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470 页/共 791 页

治毒肿疼痛。心神烦热。大肠秘涩。漏芦散方。   漏芦(一两) 白蔹(一两) 黄芩(一两) 麻黄(一两去根节) 知母(一两)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二两) 川大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内消肿毒方。   白蔹(二两) 白芨(二两) 白芷(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研生姜汁调涂之。干即再涂。   治毒肿不消。时有疼痛。宜涂芸苔子散方。   芸苔子(三两) 桑叶(一两) 龙葵(一两) 牛李子(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浆水调涂肿处。干即易之。   治热毒肿。内消膏方。   肥皂荚(二挺以好酒一中盏浸 取汁) 青盐(一分) 硝石(一分)上件药相和。熬成膏。涂于肿上。日二易之。   治毒肿。痛不可忍。宜涂鹿角散方。   鹿角(一两) 磨刀粗石烂者(二两) 白蔹(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调。涂于肿上。干即更涂。   治毒肿恶疮方。   川大黄(二两生用) 风化锻石(二两) 赤小豆(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调涂之。干即再涂之。   又方。   上用葵芽根。和盐捣。敷之效。   治毒肿不问硬软。宜用此方。   蜀葵根 茄子根 冬瓜根(以上各五两)上件药。并烧。候烟绝即出。勿令作灰。细研。以生麻油调涂。于故帛上贴之。如脓未出。当便内消。若脓已出。即便撮合。神验。   又方。   上用胡葱捣烂。以生油调涂于肿上。即效。   治热毒肿不消。疼痛方。   桑花(五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蜜调涂于肿上。   又方。   上以瓮。近下钻一孔。盛水注于肿上。   又方。   上以鸡子清。封肿上。热即易之。   又方。   上捣地菘汁。每服一小盏。日四三服。   又方。   狗舌草(一斤去两头)上以水五升。于铜器中煮。取汁二升。去滓。搜面作羹粥食之。   又方。   益母草(二握去两头)上用酒三升。煎取一升。去滓顿服。立效。   又方。   栎树根白皮(五斤细研)上以水五斗。煮令浓。纳盐末一两。微温。以淋浴肿处。日二度用之。   卷第六十四   治毒肿入腹诸方   夫此候与前毒肿不殊。但言肿热渐盛。入腹故也。毒入腹之候。先令人拘急恶寒。心烦闷而呕逆。气喘而腹满。如此者损人也。   治毒肿恐恶气入腹。宜服疏利毒瓦斯。大黄散方。   川大黄(二两生用) 木香(一两) 丁香(半两) 独活(一两) 桑寄生(一两) 射干(一两) 甘草(半两生锉) 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粗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于食前温服。   治毒肿入腹。心神烦闷。不欲饮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两) 薰陆香(一两) 木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藿香(一两) 沉香(一两)川升麻(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毒肿入腹。心闷腹胀。不欲饮食。沉香散方。   沉香(一两)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薰陆香(一两) 麝香(一分细研)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毒肿。发无定处。或恶气入腹。刺痛。烦闷不已。射干散方。   射干(二两) 商陆(一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以上三味捣罗为末。赤小豆(三合) 麻子(二合研)上件药。以水五大盏。先煮小豆麻子令熟。去滓取汁一小盏。每服。调下前药二钱。日三服。小盒饭利。即肿气渐消。   治恶毒肿。或着阴卵。或偏着一边。疼痛挛急。牵入小便。痛不可忍。一宿煞人。   宜服上取 香苗叶。捣取汁二升。不计时候。暖一小盏服。其滓以贴肿上。冬中即以根及子。亦可用之。   治毒肿入腹疼痛。或牵小腹。及腰胯痛方。   桃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上件药。研如膏。每服。以暖酒调下小弹子大。日三四服。   卷第六十四   治游肿诸方   夫游肿之状者。为青黄赤白。无复定色。游于皮肤之间。肉上微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