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聿青医案 - 第 2 页/共 102 页

岂人力所能致,此天相之也。但胸中气机未宣,吸入之气,与冲气相激,时犹作呃。胃气不降,则腐气不行,大便不解。调气降胃,冀谷食渐增,府气渐通,庶可徐图恢复耳。   川楝子(一钱五分) 干橘叶(一钱) 旋复花(绢包一钱) 刀豆子(五分磨分二次冲) 蒌仁炭(五钱) 甜杏仁(三钱) 延胡索(一钱) 赭石(四钱) 炒枳壳(一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 炙柿蒂(三枚)   九诊 中脘渐舒,诸恙亦日见起色。然至暮辄作呛咳,还是肝气逆而犯肺。大便未行。拟清金平木法。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茯苓神(各二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蛤黛散(绢包三钱) 栝蒌皮(四钱) 广郁金(一钱) 夜交藤(四钱) 干橘叶(一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干枇杷叶(去毛三片) 更衣丸(先服一钱五分)   十诊 得食则呃。是胃火与食相激。用黄连温胆汤法。   川连(酒炒三分) 法半夏(一钱五分) 竹茹(盐水炒一钱五分) 柿蒂(三枚) 橘皮(盐水炒一钱) 枳实(八分) 白茯苓(三钱) 枇杷叶(去毛两片淡姜汁炒)   十一诊 胃纳稍起呃逆亦减。前法参以镇逆。   川雅连(吴萸汤炒三分) 枳实(七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海风藤(三钱) 赭石(三钱) 橘皮(盐水炒一钱)   云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桑寄生(酒炒三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 白僵蚕(炒打一钱五分)   十二诊 平素偶服参苓,辄胃纳加增,神情振卓,其阳明中气之虚,未病先露。此次病发,忽然眩晕,左肢不遂,病发于左,口歪于右,一时神识昏乱,多言妄笑,不时目窜发厥,呃逆频频,显系火风挟痰上旋,乘阳明脉络之虚,抵隙而入,首方言中于府络者,即阳明大府之络也。叠进降火消痰熄热,火之内扰者渐平,风之上旋者自熄,眩晕由此而定,神情由此而清,发厥亦由此而止。岂知痰热甫平,而虚火挟湿上腾壅于胃口,以致通口糜腐,危险之境,较前更甚。遂导热下行,兼用外治,糜腐次第而退,脉弦滑得以渐柔,饮食渐次而进。惟左手足不能举动,不知痛痒。吾人左半属血,右半属气。左半之血,还行于右是为气中之血。右半之气还行于左,是为血中之气。今风火郁阻络中,左血虽得右行,而右气不能左入,则偏左半身有血无气,所以望之如常,抚之无异,欲举而动之,则无气以运也。无气以运,欲动得乎。其祛风舒筋活络之品,似为必用之药。殊不知风不自生,血不行然后生风也。筋络不自病,有所以阻之者,然后筋不舒而络不宣。则是病在经络,而病之本实在阳明之络空,火风阻之。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拟通补阳明化痰清络。   台参须(另煎冲七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羚羊片(先煎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   生于术(一钱)   薄橘红(一钱) 煨天麻(一钱) 生熟草(各二分) 竹沥(七钱) 姜汁(三滴)   十三诊 类中大势已定,而偏左不遂,肩胛作痛。此由肝火风挟痰入络,直者为经,横者为络,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病重之时,早经谈及。然既庆得陇,自宜望蜀。拟甘凉益胃,宣络化痰。   台参须(六分) 生甘草(三分) 煨天麻(一钱五分) 茯苓神(各二钱) 生蒺藜(三钱) 大麦冬(三钱去心) 制半夏(一钱五分) 陈胆星(七分) 黑豆衣(三钱) 晚蚕砂(三钱) 女贞子(三钱) 竹沥(一两) 丹皮(二钱)   徐(左) 体丰于外,气弱于内。气弱则饮食酿痰,阻于心脾之络,风阳挟痰,乘势内煽,遂致舌强难言,右手足营运不利,神呆悲感,不能自主,喜笑无常。苔胖质腻,脉左弦右滑,而不分明。痰得风而愈炽,风挟痰而益旺,类中之渐势恐复中变生不测。姑拟补气之不足泻痰之有余,佐以熄风宣络冀神清为幸。   台参须 制半夏 远志肉 郁金 九节菖蒲 明天麻(煨) 天竺黄 制南星 橘红 白僵蚕(炒打) 净双钩 苏合香丸陈(右) 年近古稀气血亏损,虚风暗动,心胸牵及咽喉热辣,环口作麻四肢运用不便。脉象虚弦舌光无苔。为类中根源。惟有培养气血,作保守之计。   阿胶珠(二钱) 归身(二钱) 炒杞子(三钱) 黑豆衣(三钱) 天麻(一钱煨) 大生地(四钱)   白芍(炒一钱五分) 大麦冬(三钱) 女贞子(酒蒸三钱)   朱(右) 先自肝阳犯胃,呕吐不止,继则神昏发厥,左手足弛纵不仁,右手引动不止,目开手撒遗溺,舌伸不收。