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类萃 - 第 27 页/共 43 页

修合并用药,俱忌鸡、犬、妇人。   柴平汤   治疟如神,百发百中。   小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八分) 人参(七分)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二分) 浓朴(七分,姜汁炒) 陈皮(八分)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预期先服。初疟,加紫苏、干葛;食积,加神曲、枳实;痰甚,加枳壳、贝母;久不止,加常山、知母,午前发者,加白术、茯苓;午后发者,加当归、川芎。忌腥荤,只吃稀粥,使胃气清也,否则无效矣。   柴苓汤   治疟热多寒少,兼治热泻。   柴胡(一钱二分)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一钱)生姜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槟榔;口渴,加乌梅、干葛。   青脾饮   治一切疟疾。   白术 茯苓 青皮 半夏 草果 柴胡 黄芩 甘草(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   养胃汤   治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胃。   苍术(一钱) 浓朴 半夏 霍香 草果(五分) 人参 茯苓 陈皮 槟榔(各七分)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汤   治一切疟,无不神效。   陈皮(一钱) 茯苓(八分) 常山(酒煮) 半夏(各六分) 草果(半分) 甘草 槟榔(各五分)生姜五片,水一钟,煎五分,露一宿,鸡鸣面东服,渣再煎服。   八宝饮   治疟如神。   青皮 陈皮 常山(酒煮) 草果 槟榔 浓朴 蝉蜕 甘草(各等分)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饮   治症如前。   知母 贝母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常山 浓朴(各等分) 草果(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妇人、鸡、犬。   鬼哭饮   截一切久疟。   知母 贝母 槟榔 常山(酒炒。各等分)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鬼见愁   治乳儿患疟,无计可施,此方神应。   代赭石(用丁头者五粒,火 ,醋淬七次,乳细) 朱砂(好者,五分) 砒霜(豆大)上三味,湿纸七重包裹,慢火内煨,至纸干为度;取出,地上出火毒,入脑、麝各一分,金箔五片,同乳为末。每用二三分,于发日早晨,麻油一滴,调抹鼻尖即止。   符法治诸疟   于发日不得梳头、洗面、嗽口,日出时用之。   中卷 疟疾论   HT谴   用新笔醮朱砂,书上第一字于净纸上,写九个剪切,贴两手心、两足心、两颊、并前后心九处;然后吃饮食,如未效,次日书第二字即住。鲜有书及第三字者。   贴眉心膏   治疟如神。修合用时,并忌妇人、鸡、犬。   半夏(五钱) 滑石(五钱) 白芨(三钱) 巴豆(二钱) 砒霜(一钱)端午日,薄糊为丸,绿豆大。昼发夜贴,夜发昼贴。   灸法   大椎中第一节骨尽处(小儿三壮) 第三骨尽处亦效。   中卷   积热论   积热之症非一,有实热,有虚热。实热之候:实则脉实,眼赤,惊搐,面红唇赤,心烦口渴,二便秘涩,腹中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吞酸,肌肉消烁,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热之候:虚则脉虚,饮食不进,微声短气,恶闻人声,大便溏泻,完谷不化,小便清利,肚腹虚膨。得病之源,或为风寒暑湿所乘;或为饮食生冷所伤;或内有积聚;或外受惊恐;或肥甘油腻过度;或浓衣温暖过节。积热者,内有所积郁而不泄,日久乃发。其发也,或浑身壮热,经月不退;或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日晡潮热,发作有时。失而不治,久久发不已,余邪不退,久热成疳,则不可救矣。调治之法:风寒和解之;暑热清散之;饮食消导之;生冷温散之;积聚 鳖,视虚实而下之;跌扑惊恐,安神散惊而治之。肥甘,药须寒苦;温热,治以清凉。察虚实而补泻之。   脱甲散   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目昏沉,夹惊夹食,烦躁口渴,无汗自汗,或积滞停于胸膈,肚腹胀满,日夜壮热及伤风伤暑,惊痫客忤,一切疳热并效。   柴胡 当归 龙胆草 知母 茯苓(各一钱) 川芎 甘草(各五分)葱白三茎,水煎热服。秘结加大黄;欲汗加麻黄。   柴胡饮子   治骨蒸疳热,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口干无味,烦渴胸满,面红痰盛,小便黄赤,食减神昏。   柴胡 人参 当归 黄芩 赤芍(各一钱) 枯梗 半夏 甘草(各五分) 五味(三分) 大黄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大黄视虚实加减。   当归防风饮   谨按此方用大黄泻阳明之湿热,从大肠出;用滑石泻三焦之火,从小便出;黄芩凉膈;柴胡解肌;防风清头目;人参、甘草以补中气;当归、芍药以补血泻心肝之阳,补脾胃之阴,而无辛香燥热之谬,真乃治风湿燥火虚热之良剂。非圣于医者,不足语此。及伤寒时疫,汗下后余热不退神效。   当归 柴胡 黄芩 芍药 人参 防风 滑石 大黄 甘草(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视症加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