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23 页/共 521 页

论形质受胎之始   人有五脏,中有七神,禀五行秀气而生,皆承神气,所以保养。若阴阳调和,则脏腑强盛,鬼魅不能伤之;若摄护失节而血气衰,鬼邪侵伤,故妇人梦中多与鬼魅交通,由脏腑虚,神不守舍,故鬼气得为病也。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忤,或时独笑,或时悲泣者是也。其脉伏迟,或如鸟啄,皆鬼邪为病也。又脉来绵绵,不知度数者,颜色不变,亦此候也。昔戴人曾治一妇,年三十四岁,夜梦与鬼神交,惊怕异常,及见神堂鬼府,舟楫桥梁,如此一十五年,竟不娠孕,巫祈觋祷,无所不致,钻肌灸肉,孔穴万千,黄瘦发热,引饮中满脚肿,诊其两手,寸脉皆沉而伏,知胸中有痰实也。此其阳火盛于上,阴水盛于下。鬼神者阴之灵,神堂者阴之所,舟楫桥梁水之用。病当三涌三泄三汗,不旬日而无梦,一月而有娠。戴人治效,已载于书,信不巫矣。且寡妇尼僧,夜梦交通,邪气交感,久作症瘕,或成鬼胎,以茯神散桃仁丸治之。又有一秘方熏药,开列于后。   松脂(三两,炒干,另研) 雄黄(一两,另研)   上二味为末,熔化安息香和丸,用虎爪和匀和弹子大。令患人裸其身,坐焙笼上,四围以衣遮盖,下用火炉烧药,一丸熏之,甚者不过五丸。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论形质受胎之始   《脉经》曰:尺脉滑,气血实,经脉不利。 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 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 脉来至,状如琴弦,若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窍生疮,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 尺脉来时断绝者,月水不利。   寸关调如故,而尺脉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 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 漏血下赤白,脉迟或虚小滑者生,急疾大紧数者死。 崩漏下血,寸口脉微迟,尺脉微弦,故迟为寒,在上焦则吐尔,尺脉微弦,主小腹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寸口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病则为革,妇入则半产漏下。 尺脉急而弦大,风邪入少阴之经,女子漏自下赤。 漏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尺寸脉虚者必漏血,若脉弦者不可治,左手太阳浮大为男。 右手太阴沉细为女。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调经通治方   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已,或过期不行,或崩中去血过多,或经损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并皆治之。   吴茱萸(汤泡,一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 半夏(二钱半) 牡丹皮 白芍药肉桂(去粗皮) 人参 当归(去芦) 川芎 阿胶(碎炒)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卷之六十三 妇人门(附论)   调经通治方   益营卫,滋气血。治月水不调,脐腹 痛,妇人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过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恶露不止,四物汤加茱萸煎服,若阳脏少使茱萸,若阴脏多使茱。一方加香附子,治诸虚不足,并皆治之。   熟地黄(补血。如脐痛,非此不能除,乃通于肾经之药也) 川芎(治风泄肝木也。如血虚头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经之药也) 芍药(和血理脾 如腹中虚痛 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经之药也) 当归(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刺如刀割,乃通肾经之药也)   上为粗末,水煎服,加减于后。治妇人骨蒸,加地骨皮牡丹皮。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又加葱白黄 ,若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   若妇人常服,春倍川芎,脉弦头痛,夏倍芍药,脉洪飧泄。 秋倍地黄,脉沉涩血虚,冬倍当归,脉沉寒而不食。 若春则防风四物,加防风,倍川芎。 若夏则黄芩四物,加黄芩,倍芍药。 若秋则门冬四物,加天门冬,倍地黄。 若冬则桂枝四物,加桂枝,倍当归。   若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四物加茂桂谓之腹痛六合。 若风眩运,加秦艽羌活,谓之风六合。 若气虚弱,起则无力,KT 然而倒,加浓朴陈皮,谓之气六合。 若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热六合。 若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加干姜附子,谓之寒六合。 若中湿,身沉重无力,身凉微汗,加白术茯苓,谓之湿六合。   若产后虚劳,日久而脉浮疾,宜柴胡四物汤。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各一两半) 柴胡(人线)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钱)   同煎服。   若妇人筋骨肢节疼,及头痛脉弦,增寒如疟,宜治风六合,或伤损气血,乘虚而晕者,宜四物汤(四两) 防风 羌活 (各一两)   若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宜治气六合。   四物汤(四两) 木香 槟榔(各一两)   若脐下虚冷腹痛,及腰脊间闷痛,宜玄胡六合,小腹痛同,用四物汤(四两) 玄胡 苦楝(各一两,碎,炒焦)   若气冲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宜芍药六合。   四物汤(四两) 芍药(倍加) 黄 (一两)   若经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宜八物汤。   四物汤(四两) 玄胡 槟榔 苦楝(碎,炒焦) 木香(各一两)   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宜黄芩六合。   四物汤(四两) 黄芩 白术(各一两)   若经水涩少,宜四物汤内加葵花煎,又加红花血见愁。   若妇人虚劳气弱,咳嗽喘满,宜浓朴六合。   四物汤(四两) 浓朴(一两制) 枳实(半两,炒)   以上四味,治法如前一证,于四物汤中各加一味用之如少。腹痛,四物汤四两,加玄胡苦楝各一两。   若经水暴下,四物汤内加黄芩,若腹痛加黄连,如夏月不去黄芩。   若经水如黑豆汁者,加黄芩黄连各一两。   若经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汤加熟地黄当归各一两。   若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寒热往来者,先服小柴胡汤,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   如寒热不退,勿服四物,是谓变证,表邪犹有,不能效也,根据前论中变证,随证用药调治之。   若妇人血积者,四物汤内加广术 京三棱 桂 干漆(炒烟尽,各一两)   若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宜八物汤。   四物汤(四两) 黄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一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表虚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 桂枝 地骨皮(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宜表实六合。   四物汤(四两) 麻黄 细辛(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湿之气,肢节烦疼,脉浮而热,头痛,宜风湿六合汤,太阳标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