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440 页/共 3614 页
五积散
(出如宜方)
治寒湿伤肾。气滞腰疼。不可俯仰。
陈皮(制六两)甘草(炙)茯苓半夏(制)肉桂麻黄(三两)枳壳(六两)白芍药川芎白芷浓朴干姜(各四两)桔梗(十二两)苍术(制二十四两)上咀。慢火炒令色转。入肉桂、枳壳、姜葱、加桃仁煎。
固真丹
(出如宜方)
治寒湿及肾气。
苍术(一斤米泔浸逐日换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漉出切作片子焙干分为四处)四两(好醋酒各半升一处煮三十沸出焙干)四两(川椒去目并合者一两破故纸一两同炒术黄为度)四两(用茴香一两盐一两同炒术黄为度)四两(川乌一两制去皮脐作片子川楝一两去皮核劈开炒黄为度)上共为末。煮药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下。
补肾汤
(出本草)
治主腰痛。
以杜仲一大斤。五味子半大升。二物细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法作羹。空腹顿服。
用盐酢和之亦得。崔方不用五味子。
治腰痛肾冷。
(出本草)用芥子和生姜研。微暖涂贴。
王方平通灵玉粉散治腰膝。暖水脏。益颜色。其功不可具载。
硫黄(半斤)上用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伏时。以铁匙抄于火上试之。伏火即止。
候干。以大火之。如未伏更煮。以伏为度。了研为散。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水。和硫黄末。水不得多。于锅中煎熬令如膏。及用铁锅一面不着火。止以细砂隔纸慢炒。将硫黄于纸上滴之。自然如玉色。光彩射人。此号为玉粉散。细研。要丸。以饮丸如麻子大。空心。每日盐汤下十丸。散服。以盐汤调两字。极有效验。余乡人王昭遂合服之。
年九十。颜貌如童。夜读字倍常人。
导引法
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指相对足跟外。于坐上少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指外。入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内坐相似不痛。始双立足跟。向上坐上足指。并及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风。膝冷足疼。上气腰疼。尽自消释。
又法
(出危氏方)
治腰痛。
正东坐。手抱心。一人于前据蹑其两膝。一人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头倒地。三起三卧。便瘥。
一法治男子妇人腰痛不可忍者。
用左右带研索于朝太阳。长伸卧地。以纸研。如左用右。研入鼻中。如右用左。以涕为验。便安适即起行步。
卷一百五十五 身体门
五种腰痛(附论)
夫肾主于腰脚。若肾虚损。而为气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腰痛。
痛引小腹。不可以仰息。诊其尺脉沉者。主腰背痛。寸口脉弱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上下。此为督脉腰痛。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月腰痛。或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
是以痛。故曰五种腰痛也。
方
杜仲丸
(出圣惠方)
治五种腰痛。肾经虚损。致风冷乘之。故多痛也。
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干姜(炮制锉半两)萆(一两锉)羌活(三分)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脐)川椒(三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三分)芎(半两)防风(去芦半两)秦艽(去苗半两)细辛(三分)川乌头(三分炮裂去皮脐)五加皮(三分)石斛(三分去根锉)续断(二两)当归(三分锉微炒)五味子(三合)槟榔(三分)上为末。
炼蜜和
桑寄生散
(出圣惠方)
治五种腰痛。及脚弱不能行履。
桑寄生(一两)附子(一两半炮裂去皮脐)独活(二两)当归(三分锉微炒)狗脊(三分)桂心(一两)羌活(半两)杜仲(一两去粗皮炙黄锉)赤芍药(三分)芎(三分)甘草(半两炙微黄锉)石斛(三分去根锉)牛膝(三分去苗)海桐皮(一两锉)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行立艰难。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三分)磁石(三两捣碎水去赤汁)牡丹皮(三分)萆(一两锉)桂心(三分)续断(三分)牛膝(三分去苗)熟地黄(一两)羌活(三分)当归(三分锉微炒)木香(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为粗散。每服用羊肾一对。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盏半。煮肾令熟。去肾入药末五钱。生姜半分。枣三枚。椒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
治五般腰痛。
巴豆(五个每个须用湿纸裹好煨熟令去壳取肉半出油半微去油)五灵脂(半两火上累炮)黑牵牛(瓦上炒三钱)白牵牛(瓦上炒三钱)狗脊(半两微炒去毛)萆(三钱炒)没药(三钱)胡桃(三个取肉研为膏)上为末。将前胡桃膏。入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风腰疼。豆淋无灰酒下。气腰疼。煨葱白酒下。败精腰疼。茴香酒下。失血腰疼。当归酒下。打扑腰疼。苏木酒下。
鹿角丸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容颜萎黄。形体消瘦。腰痛不可忍。虚惫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