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宜 - 第 27 页/共 120 页

治方   治赤痢当归 芍药 黄连 木香 槟榔 黄芩 甘草当归导气汤当归 芍药 甘草 青皮 槐花 生地黄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粟壳 当归 芍药 榴皮 甘草 地榆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木香(三钱不见火) 豆豉(一两) 巴豆(四十九粒一半用生的一半用针穿向灯头烧过)   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赤痢者甘草汤下 白痢者姜汤送下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后重苍术 防风 白术 芍药 茯苓不用引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血痢发热白术 茯苓 黄连 黄芩 黄柏 芍药不用引治肠风血痢方用鲫鱼一尾破开去肠入白矾三钱用纸封烧封性为末米饮下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下痢纯血槐花 黄连 粟壳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不用引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赤痢腹痛阿胶 黄连 芍药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甘草 陈皮 升麻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芍药 山药 诃子 肉豆蔻 人参 升麻 莲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木香(四两) 黄连(二十两) 先用乌梅汤拌浸晒干即用姜汁拌润晒干次用芍药同浸再晒干去芍药不用再用吴茱萸十两同拌用汤湿润同炒仍去茱萸不用 共为细末用鸡子清少入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送下一方加肉豆蔻(一钱) 名 香连豆蔻丸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痢疾口淡无味乌梅肉 莲肉 人参 茯苓为细末蜜丸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痢久不止肉豆蔻(曲炮一钱) 木香(五分) 人参(一钱) 砂仁(五分) 白龙骨(一钱) 赤石脂诃子肉 枯白矾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汤送下   卷之三 泄泻门   病源   泄泻有湿 有火 气虚 痰积 食积经曰湿胜则濡泄太阴者脾也脾恶湿因寒湿之气客于脾土不能与胃腐热水谷致使清浊不分水入肠间则洞泄如水随气而下故小便不利为濡泄也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传化水谷令清气下降而不升因春伤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使冲和之气不能运化致令完谷而出所谓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者是也至如飧泄洞泄肾泄濡泄 溏之类名虽不同未有不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及外来四气所伤而致也治当分其所受因脾湿自胜则燥湿利水因风下陷则升提其气因食伤脾胃则消导理脾不可使用参术之药以补之切恐邪气得补愈增其势而欲取效者戛戛乎其难矣   卷之三 泄泻门   形证   戴云凡水泻腹不痛者是湿食入于胃即泻完谷不化者是气虚泻水腹痛鸣痛一阵者泻一阵者是大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经曰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肿满泄注食即呕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也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法   一濡泄者是湿身重泄下如水宜用 五苓散 加苍术一飧泄者水谷不化湿兼风也宜用 防风苍术汤一大泄者肠鸣切痛阵痛阵泻急迫者宜用 四苓散 加黄芩 黄连一食积泄者腹痛甚则泄泄后则痛减宜利利后用胃苓汤 加神曲 麦芽 青皮 或调中散一虚寒泄者久下不止气虚脉沉宜用 四柱散 理中汤一痰积泄者宜用 二陈汤 加海粉 神曲 苍术 白术之类一酒积泄者晨起即泄色黄腹痛宜用 黄连丸 姜黄散一脾虚久泄者宜用 参术养脾汤 启脾丸 参苓白术散一脾肾泄者每至五更便泄宜用 五味子散 或四苓散 二神丸一久泄肠滑不固者宜用 固肠丸 豆蔻散一泄泻之症虽分湿火寒虚痰食六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症以治之湿则燥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是其治也六症既明三虚不可不察有脾虚有肾虚有肝虚脾虚者饮食之所伤也肾虚者色欲之所伤也肝虚者忿怒之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泄肝泄间或有之而脾泄恒多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泄泻必矣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受湿濡泄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官桂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风湿所伤飧泄不化防风 苍术 升麻 木香 陈皮 神曲 麻黄 芍药 甘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