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44 页/共 3614 页
黄柏人参地榆阿胶(各三两)黄连(五两)茯苓橘皮(各四两)艾叶(一升)上罗
续断散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
。因劳冷即发续断当归桂心蒲黄阿胶(各一两)甘草(二两)干姜干地黄(各四两)上罗匀。
石钟乳丸治下焦虚冷。脐腹疼痛。手足厥逆。脉气沉短。
石钟乳(浆水煮研)阳起石(酒煮研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桂(去粗皮)硫黄每服三十
浓朴丸治下焦虚冷。便利频并。羸瘦无力。不思饮食。
浓朴(去粗皮锉五两)附子(一两炮去皮脐)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取红各二两)上以浆水六丸如
烧石子茴香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下焦虚冷。脐腹撮痛。心胸痞胀。和元气。
进饮食。
川附子(炮去皮脐)官桂(去皮)川椒(去目)舶上茴香木香胡椒陈橘皮(去白瓤)细末。
每服用熟。
胡椒青盐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下焦虚弱。脚膝无力。多倦瘦怯。不美饮食。
附子(两枚九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细)青盐(二两别研)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人参(去取肉微炒)(以上共十三汤送
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兼无力。
(出本草)以羊肺一具。细切。纳少羊肉。作羹食之。煮粥亦得。
治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补益。
(出本草)以羊肾一个熟煮。和酥半大两。炼成乳粉。空腹食之。甚有效。
以燕覆子即木通实也。和子食之更好。
主补中焦诸不足。卒患食后气不通。
(出本草)以柰生捣汁服之。
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用肉。以五味淹炙食之良。不可食骨。令人缩。
治下焦冷气。
用陈皮一斤去瓤捣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三焦胀(附论)
黄帝针经谓。三焦病者。腹胀气满。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夫三焦者。
决渎别清消。
三焦胀者。经所谓气满于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痛是也。盖胀有痛否。以别虚实。若鼓胀之已。
方
补气丸治三焦病久。欲成水。腹胀不消。小水不利。
海蛤牵牛子赤茯苓(去黑皮)防己大戟(炒)防风(去叉)木香桑根白皮陈橘皮郁李仁(丸。
如梧服三
木香枳壳散治三焦病胀满。水道不利。
木香枳壳(去瓤麸炒)白芷蓬莪术(锉炒)白术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各二两)益散。每服二
三和汤
(澹寮方一名三和散)
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降。水道不利。心腹痞
闷。胁肋腹胀。
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年高气弱服之。又治背大腹皮(炙黄)紫苏(茎叶)沉香(锉)木瓜(切焙)羌活(去芦头各一两)白术甘草(捣筛。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槟榔汤治三焦积气。渐成水病。腹胀四肢浮肿。宽胸膈。利小肠。
槟榔(生锉)大腹皮(锉)白术五味子(炒)枳壳(去瓤麸炒)黄(锉)防己木通(两)木香破。
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早晨临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