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问 - 第 17 页/共 22 页

琥珀(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浓煎萱草根汤调下。食前。   第七十六问 大便或利或秘   答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独受阴阳之浊。化其糟粕。传不洁之道。若三焦不调。脏腑不和。受热则津液竭燥。肠胃痞涩。大便不通。有寒则腹痛肠鸣。水谷并下。故热则宜清而通之。寒则宜温而固之。   建中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涎。逆噫气。吞酸。肠鸣泄痢。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青皮(一本无青皮) 枣子(一斤) 浓朴(一斤) 甘草 半夏(汤泡洗浸五两) 陈皮(八两) 干姜(炮五两)   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   人参(去芦一两) 藿香(一两) 诃子(炮取二两) 白术(一两) 白茯苓(一两) 草豆蔻(去皮一两)   上为饮子。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食前。   四味换肠丸。治便下觉脏腑疼痛。泄痢饮食不美。因多思所致。或寒气积。遂成其痢。(一名白术止痢丸)   白术(三分) 诃子(炮去复选肉三分) 肉豆蔻(三分) 钟乳粉(一两)   上为细末。入钟乳粉拌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熟水送下。止进三两服便效。   热者。服四顺饮子。治大便不通。面赤身热。   大黄 白芍 甘草 当归(各等分)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麻仁丸。治肠中受风。津液燥少。往往大便秘。   麻仁(去皮研二两) 枳实(四两麸炒) 白芍(四两) 大黄(四两炮) 浓朴(二两) 杏仁(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寒者。理中汤。治肠胃冷热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及伤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痢。手足厥冷。胸脾心疼。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炮各二两) 肉豆蔻 砂仁(各二两)   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热服。食前。   煮朴丸。治脏寒泄痢。   北枣(半斤) 川芎(四两) 生姜(切片四两)   以上三味。水三碗煎干。将生姜浓杵烂。入枣肉一处。再杵令细。以麻油涂手。担如小钱。慢火焙干。入后药。   苍术(米泔浸) 茴香(炒) 甘草(炙) 官桂(去皮新者) 神曲 麦 (炒净秤) 莪术(煨各四两) 砂仁 良姜(炒各二两) 肉豆蔻(煨二两) 丁香(一两) 川姜(二两)   上为细末。水煮薄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米饮汤下。不拘时。   豆蔻橘红散。温脾养胃。消谷嗜食。   丁香 木香(一两) 白豆蔻(仁) 人参 白术 浓朴 神曲 干姜(炮) 半夏曲(炒) 陈皮(去白) 藿香叶(去土)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第七十七问 妊娠至八九个月两脚俱肿   答曰。妊娠至八九月腿脚肿者。不可为水病治之。恐导其真气。见此状者。则知其易产也。盖胞藏水血俱多。不致胎燥。故云易产也。当服顺气滑胎之药。若初妊而肿者。是水气过多。儿未成体恐坏胎也。   枳壳散。养胎气。安和子脏。治胎中一切恶疾。能令胎滑易产。   枳壳(去穣炒四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服。空心。入月日进三服。   榆白皮汤。滑胎易产。治妊娠曾因漏胎去血。临产惊动太早。产未至。秽露先下。致胎胞干燥。临产艰难。   冬葵子(一两) 木通(半两) 榆白皮(一两) 瞿麦(一两) 牛膝(去苗酒浸焙) 大麻仁(去壳各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救生散。安胎益气易产。   人参 诃子(湿纸裹煨熟去核) 陈皮(炒) 白术(炒) 大麦肉(炒) 神曲(炒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入月加一倍。用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温服。服之能令儿紧小。乳母无患。   第七十八问 妊娠十月将养之法   答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所谓妊者。阳既授始。阴妊之也。娠则以时而动。故曰妊娠也。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正才。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于筋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心安静。无令恐畏。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猝惊。举重腰疼。腹满饱急。猝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   乌雌鸡(一只炙如常法食) 茯苓(二两) 吴茱萸(一升) 芍药 人参 白术(各三两) 麦门冬(五合) 阿胶(二两) 甘草(一两)   上九味 咀。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纳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服。   妊娠曾于第一个月堕胎者。入月。预服此药治之。补胎汤。   人参 防风 细辛 乌梅肉 白术(各一两) 大麦(一合) 熟地(一两) 吴茱萸(半两洗七次)   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寒多者倍细辛茱萸。渴者去细辛。加栝蒌根。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服之。   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腥辛之物。居心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谓胎藏也。少阳者胆之脉也。主于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故足少阳养之。足少阳在足小指间。本节后附骨上一寸陷中者是。妊娠二月阴阳居经。若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则萎萃怯弱。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胀急。腰背强痛。猝有所下。乍寒乍热。服艾叶汤。   人参 当归 艾叶 甘草 麻黄(去根节) 丹参(各一两) 阿胶(炒二两)   上为 咀。每用一两。水盏半。枣三枚。姜五片。好酒一盏。煎半盏。去滓分为二服。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