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神方 - 第 80 页/共 81 页

按:此若经吾师治,必不令其瘕之自溃溲血而死。意盖仅能诊脉决死生,而决不能治病也。脾去而人不致死,瘕破而肉不致痛,此理彼犹未知耳。(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八·回风(又名内风,俗名酒膈)   阳虚侯相赵章,病得之酒。众医皆以为寒中,臣意诊其脉,曰:“回风。”回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后十日乃死。因其人嗜粥,中脏实,故过期。师言:“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按:此若翻胃,可用桑 (即桑枝拳曲处)煎汤服,或服葛花。若吾则以针刺胸背,散其酒气,内风自平。(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九·风蹶   济北王病,得之汗出伏地。臣意切其脉时,风气也。阳气尽行而阴气入,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   药酒尽三石,阿信用之坚。如不饮酒,则此风终不愈矣。可知医虽良,须病者服从耳。   或实有可治之质耳。(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九·气疝   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客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络舒。吾之攻灸,有鉴于斯。(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一·热蹶   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蹶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即三壮也)。   按之大醉者,至于四肢发疯斑,或腹下脓疮累累。若用泻剂,中气愈虚,长热不退。刺其足心,以泄内热,诚捷诀也。予愿师事之。(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二·呕血   济北王女子竖,奉剑从王之厕。王去,竖后,王令人召之,即仆于厕,呕血死。病得之流汗,流汗者同法。(法当春呕血死也)病内重,毛发色泽、脉不衰。   脾可割可补,故脾虽伤而毛发色泽脉不衰。惟大忌呕血,大忌流汗。医遇此症,贸然进药者多矣。吾愿举是以晓之。(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三·龋齿(一名蛀齿,缺朽也)   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漱。   食后宜漱口,为保齿秘诀。况卧时受风,风将内袭,即醒而咀嚼,使风聚而不散,齿故先病,至于缺朽。苦参子涩敛,漱之用风解而齿固,此牙科丹方之一也。   卷二十二   二二○一四·通乳   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砀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余病,即饮以硝石(芒硝、石膏),一剂出(便也)血,血如豆,比五六枚,(莨砀今无买,可用穿甲代之)。   肠胃内燥,血气不流行,是以无乳。饮以硝石,则热降而燥润,瘀去而新生矣。医生多治标而不知治本,如治无乳,则仅通乳而已,必罔顾其余病。若治至出血,病家且将大咎医生。由是医生多用酬方,有宿疾者,永不可去。中国医途,可见一斑矣。(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五·伤脾气   齐丞相舍人奴,病得之流汗数出,灸于火而以出,见大风也望之杀。然黄黄者土气也,土不胜木。当至春,隔塞不通,不能食饮,法至夏,泄血死。众医以为大虫,不知其伤脾气也。   医不能望色,即不能辨症,自并生死不能决矣。若再诀治,势必加剧。若此症众医以为大虫,必投泻药化虫药无疑,故成伤脾。否则流汗见风,病在皮孔,何以伤及脾气哉?且伤脾不比伤肺伤肝,况当能食,治之尤易。乃知其病而无方,则亦何贵乎有名医。不惟舍人不幸,当时病者亦皆不幸也。(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六·蹶上为重   川王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痛渐已。   寒水有反激力足以使热从上出。针刺有温泻力,足以使风从下泄。下泄则心懑除,上出则头痛止,不用汤药,盖亦可治病也。(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七·腰脊痛   宋建弄石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臣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腰以下,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臣意即为柔汤服之,十八日所而痛愈。又曰:不亟治,痛即入濡肾,及其未舍(居也)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濡肾(即肾外膜濡湿处也),此所谓肾痹也。   柔汤即阳和汤,流畅血脉,化滞去瘀,此汤肆中人皆知,何经十八日始愈?因阳数止于九,九九相生,则阳复矣。吾谓吾师有胆,仓公有识。(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八·月事不下   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涩而不属,故吾师有四物女宛丸,专治女病。意药当不外此。可笑众医以此症为寒热,吾不知其用常山、柴胡、草果仁乎?抑同鳖甲、龟胶乎?(樊阿注)   卷二十二   二二○一九·蛲瘕   临 汜里女子薄吾,病蛲瘕。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动貌)。臣意饮以芫花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发。化为虫,其色泽者,中脏无邪气及重病也。   凡寒湿虽居阴,亦喜外出。蛲成于寒湿,其性亦然。故遇芫花引吐而大出,众医以此病为寒热笃,当死不治,可笑也夫。(樊阿注)   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