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440 页/共 3614 页
治杂疮及灭旧瘢痕。
用白僵蚕、衣鱼、鹰屎白、三味。等分为末。入在面膏内和涂之。疮瘢即灭。(衣鱼多在衣
疗豆疮瘢面。
(出谭氏小儿方)以密陀僧细研。水调。夜涂之。明旦洗去。平复矣。
治面上灭瘢。
用木兰香一斤。以三年米醋浸一日出。曝干为末。敷之。用醋浆渍一百日。干为末。服方寸
卷五十三 耳门
总论
夫耳属足少阴之经。肾家之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
则耳而聋厥气耳之脉瘦悴力风邪停随脉入塞耳。
风为耳中肾也。
散。以续有耳证歌云。耳为听会肾之官。五脏关通理可详。内运唏嘘呵久。外司角征羽宫商。猝然内意消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厥逆勿
卷五十三 耳门
耳聋诸疾(附论)
夫肾开窍于耳。足少阴之经。宗脉所会也。若精气调和。元藏充盛。则耳聪而诸疾不生。
或脑耳其候耳中浑浑淳淳。或耳中气满是也。浑浑淳淳。过在手少阳。耳中气满。过在手太阳。以至五络皆会于耳中。各有证候。审而治之。盖肺虚而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肺之络会于耳中故聋。此说非也。盖气涩必寒盛。则气血俱涩。滞而不行也。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耳聋有五。曰风聋。曰干聋。曰劳聋。曰虚聋。曰聋是也。肾气通于耳。足少阴其经也。经虚受风邪。及劳伤血气。停滞津液。皆能致聋。惟所受不同。故其证各异。葛氏所谓风聋者痛掣。干聋者生耵聍。劳聋者出黄汁。虚聋者肃肃作声。聋者脓汁出。可不辨欤。
方
磁石散
(出千金方)
治耳聋。
磁石(四两)天门冬地骨皮生姜(各二两)山茱萸土瓜根蔓荆子茯苓菖蒲芎枳实白芷橘皮甘草(各二两)竹沥(二升)上咀。以水八升。煮减半。
纳沥煮
柏子仁汤
(出圣济总录)
治肾间有水。使人耳聋。补不足。
柏子仁(酒浸一宿曝干)白术(米泔浸一宿锉炒)人参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皮)芍药黄先以水三盏。煮羊之。
肉苁蓉丸
(出圣济总录)
治肾虚耳聋。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菟丝子(酒浸别捣)白茯苓(去黑皮)山芋人参桂(去粗皮)脐)羊肾(一对和丸。
如梧
桑螵蛸汤
(圣济总录)
治虚损耳聋。
桑螵蛸(炙十枝)牡丹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白术(米泔浸一宿锉炒)当归(切焙)泔浸一宿锉焙)咀。每服三钱匕
矾石膏
(出千金方)
治耳聋。
矾石甘草菖蒲当归细辛防风芎白芷乌贼骨附子皂荚(各半两)巴豆去滓
黄丸
(圣济总录)
治耳聋。
黄(锉)栀子仁(炒)犀角(镑)木通(锉炒)升麻人参玄参木香干蓝黄芩(煎枸杞
追风散治耳聋闭塞不通。
藜芦雄黄川芎白芷石菖蒲全蝎藿香薄荷鹅不食草(无鹅草加龙脑少许)苦
乳香丸
(圣济总录)
治耳聋塞耳。
乳香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蓖麻子(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磁石(醋淬七遍)蒲(各三分)核大
清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