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35 页/共 791 页
日
卷第四十七
中焦论
夫中焦者。在胃中口。不上不下。居上焦之后。荣气之斫出。主化水谷之味。泌糟粕。
承津也。
通。
荣中
卷第四十七
治中焦虚寒诸方
治中焦虚寒。或时吐泻腹痛。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 草豆蔻(三分去壳) 桂心(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白术(三分)白芍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煨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
治中焦虚寒。好吐白沫清涎。吞酸。浓朴散方。
浓朴〔二(三)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微炒) 白茯苓(一两)橘皮(二两汤浸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
治中焦虚寒。气滞不调。槟榔散方。
槟榔(一两) 赤芍药(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白术(一两) 芎 (一两) 桂心(一两)子(一两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四十七
治中焦壅热诸方
治中焦壅热。闭塞隔绝。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肠胃膨膨。喘息常急。宜服此泻热开隔绝大黄散方。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黄芩(一两) 泽泻(一两) 川升麻(一两) 羚羊角屑(一两)栀子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下生地黄汁半合。温温频服治中焦壅热闭处。关隔不通。中逆喘急。枳壳散方。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 黄芩(三分) 前胡(三分去芦头)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赤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四十七
下焦论
夫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为传导之腑。如沟水决池也。起胃下管。
别膀不谷
卷第四十七
治下焦虚寒诸方
治下焦虚寒。腹痛气逆。不下食。附子散方。
附子〔一(二)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三分炮裂锉) 桂心(一两) 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之。
治下焦虚寒。小腹痛不止。短气欲绝。续气人参散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一两微炒)麦门浓朴(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治下焦虚寒。腹中瘀滞。令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噎塞而短气。茯苓丸方。
白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人参〔二(一)两半去芦头〕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下焦虚寒。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下或不利。伏龙肝散方。
伏龙肝(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干姜(一两炮裂锉) 牛膝(二两去苗) 熟干地黄(二燥为末)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入阿胶末一钱。发灰一钱。更煎一治下焦虚寒。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下或不利。因劳冷而发。宜服此续断散方。
续断(二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干姜(一两炮裂锉) 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阿胶末一钱。蒲黄一钱。
卷第四十七
治下焦壅热诸方
治下焦壅热。大小便俱不通。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 黄芩(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泽泻(二两) 栀子仁(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稍温频服。以利为度。
治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曰走晡。宜服和气止呕。人参散方。
人参(二两去芦头) 芦根(二两锉) 栀子仁(二两) 葳蕤(二两) 黄芩(二两)知母(二两)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人参(二两去芦头) 栀子仁(二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石膏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又方。
赤石脂(一两) 乌梅肉(一两) 栀子仁(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豆豉(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 石膏(二两) 赤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四十八
积聚论
夫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腑者阳也。脏者阴也聚者阳气乃成积积名曰脉来脉出在气逆。
之状。
身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 不能卧。脾主肌肉损。其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