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521 页/共 3614 页

百部(一两)细辛(一两)贝母(一两炒微黄)甘草(一两炙赤锉)紫菀(一两半去苗汤浸去皮尖计时温服。   天门冬膏治咳嗽。肺脏壅热。咽喉闭塞。不得睡卧。   天门冬(二两去心)麦门冬(二两去心)款冬花(一两)贝母(一两煨炒黄)紫菀(一两去苗土)白前(一两)生地黄汁(五合)白蜜(五合)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研如膏)酥(二两)上天门冬等六味。以水五盏。煎至一大盏。去滓。纳入地黄汁、杏仁膏、酥、蜜、等。于银锅中。以慢火煎成膏。盛不津器中。每日夜五七度。含一茶匙。咽津下。   极   百部根汤治嗽不得卧。两眼突出。   百部根生姜(各一斤)细辛甘草(各三两)贝母五味子白术(各二两)桂心(四两)麻黄(六两)上咀。以水一斗三升。煎分三服。去滓。古今录验、用杏仁四两。   紫菀三   治咳嗽气喘。上焦烦壅。不得睡卧。   赤茯苓(二两)桑白皮(一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赤锉)酸枣仁(三分)麻黄(一两去根节)大腹皮(一两锉)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   又方调肺止嗽。消痰顺气。如嗽不得息者。服之必得安宁。   佛耳草白茯苓(去皮)款冬花陈皮(汤浸去白)桔梗知母贝母(各一两)汉防己猪牙皂角(去皮酥炙各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黄蜡、乌梅、各少许。同煎至五分。去乌梅。和滓温服。   小青龙汤治感寒邪喘。水饮咳逆。倚息不得卧。   麻黄芍药细辛桂心干姜甘草(炙各三两)半夏(半斤)上为咀。水一斗。   先煎麻减二升。去上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弱者服半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痢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若饮食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咳而上气腹胀。其脉浮心下有水饮者。胸中缺盆痛。加石膏二钱研。   安眠散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者。   款冬花麦门冬(去心)乌梅肉佛耳草(各二钱半)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三钱半)御米壳(七钱半酥炙)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黄蜡如枣核许。同煎至八分。   去滓大温。临卧服之。   宁神丹治远年近日。咳嗽喘满。不得眠卧。或因风寒入腠理。不得眠者。并皆医   疗。   防风(一斤)乌梅肉桔梗甜葶苈(各半斤)人参知母紫苏叶(各四两)上为细末。麻黄膏子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半。煎至四五沸化开。如不开时。用匙勺研开。卧时热服。汗出为度。煎药可用银石沙瓷器内。不用铜铁器。服药后。忌房室驴马肉。   雁鸡猪肉鱼鸭等。又忌湿面油腻。发病等物及嗔怒。熬麻黄汤法。用麻黄五斤。去根切作二寸。水洗过。用长流水三斗。运取于银石器内。同麻黄熬水至五升。将麻黄就于水内。一把搓尽。去麻黄。将麻黄水用罗子隔去净。再于银石沙器内。熬成膏点些入水中。不散为度。   将   治咳嗽喘气。不得眠卧。宜服。   桑白皮(一两锉)木通(一两锉)桔梗(三分去芦头)紫苏苗(三分)大腹皮(一两锉)款冬花(半两)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咳嗽。昼夜不得眠卧。咽喉作声。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桔梗(半两去芦头根)干姜(半两炮)前胡(三分去芦头)射干三百杵。丸   治咳嗽不得眠卧。   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研如膏)黄(一两锉)酸枣仁(一两微炒)青橘皮(半两罗为末。入方有麻   青龙散   (出御药院方一名橘皮五味子汤)   治咳嗽上气。不得卧。及呕吐。   人参(去芦头)陈皮(去白)五味子紫苏叶(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   生姜   知母丸治远年近日。一切咳嗽。不得眠卧者。   知母贝母甜葶苈(炒黄色)杏仁(去皮研各等分)上为细末。用饧糖笼内蒸七遍。   与药   安眠散治一切咳嗽。夜不得卧眠。   罂粟壳(去蒂瓤)杏仁乌梅甘草上等分咀。每服半两。白水煎。卧服。   定喘饼子治咳嗽虚喘。闷气不眠。   白矾贝母苦葶苈(并生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白面合作饼子。慢火烧熟。   细嚼   葶苈子散治咳嗽引气不得卧。或遍体气肿。或面肿。或足肿。上气。并主之。   葶苈子(三升微火炒)上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大。   日三绞取   僵蚕汤治嗽喘。喉中如锯。不能眠卧。   五味子汤治咳嗽昼减夜加。不得眠卧。睡时即吐逆。   五味子蒺藜子(炒去角)麻黄(去根节熬掠去沫焙)桑根白皮(锉)白石脂杏仁(去皮菀(去苗土)一盏半。   入生   无忧丸治年深日远。咳嗽延喘。夜卧不安。   经霜桑叶经霜蓖麻叶御米壳(去蒂蜜炒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