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大全良方 - 第 3 页/共 148 页
卷之一 调经门
月水不通方论第六
论曰:经脉不通日久,此非细事,实为沉病。若是室女经脉不通,初因贪食酸咸之物,遂致血脉干涸,变成劳疾。若因经脉正行,误食热面、生冷、房室,遂成此疾。腹内颗块,误认为胎,时日稍深,必见困笃。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令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
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其来不可过与不及、多与少,反此皆谓之病。不行犹甚,百疾生焉。血既不能滋养百体,则发落面黄,身羸瘦。血虚则发热,故身多热。水不足则燥气燔,燥气燔则金受邪,金受邪则肺家嗽,嗽则为肺痈、肺痿必矣。医见经不行,则用虻虫、水蛭等行血药,见热则用除热诸寒药,实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药行之,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人,虽捶楚并下,不可得也。但服以养气益血诸药,天癸自行。又有一种妇人盛实,月经瘀闭,利之则行。自有证候,学人宜审焉。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血脉不通。
当归 穿山甲(灰炒) 蒲黄(各半两,炒) 辰砂(一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研停,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汤亦可。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心膈迷闷,腹脏撮痛,气急气闷,月信不通等疾。
天台乌药(二两) 当归 莪术(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服后以食压之。大忌生冷、油腻等物。若产后诸疾,用炒姜、酒调下。(以上出《妇人经验方》)
《救急》疗妇人月经不调,或一月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脐下绞痛,面色痿黄,四体虚吸,羸瘦不能食方。
当归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两半) 大黄 芎 土瓜根 芍药 朴硝 桂心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各半两,炒)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五服。忌如常法。
疗月经不通,腹中痛。(见《产宝方》)
牛膝(六分) 大黄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 细辛(各五分) 川芎 当归(各四两) 水蛭(三分,糯米炒黄)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月水不通。(出《梅师方》,已试有验)
浓朴(姜汁炙香,细切)不以多少,浓煎去滓,空心温服。
治妇人经候不来数月,脐腹 痛,或有一块上下相拄,饮食减少,腹满恶心,大便秘涩者,宜服《局方》北亭丸。用石菖蒲、马鞭草煎汤送下三、四十丸,两服必通。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女人月经瘀闭,月候不来,绕脐寒疝痛彻,及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生瘕,结而不散,及症瘕等病。
干漆(杵碎,炒令大烟出,烟头青白,如此一时久)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各一两)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一升入二味药末,银石器内慢火熬,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或温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药。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紧硬,及室女月经不通,并宜服之。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苏木(捶碎细锉,各二两) 白芷 桂心(各一两半) 赤芍药(九两) 刘寄奴(去梗,五两)
上为细末。空心热酒调三钱服,食前临卧再服。若血久不行,浓煎红花酒调下。孕妇休服。一名凌霄花散。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妇人月经不调,肌肉黄瘁,胁下积气结硬,时发刺痛,渐成劳状。(出《博济方》)
鳖甲(去裙,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急炒) 牡丹皮 牛膝(去苗,炒) 诃子肉琥珀 大黄(煨) 土瓜根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汤送下十五丸。破血症、气块尤妙。
卷之一 调经门
《养生必用》论经病第七
治月水不调,阻滞不通。(出《博济方》)
大黄(炮) 朴硝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二两) 虻虫(一两,去足翅,炒黑用)
上为细末,用醋五升入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可丸。丸如梧桐子大,当日晚不须吃食,五更初以温酒吞下一丸。至明日午际,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鸡肝、虾蟆衣。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鲜红即住服。仍以调气汤散补之。
卷之一 调经门
室女月水不通方论第八
论曰:夫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阴心之经也,二经为表里。心主于血,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也。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名之月水。常以三旬而一见,谓之平和也。若愆期者,由劳伤血气壅结,故令月水不通也。
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通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