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 第 400 页/共 447 页

服乳石备饮食常法   论曰服乳石者,莫急于将适,将适之法,莫先于饮食,有所宜者,有所当忌慎者,有不可不预备而防其疾之将然者,今特叙之。   服乳石之人所宜饮食。方上取猪脂并猪肉,可一月三五度食之佳,以水牛头蹄及白羊头蹄猪肉作姜豉随意食之,果实宜食梨柿等。凡欲服热羊肉面食之类,宜先食三五匙冷饭即不妨,热食讫,仍速以冷饭压之。行步释散乃善,服石人有性喜面嗜酢不能禁慎者,宜食冷淡糠酢百沸紫面及水模饼即无妨,冷韭羹大补,时时宜食之。又服石人虽可饮酒而不宜多,饮酒多则失食味,失食味则不能食,不能食则令人虚热。虚热则令石数发恶寒,况又损石力,谓酒能压石,令人风虚腰脚弱,若能饮又能食大佳。   又服石忌慎。方上凡服石,饮食切忌热面白酒,陈臭酢酱,鸡犬 羊牛肉,鲍鱼鲍臭鱼脯血羹。冷酒有灰酒,荞麦小豆胡麻,动作切忌乘饥灸灼,热汤沐浴,夏月空腹忿恚,及过市廛。入丧家,并哭泣,冲热忍饥,登甚秽厕,亲不洁妇人,菜蔬忌芸苔胡荽,荏堇枸杞,芥菜大蒜。果实忌梅杏桃李,药物忌乌头附子天雄苍耳等,悉宜消息,以取安平。且服石将慎至难,不能将息,不若勿服,盖背折脑裂发乳体肿之疾,往往因此得之故耳。   服乳石后将慎。紫面食方上取乌豆不拘多少,煮取浓汁代水和面,根据常法作面食,还向此豆汁中热煮。干则添豆汁,勿加水,候熟,入猪羊绿豆等 食之,和山芋作面尤佳。   又水摸饼方上作饼,欲上 时,以水涂摸生饼上,表里爆之,切勿食胡饼烧饼等,大壅热故也。   又宜食面饼方上取面拌如常饼法,细切如小豆大,以面于簸中拌令如丸。煮极熟,干漉出置冷水中,又漉出置盘中,以粉再拌面圆。内铛中煮令极熟,乘热任以五味汁及诸肉 食之。大凉,补腰脚,于药无犯。   又方上取新大麦为面,和肉汁,及作饼食,甚良。又大麦熟蒸为饼,和黑豆相拌食良。夏日冒热远行,食晚失饥,石必发动,宜作大麦饼,将行,饥即食之,压石疗饥甚妙。   治乳石发动,寒栗颤掉,不自支持者,为食少。药气溢于肌肤,五脏失序,百脉摇动,与正气相竞。方上宜强饮热酒以和其脉药,强食以定其脏。强行以调其关节,强洗以宣其壅滞。   卷第一百八十四   乳石发诸药不治者   论曰乳石发动,各有方剂以对病证,固有疾势异常,诸药所不能治者,乃别叙备用之法。   治乳石发动,诸药不效宜服。葳蕤酒方葳蕤 升麻 荠 人参(各三两) 大黄(锉炒二两) 黄芩(去黑心) 葛根(锉)紫草(去芦头) 犀角(镑各四两) 栀子仁 芒硝(各二两) 银屑(二两半) 猪脂(腊月者三两)露蜂房(五两) 甘草(炙锉二两) 大豆(浸一宿曝干炒去皮一合)上一十六味,除猪脂银屑外,捣罗为细末,以无灰酒二升,密封渍经一宿。次将猪脂用好酒一升炼开,以银屑相和研,入前药酒内更浸一宿,每服取酒一二盏饮之。   治乳石发动,诸药不治。单服豆豉酒。方醇酒(一升) 豉(五合)上二味,同煮沸热,澄清,旋饮一盏。   治乳石发诸药疗不瘥。方硝石(明白者一块如杏子大)上一味,不拘时,逐旋含化咽津。   治一切乳石发。胡豆汁方胡豆(半升)上一味,以水五盏,与胡豆同研,生绢绞取汁,每服半盏,不拘时服。   治乳石发。大麦炒方大麦(捣去皮净以水淘七遍漉出蒸令香熟焙干更炒令香一升)上一味,捣罗为细炒,每服三钱匕,化蜜水调服,早晨日午晚后各一。   治乳石热气结滞,经年数发。胡荽饮方胡荽(五月五日采预收阴干半斤春夏采叶秋冬采根)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服一盏,不计时候,日三。   治乳石发动,口干寒热,似鬼为病。诸药不治者。麦门冬丸方麦门冬(八分去心) 五加皮 犀角屑 黄芩(各四分) 葳蕤(四两) 栀子(四分)升麻(四两) 大黄(五分) 芍药(四分) 大青 甘草(炙各三分) 苦参(六分)上一十二味,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蜜水送下,日三,以意加减。   治乳石发,热困,诸药不效者。方猪脂(五合成炼者) 芒硝(四分) 葱白(五合切) 豉心(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煮葱豉取一升半,滤去滓。下猪脂芒硝二味,再煎一沸,分五服,以瘥为度。   治丹石发。方河中石(一两)上一味,烧令通赤,投于童子小便一盏内,候温去石饮之。   治一切丹石发。方寒水石(一块)上一味,如杏子许大,含之,以瘥为度。   治一切丹石发。方黄连(去须二两)上一味,捣罗为细末,以水三盏浸,经一宿,漉去滓。每服半盏,时时饮之。   治一切石发。方生冬瓜(去皮研烂四两)上一味,以水五升,煮至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早晨日午近晚各一。   治乳石发,枸杞煮汁方枸杞白皮(半斤锉碎)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空心任意饮之。   治乳石发,煮荠 汁方荠 (半斤细锉)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空心饮之。   治诸乳石散发,不可忍,欲下之。方肥猪肉(二斤) 葱白 薤白(各四两)上三味,切。一处蒸令熟,空心食尽良,未,少顷再食。