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630 页/共 791 页
又方。
桂心(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干姜(半两炮裂锉) 木香(半两) 芫花(半两醋拌炒令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卷第八十二
小儿序论
夫生人之道。莫不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高硕。诗有厥初生民。
气势气腥岁以乳下俗
卷第八十二
小儿初生将护法
凡小儿新生。出胎。便以绵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及恶血。此谓之玉衔。若不急拭。
啼声凡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冷水一器灌之。须臾当自啼。及以葱白细鞭之。即啼。
凡儿初之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寒中腹内雷鸣。仍先浴之。然后速断脐。不得以刀若脐又曰粪青者冷也。与中水同。此当令儿腹痛。大啼呼。面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灸之。
乃日又儿初生。以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裹之。勿以新绫绢衣。切须依法。令儿长寿一合。以余药更稍稍与血。亦凡小儿始生。肌肉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即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
则令中嬉密温暖以春夏裳。常受风寒护之。
凡不能进乳哺。即宜下之。如此即终不致寒热也。
又小儿始生。生气尚盛。若觉微恶。即须下之。所下勿虑虚损。及其愈病。即致深益。
若不故当者。
自寒热儿故枕第意节度。增艾炷壮数。可至三十壮。唯风池特令多。七岁以上可百壮。小儿常须慎护风池。
谚云或养小儿护风池。在颈项筋两辕之边。有病乃治之。立夏后疾慎。不欲妄针灸。亦不欲辄吐下。所以然者。针灸伤经络。吐下动腑脏故也。但当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脐中膏涂之。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新生无疾。慎不可妄针灸。妄针灸即忍痛动其五脉。喜自成痫也。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寒。其俗生儿三日。喜灸其颊以防噤也。有噤者。舌上脉急牙车解急。其风俗土地。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戾。蜀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之。此针灸法。又令人不详南北之殊。若便案方用之。多害于小儿也。是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此夭也。又云。春夏决定不须下小儿。则任其自然。所以尔者。小儿腑脏之气软弱。易虚易实。下即必虚。益之上焦生热。热即增痰。痰即成病。自非当病。不可下之也。
小儿初生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尔。其血阻败。不成肌肉。
则是凡儿初生。不可温衣。温衣伤皮肤肌肉。害血脉。发诸疮而黄也。
凡小儿一期之内。造儿衣裳。皆须用故绵及故帛为之。不得以绵衣盖于头面。冬天可以夹衣令儿凡儿匍匐已后。逢物即吃。奶母虽细意。必亦不能尽觉。春夏必饮滞水冷物。至秋初便皆疾浆便口。
背心遂使无一
卷第八十二
初生儿与朱蜜法
凡小儿初生三日中。须与朱蜜吃。只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病痫。气急变噤痉吮之可
卷第八十二
初生儿防撮口着噤及鹅口重法
凡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着噤。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撮口着噤尤甚。
过若殊不知病在喉舌之间。据亦极重矣。救疗者十不得三四。但依将护法。防于事先。则必无此患。又有鹅口重 重断悬痈等病。但依方疗之则瘥。皆不至损儿也。
凡儿初饮乳后。以发缠指。沾清水点拭了。看齿根上有黄筋两条。便以苇刀子割断。点猪乳乳。
又看儿上 有白点子。火急以指甲刮却。仍烧胡粉纸烛子 之。则瘥。
又但觉乳不稳。壮热。颜色赤。鼻黄。即是着噤。急取竹沥半合。和少许牛黄与吃。其牙关又儿生一宿。抱近明无风处。看脐上有赤脉直上者。当时于脉尽头灸三壮。赤散无患矣。
又亦觉割断赤脉。或刮却上 白。 了。取雀儿饭瓮子并虫。细研和奶汁。绵滤点口中。
及又亦 儿吃生甘草后。暖水浸少韭子汁涂儿口唇上。干又涂。十数度止。必不得令入口中。
又用新乌驴粪。捩取汁涂口中。咽亦无妨。
又用川椒一大两。 面。裹为三角样。烧令黄熟。以绵盖儿口。掐去尖。如箸头许大。
使椒
卷第八十二
小儿受气法
凡小儿受气在娠。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
七月识人日平
卷第八十二
小儿寿命长短法
凡小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膝骨不成者。能踞而死。掌骨不成者。匍匐而死。踵骨不上有人。
弱如成。啼无血者上十岁之流是也亦夭。则终于年
卷第八十二
拣乳母法
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乳儿者皆宜情性和善。形色不恶。
相瘙
卷第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