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209 页/共 521 页
中书右丞相合剌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昼夜约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疰,不得安卧。至元癸未季春一日,奉劝治之,遂往诊脉,得沉缓,时时带数。尝记小便不利有三,不可一概而论。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者一也,宜分利而已;热搏下焦,随湿而不行者二也,必渗泄而愈;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右丞公平素膏粱,湿热内蓄,不得施化,膀胱窍涩,是以起数而见少也,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蓄,脐腹胀满,当须缓之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窍涩,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以利水道,故以三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咸入肾,咸味下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泄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以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味为使。煎长流甘烂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茯苓 琥珀 猪苓 白术(以上各半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七分) 桂心 甘草(炙,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烂水一盏调下,空心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气淋涩滞。
瞿麦穗 黄连(去须) 大黄(蒸) 枳壳(去穣,麸炒) 当归(切焙) 羌活(去芦) 木通上 咀,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气壅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疼痛。
石苇(去毛) 赤芍药(各半两) 白茅根 木通 瞿麦 川芒硝 葵子 木香(以上各一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气淋,脐下满急切痛。
榆枝(半两) 石燕子(三枚)
上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淋。
肉苁蓉(酒浸,切焙) 熟地黄(焙) 山芋 石斛(去根) 牛膝(酒浸,切焙) 官桂(去三分) 细辛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用盐酒送下。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淋,小便涩痛胀满。
泽泻 鸡苏 石苇(去毛,炙) 赤茯苓(去皮) 蒲黄 当归(切焙) 琥珀(另研)
槟榔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不拘时用冬葵子煎汤调服,或木通煎汤调亦可。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淋,脐下妨闷,小便疼痛不可忍者。
沉香 石苇(去毛) 滑石 当归(微炒) 王不留行 瞿麦(以上各半两) 葵子 赤芍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大麦煎汤调服,以利为度。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淋,腹胁胀满,小肠急痛。
槟榔 木香 当归(炒,以上各半两) 母丁香 桂心(各一分) 龙脑(一钱,细研)
猪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生姜葱汤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疼痛,增寒凛凛,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气耗,皆有此证。
附子(生用,去皮脐) 滑石(各半两) 瞿麦 半夏(汤洗七次) 木通(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灯心二十茎,蜜半匙,煎七分,空心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热淋,小腹胀满,数涩疼痛。
榆白皮 赤茯苓 甘遂(煨) 瞿麦 犀角屑 山栀子 木通 子芩 滑石(以上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
诸淋通治方
治心经蕴热,小便淋涩赤痛。
瞿麦穗(三分) 冬瓜子 茅根(各半两) 黄芩(去黑心,六钱) 木通(一分) 竹叶(一上除滑石外,粗捣筛,分作三剂,每剂用水三盏,煎至二盏,去滓,入滑石末一帖,搅匀,食前分温服。
卷之三十五 诸淋门(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