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   补益统论   论曰黄帝难经曰,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此损之为病也。又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补益之大法也,夫人之血气。   与天地同流,不能无盈虚也。有盈虚矣,不能无损益也。治疗之宜,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   随其缓急而已,是故有平补,有峻补。或益其气,或益其精,或益其血脉,或壮其筋骨。以至益髭发,驻颜色,其治不一。要之,随宜适可,无过不及之患,斯为善矣。   卷第一百八十五 补益门   平补   论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不明乎道,未有能已人之疾者,世人贪饵药石,惟务酷烈,非徒无益,反伤和气。故方书论平补之法,欲阴阳适平而已。   平补诸虚。地黄煎丸方生地黄(二十斤洗捣取汁) 熟干地黄(焙二斤) 生干地黄(焙二斤) 甘草(炙锉半斤)醇酒(一斗用无灰者) 菟丝子(酒浸别捣) 鹿角胶(炙燥) 白蒺藜(炒去角) 牛膝(酒浸切焙) 干漆(末用酒拌和炒令烟尽) 白茯苓(去黑皮) 白槟榔(煨锉) 枳壳(去瓤麸炒) 萆覆盆子(去梗各四两)上一十五味,除生地黄汁并酒外,余并各细捣罗为末,先取地黄汁与酒五升,于银锅内慢火煎三二十沸。次下鹿角胶搅匀消尽,次下地黄末。又次下诸药添酒,以柳枝不住手搅,候堪为丸。即分为二十剂,余以蜡纸裹于宽瓷瓶内封贮,遂一剂旋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余药收经三月余,取于日中曝之,根据前收封。此药兼治虚劳诸风等疾,牢牙齿,荣须发,久服坚筋骨,长肌肉,悦颜色,聪耳明目,令人壮健,万病不生,用地黄酒下尤佳。   平补诸虚,久服轻身延年,活血益气,润泽肌肤。石菖蒲丸方石菖蒲(九节者佳一两半) 柏子仁 杜仲(去粗皮炙锉) 百部 山芋 甘草(炙锉)五味子(炒) 贝母(去心) 丹参(各一两) 人参 防风(去叉)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去木各一两半) 生干地黄(焙) 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 远志(去心半两)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熟水嚼下,日三。   平补五脏,治百病。延年丸方菟丝子(酒浸七日炒黄三两) 枸杞子(去梗) 覆盆子(去萼) 车前子(酒浸) 巴戟天(去心) 远志(去心) 生干地黄 细辛(去苗叶) 白术(炒) 菖蒲(锉) 何首乌(去黑皮)地骨皮 牛膝(酒浸一宿) 续断 菊花(去梗萼各一两半)上一十五味,除菊花外,以温水和酒少许洗过焙干,杵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常服三十丸,丈夫盐汤妇人醋汤下。午食前更一服,服至十服,其人病却有发时,是药动病本功应也。   平补心肾,延年驻颜。枸杞子丸方枸杞子(汤洗) 菊花(拣净)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桂(去粗皮) 黄 (涂酥炙锉)牛膝(酒浸一宿焙) 生干地黄(酒浸一宿焙) 远志(去心) 山芋(各二两) 柏子仁(酒浸焙炒)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以浸药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盐汤亦得。   平补,壮气活血,驻颜轻身健骨。神仙八味丸方牛膝(去苗一斤) 威灵仙(洗净) 巴戟天(去心各四两) 天麻(半斤切以上四味用好酒二斗浸两宿焙) 石斛(去根四两) 肉苁蓉(去土二斤洗切用前浸药酒同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 何首乌(一斤去黑皮米泔浸软切于黑豆中蒸烂焙干) 海桐皮(锉半斤)上八味,除苁蓉膏外,捣罗为末,用苁蓉膏和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日三,久服辟风邪,调营卫,顺三焦,乌髭发。   平补,益颜色,乌髭发,令人肥健。小地黄煎丸方生地黄(十斤洗漉出一宿后捣绞取汁) 鹿角胶(一斤) 紫苏子(炒二斤) 酥(一斤半)生姜(半斤绞取汁) 蜜(二升) 酒(四升)上七味,先以文火煎地黄汁一二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投之。又煎二十沸下胶,候胶销尽,下酥蜜姜汁等同煎稠如饧,收于净瓷器中。每服取一匙,暖酒调化饮之。   平补诸虚不足。石斛丸方石斛(去根) 远志(去心) 槟榔(煨锉) 牛膝(酒浸一宿焙) 桑螵蛸(炙焦再炒) 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半两) 五味子(炒) 覆盆子(微炒)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巴戟天(去心微炒) 枳壳(去瓤麸炒) 柏子仁(研)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二两) 鹿茸(一对去毛酥炙) 泽泻 白蒺藜(炒去角各三分) 天雄(炮裂去皮脐) 菟丝子(酒浸捣烂焙三日各二两)上十九味,捣罗为细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平补诸虚,益气血,壮筋骨。