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507 页/共 791 页

上用干盐梅烧作灰。细研敷疮上即瘥。   又方。   上用盐。三指撮。急熬。以温酒调服立效。   又方。   上用槟榔黄连等分。捣末敷疮上。即血定矣。   治金疮。血出不止方。   上取车前叶捣烂敷之。血即立止。连根取用亦效。   又方。   上取小便。服三两盏即瘥。   卷第六十八   治金疮内漏诸方   夫金疮通内血者。为内漏。两胁胀不能食者死。瘀血搏在于内。腹胀。脉牢大者生。其脉沉者死(也)。   治金疮内漏。瘀血在腹中。胀满。宜服虻虫散方。   虻虫(三十枚去翅足微炒)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桂心(一两半)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 水蛭(三十枚炒令微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中盏。煎至五分。温温和滓服。日五服。夜三服。如卒无小便。用酒水代之亦得。   治金疮。内漏血入腹中方。   大麻子(一升) 葱白(二七茎)上件药相和。捣令熟。以水三大盏。煮取一盏五分。去滓。分为三服。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令服。当下脓血效。   又方。   蒲黄(一两) 当归(二两末)上件药相和。更研令匀。每服。以温酒调下一钱。日四五服。   又方。   虻虫(一两炒令微黄) 牡丹(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四五服。   治金疮。内漏血。宜敷胡粉散方。   胡粉(三分) 干姜(一分炮裂锉) 生栗子(二分阴干去壳)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敷疮上即瘥。   治金疮。内漏血在腹不出方。   上以牡丹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   又方。   上 青蒿敷之。大止血。并止疼痛。   又方。   上取猪膏毒捣敷之。断血生肉。除痛。消浮肿。或作汤。浸渍避风。并效。   又方。   上以马齿苋捣取汁。每服。暖饮一小盏即止。兼治恶血在腹中。   又方。   上以质汗末敷之。及用熟艾麝香末等分。敷之亦佳。   卷第六十八   治毒箭所伤诸方   夫被弓弩所伤。若箭镞有毒药。入人皮脉。令人短气。须臾命绝。口噤唇干。血已断绝。腹满不言。其人如醉。未死之间。为不可治。若荣卫有瘀血。应时出。疮边温热。口开能言。   着便即食粪。或饮粪汁。并涂疮即愈。不尔。须臾不可复救。毒箭着宽处者。虽因渐治必不死。若近胸腹。便宜速治。少缓毒入内。则不可救矣。   治猝中毒箭立解芦根散方。   芦根(一两锉) 蓝叶(一两) 不灰木〔二两以牛粪烧(火烧赤)〕 紫檀(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蓝汁调下一钱。粥饮调服亦得。   治毒箭所伤。解毒雄黄散方。   雄黄(一分细研) 芦根(半两锉) 白蔹(半两) 大麻仁(一分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以温酒调下一钱。日四五服。   治毒箭所伤。皮内瘀肿疼痛。不可过时。宜服梨母子煎方。   梨母子〔一升(斤)细研去核〕 盐麸子(五两) 蓝子(五两) 不灰木(三两牛粪火烧赤)独颗栗子(三两干者) 甘草(二两锉生用) 黑豆(三两炒熟) 黄连(二两去须) 绿豆(三两炒熟) 大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炼了蜜。入诸药。调为膏。每服。以温酒调下一茶匙。日三四服治毒箭疮。及马汗毒。宜敷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二两以牛粪火烧赤) 密陀僧(一两) 黄柏(半两锉) 腻粉(一分) 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用时。先以盐水洗疮。后用药敷之。日一换之。   治中毒箭。蓝子散方。   蓝子(五两) 川升麻(四两) 王不留行(四两) 甘草(四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二钱。日三服。又以水和涂疮。干则易之。   治中毒箭方。   上服蓝汁一中盏。以滓敷之。无蓝汁。温水渍青布汁。并灌疮中镞不出。捣死鼠肝涂之。鼠脑亦得用之。即出。   又方。   上以生地黄汁。煎作膏。每服。以热水调下半匙。   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