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宜 - 第 35 页/共 120 页
治方
方见痰门 治因痰作逆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酸涎饮食不下木香 白豆蔻 砂仁 槟榔 枳壳 浓朴 半夏 青皮 陈皮 大黄 朴硝 甘草 姜三片红枣一枚食远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胸膈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藿香(洗净) 枳实(炒) 甘草(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
槟榔(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制) 大黄(酒煨各二两)
上为细末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气不通有痰木香 青皮 蓬术 槟榔 陈皮 萝卜子 藿香 甘草 枳壳 人参 白芷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呕吐不思饮食白豆蔻 砂仁(各二两)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熟去土不用)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因忧恚郁结或作寒热遂成膈噎不思饮食白豆蔻(去皮一两) 青皮 砂仁 丁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一两五钱) 甘草(炙三钱五分) 陈皮(四两) 香附(炒) 浓朴(姜制各八两) 沉香(不见火一两) 槟榔(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生姜盐汤调服治翻胃汤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用生姜五钱和匀温服保和丸山楂(六两) 茯苓(三两) 半夏(一两汤炮) 炒神曲(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
宽中进食丸 方见脾胃门又方 碓嘴上细糠用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津液咽下梅师方甘蔗汁 生姜汁二味相和不拘时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翻胃吐食香附 砂仁 木香 白术 人参 神曲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血虚胃燥吐逆白术 槟榔 陈皮 当归 桃仁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加韭汁一盏蜜二匙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用斑蝥九个去足黑枣九个去核入斑蝥仍捏合口用新瓦二片将黑枣入其中以线缚之仍用泥包固一头留小孔上下用火 令孔中烟尽取出研细再用麝香一分雄黄五分朱砂五分研细和匀仍用黑枣九个去皮核和丸分作十八丸每日早用一丸午用一丸晚用一丸用小蒜煎汤下以六日服尽
卷之三 咳逆门
病源
有痰 气虚 阴火戴云吃逆者因痰与热动胃火者多亦有因寒凝气碍者间而有之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咳逆者或因水渍于肺而气逆其声连绵不已或喜多而气噎或咽饮错喉而气呛或急食干物而气塞皆能作咳逆之声连续不绝俗谓之吃忒是也大抵皆由不顺之义使气逆上至咽而止也
卷之三 咳逆门
脉法
千金云咳逆脉散者不治 脉浮而缓者易治 弦急者难治 又云咳逆脉急代者死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法
视其有余不足寒热以治之不足者宜补有余者宜吐一气虚作噎宜用 人参白术汤一胃气虚寒作噎者宜用 丁香柿蒂汤一胃气作咳逆者宜用 橘皮竹茹汤 柴胡半夏汤一痰逆而噎者宜用 生姜半夏汤 二陈汤加竹茹一病久气虚而作咳者宜用 六君子汤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气虚作咳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半夏 橘皮 黄芩 柴胡水二钟姜三片食远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胸满气逆丁香(二钱) 柿蒂(一个)
姜五片煎服
卷之三 咳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