脉象虚弦。此由呕吐太过。阳明胃液耗残,遂致肝风乘阳明脉络之虚,猝然中络,胃脉通心,神机因而不运。类中之症,虚多实少。勉用救阴熄风,以尽人力。   大生地(四钱) 大麦冬(去心二钱) 川石斛(四钱) 蛤粉(三钱) 丹皮(二钱) 大天冬(二钱)   大玄参(三钱) 川贝母(二钱) 阿胶珠(二钱) 梨汁(一两) 珍珠(三分) 金箔(三张二味另研调服)   转方用鲜地鲜斛天麦冬元参萝卜青果梨等汁。   某 偏右不遂,舌强言謇。脉象弦滑少力。此气虚挟痰化风中络。   党参 炒于术 广橘红 当归 菊花 黄 天麻 制半夏 白芍 茯苓 竹沥 姜汁左 左半不遂,舌强言蹇。肝风挟痰类中心脾之络也。   左秦艽 远志 僵蚕 橘红 青防风 石菖蒲天麻 川芎 独活 制半夏 人参再造丸(一丸)   某 类中大势虽定,而两足仍难步履,头晕偏左。气虚挟痰,蕴于阳明。防其反复。   制半夏 野于术 枳壳 白蒺藜 左秦艽 川独活 奎党参(元米炒) 天麻 桑寄生 杜仲 炒牛膝 广橘红王(左) 四肢不遂言语謇涩。脉濡而滑。此气虚而湿痰入络。类中之症,难望近功。   奎党参(三钱) 九节菖(五分) 制半夏(三钱) 远志肉(五分) 广藿香(三钱) 苍术(麻油炒黄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川萆 (二钱) 薏仁(四钱生) 炒于术(二钱) 人参再造丸(一粒)   二诊 中湿之后,络隧未和。温通和络泄湿,脉症相安,守效方出入再进。   制半夏 枳壳 独活 萆 泽泻 桑枝(酒炒) 橘红 杏仁 防己 薏仁 桂枝 蒌皮(炒)   何(左) 痰湿素盛,于五日前陡然口眼 斜,左手指伸屈不利。左关脉弦,右关脉滑。此痰湿阻于阳明之络,类中之先声也。急宜戒饮,以酒性上升而热故也。   制南星 白僵蚕 煨天麻 广皮 桑寄生 木防己左秦艽 独活 指迷茯苓丸复诊稍好,改用人参再造丸。   二诊 脉症相安,然手仍带肿,经谓湿胜则肿。究之诸病之作,皆风火之所为也。   炙绵 威灵仙 青防风 桂枝 制南星 野于术 羚羊片 左秦艽 汉木防己 生薏米 木猪苓 建泽泻桑枝膏尹(左) 语言謇涩。脉象左弦,右关带滑。此惊痰入络,机窍被阻,中厥之先声也。   制半夏 枳实 橘红 郁金 僵蚕 煨天麻 茯苓 远志 菖蒲 竹沥 姜汁陈(左) 遗浊之后,湿袭经络,以致四肢牵强,胸次不舒。久则为风痱之类。   秦艽 桑寄生 防风 川萆 汉防己 独活 生薏仁 当归 白僵蚕 丝瓜络陈(右) 高年精血亏损,肝风鸱张头晕心中震痉。脉细弦尺涩。为类中之渐,图治非易。   大生地 苁蓉 归身 菊花 木瓜皮 黑豆衣 杞子 白芍 杜仲二诊 右足弛强不仁,头晕心中震痉,神烦不寐。舌色润而自觉干燥无津。良由精血亏耗,厥少二阴之火上炎。前法参以育阴降火。   阿胶珠(三钱) 川雅连(鸡子黄拌炒三分) 龙齿(三钱) 甘杞子(三钱) 浓杜仲(三钱)   大生地(四钱) 炒枣仁(三钱) 干苁蓉(二钱) 朱茯神(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左 脉象弦滑。左臂作麻。此湿痰过盛,营卫之气,为之阻蔽,有痱中之虞。   桂枝 焦枳实 羌活 云茯苓 白僵蚕 防风 制南星 天麻 广橘红制半夏 二妙丸某 眩晕耳鸣,四肢麻木。脉形弦滑。此胃有湿痰,胆木不降,有类中之虞。   制半夏 枳实 天麻 竹茹 秦艽 净双钩 陈胆星 石决明广橘红 山栀 磁朱丸(一钱五分)   左 左半主血。然血中无气,则血不流。今左臂作麻。脉形弦滑。无非痰湿阻遏,荣卫不宣。仿石顽法。   苍术(八分) 黄柏(姜汁炒一钱) 羌活(一钱) 天麻(一钱五分) 当归(酒炒二钱) 桑寄生(酒炒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僵蚕(二钱) 橘皮(一钱) 左秦艽(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过(右) 右臂不能举动。高年血虚,风阳入络,为痱中之根。   秦艽(一钱五分) 当归(酒炒二钱) 桑寄生(三钱) 天麻(一钱五分) 独活(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 桂枝(四分) 丝瓜络(三钱炒) 大活络丹(一丸)   左 外疡之后,风与湿合,流入络隧。以致遍体烦疼,手足软弱,恐成类中。   秦艽 焦苍术 黄柏 半夏 丝瓜络 独活 桂枝 生薏仁 萆 桑枝(酒炒) 汉木防己二诊 两次得汗,湿郁稍宣,遍体烦疼大退。药既应手,无容更张。   于术(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络石藤(三钱炒) 杜仲(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四钱) 秦艽(一钱五分) 炙绵 (二钱) 焦苍术(二钱研末米饮作丸药汁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