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205 页/共 398 页

灸冲阳,随年壮,在肘外屈横文头是。(据此是曲池穴冲阳在足跌上五寸)   又疗瘿法。   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又瘿气面肿法。   灸通天五十壮,在耳上二寸。   又灸瘿法。   灸中封,随年壮,在两足跌上曲尺宛宛中。(并出第二十五卷中)   又灸瘿法。   灸耳后发际,有一阴骨,骨间有一小穴,亦有动脉,准前灸,大效,以上穴所在,具三十九卷明堂中。(出第六卷中)   卷第二十三   瘤方三首   肘后云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渐长大,不痒不痛,又不坚强,按之柔软,此血瘤也。不瘿家深师疗瘤脂细瘤方。   吴茱萸(一分) 矾石(烧) 芎 当归 大黄 黄连 芍药 白蔹 黄芩(各二分)   上九味合捣下筛,和鸡子涂着细故熟布上,随瘤大小薄浓贴之,燥辄易之,着药当熟作脓脂,细细从孔中出,探知脓血尽着生膏,若脓不尽复起故也。生肉膏方如下。   又生肉膏疗痈瘤溃漏,及金疮百疮,悉疗之方。   真当归 附子(炮) 甘草 白芷 芎 (各一两) 薤白(一两) 生地黄(三两)   上七味 咀,以猪膏三升半合微火煎白芷地黄,去滓,稍以敷疮上,日三良。(千金并同出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云:凡肉瘤勿疗,疗则杀人,慎之慎之。(出第二十五卷中)   千金翼疗瘤病方。   獐鹿二种肉,割如浓脯,火炙令热,拓掩,可四炙四易,痛脓便愈,不除更炙新肉用之良。(出第二十四卷中)   卷第二十三   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三首   千金翼白瘤方。   先极搔刮,以绳缚之即愈,又取东向木空中水,热刮瘤上洗之,日三,即愈。   又方白矾 硫黄(等分)   上二味末,以酢和封上。(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千金陷肿散,主二三十年瘤瘿,及骨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升斗,十年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消肉尽,或坚或 或渍,令人惊惕,寐寤不安,体中掣缩,愈而复发,疗之方乌贼鱼骨(一分) 白石英(二分) 石硫黄(一分) 紫石英(二分) 钟乳(三分研) 干姜(一两) 丹参(三分) 琥珀(一两研) 大黄(一两) 附子(一两炮) 胡燕屎(一两)   上十一味为散,贮以韦囊,勿令泄气。若疮湿即敷之。若疮干无汁者,以猪膏和敷,日三四,以干为度。若汁不尽者,至五剂十剂止,勿措意不作也,着药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   卷第二十三   喉痹方二十一首   病源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人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脉沉者为阴,浮者为阳。若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补养放两广济疗喉痹急疼,闷妨不通方。   马兰根(切一升) 升麻(三两) 瞿麦(二两) 射干(十两) 犀角(二两屑) 通草(二两) 玄参(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细细含咽,一日令尽,得破脓。慎热面、炙肉、蒜。   又疗喉痹方。   马蔺子(八分) 牛蒡子(六分)   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并出第二卷中)   肘后疗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下入,七八日即杀人,疗之方。   巴豆(一枚开其口)   上一味,以绵裹极坚,令有绳出外,以巴豆纳鼻中,随肿左右,时时吸气,半日许即瘥,无巴豆,用杏仁以塞耳如之。(文仲范汪同)   又方熬杏仁熟捣,蜜丸如弹子,含咽其汁,亦可捣杏仁末。帛裹含之。(短剧文仲备急范汪同)   又方矾石一两,水三升渍,洗手足。   又方生地黄汁二升,蜜二升,合微火煎之,取二升,稍稍含之。   又方射干 当归(各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稍稍含之,吐去更含。   又方剥葫塞耳鼻孔,日再易之,有效。   又方菖蒲根嚼,烧秤锤令赤,纳一杯酒中,沸止饮之。(文仲备急同)   又疗喉痹方。   射干一片含咽汁。   又方升麻断含之,喉塞亦然。   又方桔梗(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