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 第 385 页/共 424 页

[14]七椎下,至阳穴也。   [15]六椎下,灵台穴也。   [16]五椎下,神道穴也。   [17]三椎下,身柱穴也。   [18]一椎下,陶道穴也。   [19]一椎之上,大椎穴也。   [20]上至上发际,□门穴也。   [21]从□门入发际,风府穴也。   [22]从风府上行一寸五分枕骨上,脑户穴也。   [23]从脑户上行一寸五分,强间穴也。   [24]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后顶穴也。   [25]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后顶穴也。   [26]从后顶上行一寸五分,直两耳尖顶陷中,百会穴也。   [27]从百会前行一寸五分,前顶穴也。   [28]从前顶穴前行一寸五分,□会穴也。   [29]从□会又前行一寸,上星穴也。   [30]从上星至前发际,神庭穴也。   [31]前后发际,合骨度共一尺二寸也,从前发际下至鼻端准头素窌穴也。[32]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水沟穴也。   [33]唇上端,兑端穴也。   [34]唇内齿上龈缝中,龈交穴也。凡二十八穴,循行背之中行者也(见图七十七)。   按:『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之上至风府入属脑。乃指穴而言也。前论脉起于少腹者,是指循行而言也。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循行经文   条文:『素问 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图七十八)。   『灵枢 卫气篇』曰: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   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在脐之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循行歌   条文: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宗气气冲来,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侠脐上胸街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曰海不为乖。   注:[1]冲脉者,起于气街,是起于腹气之街也。   [2]名曰气街者,是谓气所行之街也。   [3]一身之大气,积于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气,是所受者即人之肾间动气也;有后天之宗气,是水谷所化者,即人之胃气也。   [4]此所谓起于腹气之街者,是起胃中榖起也;并于少阴者是并于肾间动气也,其真气与谷气相并,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是谓大气至胸中,分布五脏六腑诸经,而充身者也。   [5]『灵枢 顺逆肥瘦篇』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气焉。   [6]『灵枢 动俞篇』又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   [7]『灵枢 五音五味篇』又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者即此之起于肾下之谓也,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   [8]『素问 骨空论』曰:冲脉起于气冲者,即此出气街之谓也。   [9]不曰起而曰出者,谓谷气由阳明胃经出,而会于气街也。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穴歌   条文:冲脉侠脐起横骨,大气四注肓俞同,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分寸歌   条文:冲脉分寸同少阴,起于横骨至幽门,上行每穴皆一寸,穴开中行各五分。   按:任、督、冲三脉,『素问 骨空论』曰: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毛际以上。   是外指少腹之分也。循腹里,是内指胞中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廷孔,男子阴器,合篡贯脊属肾,亦是外指少腹,内指胞中也。   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亦是指于胞中也;虽未明言胞中而实未尝不起于胞中也。是以知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   然三脉皆后天水谷所化,胃气出于气街,会于胞中,与先天肾间动之真气并行而充身者也。由此观之,三脉同出一源无疑矣。   故王冰『内经』注、『甲乙经』、『针灸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则是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   然冲脉亦起于胞中,并足少阴而上行。是任脉、督脉、冲脉乃一源而三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