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神方 - 第 67 页/共 81 页

一五○○七·华佗治被击有瘀神方   刮青竹皮二升 乱发如鸡子大四枚(烧灰) 延胡索二两上捣散,以水酒各一升煎三沸,顿服,日三四,或以:大黄二两 桃仁(去皮尖熬) 虻虫(去足翅熬)各二十一枚上捣散,蜜和丸。四丸即纳酒一升,煎取七合,服之。   卷十五   一五○○八·华佗治伤腰神方   续断 大黄 破故纸 没药 红花 赤芍 当归尾 虎骨各二钱 鲮鲤甲 刘寄奴 自然铜(火 醋淬)各一钱 丝瓜络半枚上以水和酒合煎,温服,极效。   卷十五   一五○○九·华佗治从高堕下神方   阿胶(炙) 干姜各二两 艾叶 芍药各三两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二服。羸人须分三服。此方治因堕伤唾血或吐血极效。并治金疮伤绝,及妇人产后崩中。   卷十五   一五○一○·华佗治堕伤瘀血神方   蒲黄十分 当归 干姜 桂心各八分,大黄十二分 虻虫(去足翅熬)四分上捣散,空腹酒服方寸匙,日再。渐增至匙半,以瘥为度。又方煮大豆或小豆令熟,饮汁数升,和酒服之,弥佳。   卷十五   一五○一一·华佗治堕马伤神方   当归(熬令香) 甘草(炙) 桂心 蜀椒各二分 芎 (熬)六分 附子(炮) 泽兰(熬)各一分上捣散,酒服方寸匙,日三。此方大验,服之能令呼吸之间,不复大痛,三日后筋骨即相连。   卷十五   一五○一二·华佗治头额跌破神方   白矾( 令汁尽) 五倍子上二味等分研和,敷伤处,血即止而不流。   卷十五   一五○一三·华佗治因跌破脑神方   透明龙齿 人参 生地黄 象皮各三钱 龙脑三分上研和。再以:地虱二十枚 蝼蛄三枚各去头翅捣烂,更入前药捣之,干为末。每服一钱,极效。或以蜂蜜和葱白捣匀浓涂,亦效。   卷十五   一五○一四·华佗治颔脱神方   先令患者平身正坐,术者以两手托住下颔,向脑后送上关窍,即以布扎住。外用天南星研末。姜汁调敷两颔,越宿即愈。惟居处宜忌风寒。   卷十五   一五○一五·华佗治闪颈神方   硼砂研末,以灯心蘸点眼内四角,泪出即松,续行三次,当愈。   卷十五   一五○一六·华佗治破口伤神方   血竭二钱五分 没药五钱 龙骨(五花者)二钱(俱另研) 灯芯一束 苏木二钱 桔梗五分外用:黄泥封固,以文火 干为末;再用红花二钱,焙为末,共为细末,掺于创口,立能止血。   卷十五   一五○一七·华佗治破伤风神方   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白附子 羌活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蛊调服。更敷伤处。牙紧反张者,每服三钱,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者,亦愈。若已昏死,苟心腹尚温者,连进三服,亦可保全。   卷十五   一五○一八·华佗治金疮神方   初伤出血,即以小便淋洗。伤久者可用:文蛤 降真香 人参三物各等分为末,干掺伤处,须扎紧。或用:枯矾七钱 乳香三钱共为末掺之。如伤已久溃烂者,宜用:乳香 没药(共去油) 三七(焙) 轻粉 儿茶各三钱 麝香四分 冰片三分共为末,以白蜜调敷,一次即愈。   卷十五   一五○一九·华佗治箭镞伤神方   凡箭镞入骨,不能得出,不可即拨动,恐其伤骨也。治宜用:巴豆一粒(炮去壳勿焦) 活蜣螂一枚同研炒,涂于伤处,须臾痛定微痒,极难忍之时,方可拨动。取出镞,立瘥。   卷十五   一五○二○·华佗治中箭毒神方   凡中箭毒者,其内外皮肉必黑,疼痛欲死。治宜先用刀割开皮肉,取出箭镞;再以妇人月水洗之,方能解去其毒。或捣蓝青绞取汁饮之,并敷疮上。若无蓝取青布渍之,绞取汁饮之。又以汁淋灌疮中。又或以干葛、盐等分,捣末敷疮上,毒皆自出。   按:箭毒有三种:交广夷俚多用焦铜作镞,岭北则用诸蛇虫毒螫物汁着管中,渍箭镞。   此二种才伤皮,便洪肿沸烂而死。唯射猪犬,虽困犹得活,以其啖人粪故也,人若有中之,即便餐粪,或绞滤取汁饮之,并以涂疮上,须臾即定,不尔不可救也。又一种是今之猎师射獐鹿用射罔,以涂箭镞。人中之当时亦困顿,着宽处者不死,若近胸腹,亦宜急疗之。今华先生所传各方,是射罔者耳。(孙思邈注)   卷十五   一五○二一·华佗治杖伤神方   赤杖之时,可先取野红花(按即小蓟)半斤,用烧酒四斤半,渍之越宿,即取出曝干。   临刑时土鳖(焙)五枚 苏木 乳香 没药各二钱 木耳 鲮鲤甲 丹皮 枳壳 蒲黄 当归尾酒水共煎服,如服后不受杖,可服靛花水二杯解去之。初杖后若欲散血消肿,可用:胡椒二两 土鳖三十枚 当归尾一两五钱 木耳灰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 杏仁 桃仁发灰 血竭各三钱八分 自然铜(醋淬七次) 五分上为末,别以胡椒两半煮汁打糊为丸,每责十板,服药二钱,热酒送下。外用:大黄 白芷各两许水煎浓汁揉洗伤处,以瘀散见红为度。别以:猪脂三两 白蜡一两 樟脑一两 轻粉五钱 龙脑 麝香各三分为末,贴敷之。   卷十五   一五○二二·华佗治夹伤神方   未受刑时如前法,可先服药。已夹后,随用朱砂末以烧酒调敷伤处,用一人以十指尖轻啄患者脚底,先觉痒,次觉痛为止。再用一、二人以笔管于患者足面上轻轻赶之,助通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