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324 页/共 521 页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大,绵裹一丸,常噙咽津。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围肿毒。   犀角屑 大黄 白芨 草乌皮尖 白蔹 麝香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醋调,薄摊油纸上贴之,稍干揭下,再添润湿贴之,即消。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诸肿毒,坚硬不消。   升麻 葛根 黍粘子 地骨皮 金银花 黄花地丁 甘草(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用五七钱,水一升,煎十沸,于肿处四畔热用,冷则再暖。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搭腮肿防风 荆芥 连翘 牛蒡子 羌活 甘草(各等分)   上为粗末,水煎三两服,散毒,然后用药涂腮肿处。切不可便用药涂,毒瓦斯入喉中不救。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草乌 白芨 白蔹 黄柏 朴硝(各等分)   上为末,用蜜醋调围肿外,即便收起。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诸肿毒恶疮,一服立愈。   大黄 牡蛎(各半两) 栝蒌(二个,山栀子亦可) 甘草(三钱)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大碗,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无名肿毒,或背疽,治法肿围,定名藏井栏。   芙蓉叶(重阳前收) 苍耳(端午前收,烧灰存性)   上为末,以蜜水调敷之。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 腮,及痈疽发背疮疥等证,并皆治之。   上以赤小豆为细末,以新汲水调敷疮上及四边赤肿处,干则再敷之。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阳明经络受风热,口唇颊车发鬓肿痛,及鼻额间连头痛,不可开口,虽言语饮食亦相妨。   犀角(七钱半) 川升麻(半两) 防风 黄芩(各三钱半) 香白芷 白附子 川芎(各二钱半) 羌活(三钱一字) 生甘草(一钱半)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三盏半,去滓,分作三服,一日一服讫,其证必减。如脏腑有些溏不妨,足阳明胃经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胃之中,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尘无所不有也。六经之中,血气俱多腐熟,饮食之毒聚于胃,故此方以犀角为主,饮食之毒,阳明经络,环唇挟口,起于鼻交额中,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昔王公患此一经,亦以升麻佐之,余药皆涤除风热,升麻黄芩专入胃经,故用有效。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宣,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风随气行,游无定处,邪毒攻冲, 赤热痛。   朴硝(五两,另研) 寒水石 蛤粉(各三两) 白芷(一两) 片脑(一钱,另研)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新汲水调,稀稠得所,以鸡翎涂扫,不令药干。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上用黄蜀葵花子不拘多少,研细,滴水令稀稠得所,将绢帕子裹定,旋挹所余汁,扑肿所四畔,数扑之。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   疮科通治方   治诸风肿。   犀角(一钱) 玄参 连翘 柴胡(去苗,各半两) 升麻 木通(锉,各三分) 芒硝(生用)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沉香 檀香 射干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碎,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及夜食后各一服,利多即减。一名犀角汤,无檀香。   卷之五十四 疮疡门(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