鹿茸丸方鹿茸(去毛酥炙) 附子(炮裂去皮脐) 续断 侧柏叶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黄(锉各一两) 阿胶(炙燥二两) 当归(切炒) 熟地黄(焙) 麝香(研各半两)上一十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温酒盐汤皆可服。   平补诸虚百损。山芋丸方山芋 牛膝(酒浸切焙) 菟丝子(酒浸别捣) 白茯苓(去黑皮) 巴戟天(去心) 泽泻赤石脂(各二两) 五味子 杜仲(去粗皮酥炙锉) 山茱萸(各一两)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平补换骨,延驻神仙。三黄丸方生地黄(三十斤木臼捣取自然汁) 生干地黄(焙) 熟地黄(焙各一斤为末) 鹿角胶(炙燥为末) 大麻仁(研) 干漆(捣末点醋炒烟尽为度各四两) 甘草(炙锉)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 蜜(各半斤)上九味,各修制捣研,七味为末,先以无灰酒一斗,与生地黄汁并蜜。于银器内用慢火煎,以柳枝搅。将欲成膏,便入诸药同熬,候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面东温酒下,加至五十丸平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痛,腰髋不随,饮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此药能补经脉,起阴阳,安魂魄,开三焦,破积聚,浓肠胃,强筋练骨,轻身明目,除风去冷,无所不治。   无比山药丸方干山药(二两半) 杜仲(去皮锉炒三两) 五味子(拣净二两半) 菟丝子(酒浸三两) 苁蓉(锉酒浸四两) 牛膝(锉酒浸一两) 泽泻(一两) 熟干地黄(一两) 山茱萸(一两) 茯神(去皮并心木一两) 巴戟(去心一两) 赤石脂(一两)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温酒下,温米饮亦得。服之七日后,令人身轻健,四体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悦,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响,是其验也。十日后,长肌肉,此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   平补下元,治诸虚冷,益阳道,令人久立不倦。年八十岁服之,面不焦枯。乳母服之,令子肥白。楮实丸方楮实(一升淘去浮者焙炒) 牛膝(去苗半斤锉洗) 桂(去粗皮五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巴戟天(去心) 麋角(镑酥炒) 石斛(去根锉各二两)上八味,杵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加至四十丸。   平补,壮元阳。附子苁蓉丸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楮实(酒浸一宿蒸熟) 香子(炒)菟丝子(酒浸一宿蒸熟研焙) 牛膝(酒浸切焙) 补骨脂(炒)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白茯苓 当归(切焙) 荜茇(炒)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远志(去心) 山茱萸(打破炒)柴胡(去芦头) 黄 (锉细) 巴戟天 芜荑(炒) 山芋(各一两) 大蒜(煨六颗) 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 黄蜡(各二两)上二十二味,除苁蓉桃杏仁楮实蒜蜡外,并捣罗为末,先取精羊肉去皮骨一斤半,细切用水煮熟。次入好酒三升熬烂,次入黄蜡候熔,都取出细研,入楮实桃杏仁苁蓉蒜等。一处烂研如膏,入前药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下。   平补诸虚,大益气血。六神丸方石菖蒲(洗锉焙) 地骨皮(洗焙) 远志(去心) 牛膝(去苗酒浸焙) 生干地黄 菟丝子(酒浸七日炒别捣罗为末各等分)上六味,除菟丝子外,并捣罗为末。再与菟丝子一处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任下,加至三十丸。   平补诸虚。五补丸方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地骨皮(净择) 熟干地黄(焙) 牛膝(酒浸一宿切焙各五两)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温酒或粥饮下三十丸,忌铁器,宜于石木臼内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