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12 页/共 402 页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姓盛,名端明,号玉华子,潮阳人,登弘治壬戌进士。性好医方,有求疗不分贵贱,即与药。   官至礼部尚书。着有《医抄》百四十卷,并《撮要》等书。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名可学,号惠岩,无锡人,登弘治乙丑进士。笃好医方,遇疾不分贵贱,辄施药。以《医方选要》并秋石红铅进上,擢礼部尚书。寿八十余,髭鬓未白。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名应奎,号东谷,洛阳人,登正德辛巳进士。好医方,以活人为心,有疾者不限高卑,即与方药,官至户部尚书,着有《医家大法》、《大旨必用》等书若干卷。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之义乌人,世业医。搏幼颖悟,承家传之学,深究《素问》,治效益高。晚年八旬,着有《医学正传》,今行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新安古歙人,世以医鸣,至彦功益着,遐迩求疗,日益效众。朝廷闻而征,官太医院,辞归,编述《伤寒类证便览》十卷,今行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约之,号古庵,新安休阳人。博学精医,常游河洛,寓陈留,名著中原。所集《丹溪心法附余》、《脉药证治》、《伤寒地理》等书行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良吉,号岩泉,新安岩镇人,精医极深,遂造其妙。所治无不活者,不许治者必死,立方立言,悉契《内经》之要旨,济众良多。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时泽,号HT 川,浙之义乌人。敏颖博学,下问谦恭,医术甚精,且不自足,活人不伐。着《医学集成》。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姓汪氏,名渭,字以望,人称古朴先生,新安祁门人。少习儒业,精医学,存心济物,志不在名,活人甚多。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姓汪氏,名机,字省之,渭之子,业春秋,补邑庠生,习父医,尤得其精妙。郡人求治,多效,日益众,居士弗容辞。既而曰:仕不至相,则其泽之所及,不若医之博也。遂弃儒就医,大肆力于《素》、《难》诸书,罔不考订。历纪所疗为《石山医案》,编次《素问钞》、《运气易览》、《推求师意》、《痘治理辨》、《本草会编》等数十卷行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名伟,号杏庄,其先姑苏人,世业儒医,从龙北上,屡世官太医院。至公尤精显,存心以仁,忠孝兼尽。侍世宗皇帝,用药辄建天和,简擢银台通政使。大小臣工有疾求药,无不刻期获愈。   性行纯浓,谦和极至,有因七情而感疾者,诸医不能治。公先慰之以善言,次投之以药饵,而陈痼久疾罔不即愈如释。其嘉言善行,殆非此所能尽书,自有巨卿为之椽传。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邦贡,号意庵,新安祁门人。笃志学古,肆力诗文,究《素问》诸子之书,得医之奥,治疗辄有神效,存济甚多。嘉靖中擢太医院,入圣济殿,医太子有功,升御医,名益着。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子良,号心谷,新安祁门人,机之族彦。幼从兄宇习举子业,颖敏夙成,后弃儒就医。潜心《内素》,有神领心得之妙,证王氏之谬注,如分鳞介于深泉净滢之中。诚有功于轩岐,启迪天下后世医学,如瞽复明,《质疑》、《尺寸》等论可见矣。为人质实,不以有学自矜,从游者甚多。所着《医学质疑》、《统属脉法》、《证治要略》等书行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姓高,名武,四明人,精医药,尤工于针灸。所学悉宗《素问》,故其医疗效,而所言皆正,着有《素问快捷方式》、《针灸节要聚英》等书,行于世。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度卿,号方山,真州人,世业医,至渠尤精。叩疑于潘者大,年老,医实精妙,深究轩岐之秘,门无问病者,愤然以其所得于古先圣贤之旨,尽以授渠,渠遂诊疾如附应云。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叔旦,号斗岩,真州人,早以孝友闻,笃好医,遂精妙,遐迩求疗者,景以南北异宜,治之辄效。人咸敬服之。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号云洲,杭州仁和人,世业儒医,至中尤显,所着《明医指掌》十卷,有谓审八脉以明八要,可为后学之指南。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号长塘,新安古歙人,医有真见,用方简当,求疗者甚众。年虽耄,视疾制剂,极其精妙。      卷之一 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皇明   字用良,号雪窗,休阳人,家世业儒。忠性好医,以戴人汗吐下法,而补之以利温和方,足以尽其医道之妙,名曰《医学权衡》行世。      卷之一   采摭诸书      《汉书》   (医经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隋志》   (医方二百五十六部,四千五百一十二卷。)   《唐志》   (医术六十四家,一百二十部,四千四十六卷。)   《宋中兴志》   (医术一百七十九家,二百九部,一千二百五十九卷。)   《黄帝内经索问》   (十八卷,黄帝岐伯问答坟典之书,为医书之祖。唐宝应中太仆卿王冰注,为二十四卷。《隋志》全元起注《内经》八卷。宋仁宗嘉 中光禄卿林亿、国子博士高保衡等承诏校补,多用元起注,定为八十一篇,今亡刺法、本病二篇。《汉 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冰云:医经之传于世者多矣。原百病之起愈者,本乎黄帝;辨百药之性味者,本乎神农;《汤液》则称伊芳尹,三人皆古圣人也,悯世疾苦,亲着书以垂后。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为贱技而耻习之。是故今之医者多庸人,治之失理,以生为死甚众,激者至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岂其然乎?)   《黄帝内经灵枢经》   (九卷八十一篇,合《素问》九卷,为十八卷。宋林亿等校正,类分十二卷,今从之。)   《甲乙经》   (十卷,皇甫谧撰,祖述《内经》多推明运气之说。)   《阴符经》   (二卷,黄帝着。)   《道德经》   (五千言,老子撰。其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则为医之未形。河上公为之注解,而增以吐故纳新。按摩导引之术。有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此言皆深契于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