。坐初生小时。脐疮未愈。   出当身重小时骨癫疾者。颔齿诸输。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不利。筋癫疾肢之肉本癫狂之疾何以别。答曰。狂之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自贵。妄笑好歌乐。又曰。癫者精神不六畜亦皆凡人患癫狂者。叫呼打人者。皆心经有热。当用镇心药。加大黄与之。泻数行。然后用安神戒之与惊少。   风   方   麝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风癫螈。口眼翻张。口吐白沫。或喉中作声。不   知人。   麝香(别研半两)虎睛(一对炙令燥去外皮)防风(去叉一两)龙齿(别研)黄芩(去黑皮)一分)秦艽(去苗土)神(去木一两一分)升麻(裂去皮脐用一两一分)白藓皮(三(捣去土末)鬼箭羽(各十两)蛇蜕(炙一将一十八味。捣罗为末。后入别研九味和匀。炼蜜丸。空心日午临夜。温酒下。   虎睛丸   (出圣惠方)   治风癫。口眼开张。多吐白沫。或作恶声。恍惚虚悸。   虎睛(一对酒浸炙微黄)茯神(一两)龙齿(一两)石膏(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黄芩两细研)川大黄(一两志(三分去心)白藓皮(三分细研)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脐)干姜(露蜂房(半两)牛黄(半两细研)蛇蜕皮(十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风癫。狂乱失心。安魂定志。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虎睛(一对微炙)龙齿(一两研)金箔(一百片研)银箔(一百片研)参(锉各一两)玄参(生用)薤白(细切焙干)牛黄再与研者同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时候。   茯神丸   (出圣济总录)   治风癫螈。神魂不定。   茯神(去木)龙骨龙齿龙角(三味去土一处)龙胆(去苗土)铁精(捣研入前三味同研)分)大黄(锉醋炒各半两)上先将一十三味空心及日午食前。用蜜汤下   铜青丸治五癫。   侯氏黑散   (出金匮方)   疗风癫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两)防风白术(各十两)茯苓细辛牡蛎(熬)钟乳(研)石(泥裹烧半芩(五分)上生菜。一方有即药积在腹   治风癫。引胁牵痛。发作则吐。耳如蝉鸣。   (出肘后方)用天门冬去心皮。曝干捣筛。酒服方寸匕。若人久服能长生。   治风癫及百病。   (出肘方)用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心服。或发或不发。或多言语   治癫狂疾。   (出肘后方)用防葵子末。温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润又小不仁为候。凡使防葵。勿误用野狼毒。   其防汤浸   治卒癫疾方。   (出肘后方)用葶苈一升。捣三千杵。取白犬倒悬之。以杖犬令血出承取。以和葶苈末。丸如麻子大。   一   蚕纸散   (出肘后方)   治风癫。狂发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皆应备诸火。   灸百会、风池   治之。用生蚕纸烧   续命风引汤   (出千金方)   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   麻黄芎石膏人参防风(各三两)桂心甘草独活(各二两)防己附子当归取四升。分四服   鸱头丸治风癫。   葶苈子(三分)铅丹虎掌乌头栝蒌根(各三分)甘遂天雄蜀椒大戟(各三分)温酒下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