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691 页/共 791 页
赤茯苓(半两)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汉防己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五岁以治小儿水气。通身肿满。心腹妨闷。坐卧不安。宜服甜葶苈丸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牵牛子(半两微炒) 大戟(一分) 腻粉(一钱研入)雄雀粪(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枣瓤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茶下一丸。日二服。
五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宜服甘遂散方。
甘遂(一分煨令微黄) 槟榔(一分)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牵牛子(半两微炒)甜葶苈(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字。以利为效。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治小儿水气。四肢浮肿。腹胁妨闷。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 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茯苓(一分) 牵牛子(二分微炒)川大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以利为度。随儿大小。加减服之。
又方。
槟榔〔一两(分)〕 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大麦面一两。和作饼子。 灰火内煨熟。量儿大小。与吃。即得通利又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上捣罗为末。以枣瓤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桑白皮汤下五丸。日三四服。看儿大小。
以
卷第八十八
治小儿羸瘦诸方
夫小儿羸瘦不生肌肉者。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气衰弱。不能荣于肌肤也。凡小儿在胎而遇寒冷。或生出时挟伏热。皆令儿不能饮食。故羸瘦也。挟热者。则身体壮热。
肌肉微治小儿羸瘦。脾胃气弱。挟于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皮(半两) 黄 (一分锉) 人参(一分去芦头) 白术(一分) 藿香(一分) 陈橘皮(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治小儿羸瘦。脾胃虚冷。四肢不和。少欲乳食。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 桂心(一分) 白术(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白茯苓(半两) 高良姜(一分)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
分治小儿羸瘦。体热。面色萎黄。不欲乳食。黄 丸方。
黄 (半两锉) 赤芍药(半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人参(半两去芦头) 柴胡(三分去苗)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治小儿羸瘦。体热。心神烦闷。小便赤黄。宜服秦艽丸方。
秦艽(半两去苗) 龙胆(一分去芦头) 桑根白皮(半两锉) 地骨皮(半两) 黄(半两锉)两) 犀角屑(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粥饮下五丸。更随儿大小增减。
治小儿虽食。不着肌肤。羸瘦骨热。小便赤黄。麦门冬丸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人参(半两去芦头) 黄 (半两锉微炒) 黄连(半两去须)青蒿子(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熟水研五丸服。量儿大小。以意加治小儿羸瘦。体热。乳食全少。宜服烧黄瓜丸方。
黄瓜(大者一枚) 黄连(半两去须) 胡黄连(一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鳖甲(一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黄瓜切开头。去瓤纳药末令满。以切下盖子盖之。用荞麦面和溲。
和丸治小儿羸瘦。气 。甘草丸方。
甘草(二两炙微赤锉)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卷第八十八
治小儿误吞物诸方
治小儿误吞咽铜铁物。在喉内不下方。
上取南烛根烧灰。细研。以熟水调服一钱瘥。
又方。
貘齿骨(烧灰)上细研如粉。每服。以磨刀水调服一钱。
治小儿误食发。绕咽喉方。
梳头梳(烧灰)上细研如粉。以粥饮调下半钱。
治小儿误吞 若指 方。
鹅毛(半两烧灰)上细研如粉。以粥饮调半钱服之。
治小儿吞珠 钱而鲠方。
上烧弩铜牙令赤。纳水中。饮其汁立出。神效。
治小儿误吞钩绳方。
凡小儿若误吞钩绳。绳犹在手中者。莫引之。但以珠 。若穿了薏苡子之辈。就贯着绳。
稍又方。
常思草头(一把)上以水一大盏。捣绞取汁。分三四遍饮之。即效。
又方。
若是桃枝竹钗鲠。但数数多食白糖。即自消下。
治小儿误吞钩方。
上以琥珀珠穿。贯着钩绳上。推令前入至钩所。又复推以牵引出矣。
治小儿误吞银环。及钗者方。
上以饴糖。随儿大小。多少以意。渐渐令食。若能多食。 钗便随出也。
治小儿误吞针方。
上以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净。钻作窍。以丝穿令含之。其针自吸出。
治小儿误吞钱方。
上以艾蒿煮取汁。每服一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