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 第 9 页/共 11 页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地骨皮汤地骨皮 百部(各二两) 芍药 赤茯苓(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颧骨赤,大如钱,日晡发热者死。若潮热有时,五心烦热,搏于营卫,不咳者易治,脉促涩者难治,青蒿煎、柴胡芍药汤主之。
青蒿煎青蒿(汁,一升)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上将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粒,食后服。
柴胡芍药汤柴胡(去苗) 芍药(各一两) 地骨皮 石膏(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小麦五十粒,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若但嗜卧,饮食不荣肌肤,或不能食,心腹虚胀滑泄,背膂牵急,劳倦不能动止,或因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复常,得之于脾。脉弦大者不治,四肢煎厥,亦谓之肉极,炙肝散、白术丸主之。
炙肝散(见前气证门)。
白术丸白术 橘皮(洗,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汁涂,炙焦) 人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若咳嗽如脓涕,或微喘急,短气,胁下痛,皮肤干燥,动则咳极,由形寒饮冷伤于肺经久嗽不已则肺枯燥,令人先寒后热,脉弱者可治,或紧或弦者不可治。
卷四
喘证
论曰:凡人一呼一吸谓之息,呼出心肺,吸入肾肝,呼吸之间,脾受其气,则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而周身之气,无过不及。若藏气乘并,则荣卫不能循常,气过周身失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故促迫而喘,诸气并上于肺,肺管隘,则气争而喘也。
其始或因坠堕恐惧,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而气不行,气不行则留于肝,肝乘于肺,此喘出于肝也。或因惊恐,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乱而气乘于肺,此喘出于心也。或因渡水跌仆,肾气暴伤,肾气乘肺,此喘出于肾也。或因饱食过伤,动作用力,谷气不流行,脾气逆而乘肺,此喘出于脾也,团参散主之。
若喘而发热,颈脉皆动,日渐瘦削,由客热乘肺,或因饮食失宜,气不转而气急,误服热药,火气熏肺而遂喘,颊赤咽燥,其脉细数,治属骨蒸,小建中汤、天门冬汤主之团参散人参(一两) 桑白皮(锉,炒,二两) 大腹皮(锉,炒,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橘皮(洗,一两) 吴茱萸(炒) 槟榔(锉,炒) 芫花(炒) 附子(炮,去皮脐) 泽泻(各半两实(麸炒,去瓤,半两) 白术(半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粒,食前服。
小建中汤芍药(六两) 桂心(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天门冬汤天门冬(去心,一两) 马兜铃 百部(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若喘嗽时血出,四肢懈怠,脉浮大而沉,由肾气上并于胃,气道壅塞,血无所行而散溢于脾,精不化,上不胜下,脾之络脉外绝,去胃外归阳明,白术丸主之。
白术丸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 白术 泽泻 生地黄(焙) 大豆卷(各一两) 桑白皮(炒,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食前服。
若病患不卧,卧而有所不安则喘者,脏有所伤,精有所寄,故不得卧而喘,肺气盛,脉满大也,牡蛎散主之。
牡蛎散用左顾牡蛎,文片色白正者二两,先杵为粗末,以干锅子盛,火烧通赤,放冷,研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鲫鱼汤调下,不拘时。鲫鱼重四两者一个,去鳞肚,浓煎,煎时不许动。
若咳嗽逆,倚息喘急,鼻张,其人不得仰,咽中作水鸡声,时发时止,由惊忧之气蓄而不散,肺气郁,或因过饱劳伤,气上行而不能出于肺,复遇寒邪,肺寒则诸气收聚,气缓则息,有所触则发,经久则不能治,杏子散主之,及灸肾 百壮。
杏子散杏仁(去皮尖,麸炒黄色,研成膏) 麻黄(为末,等分)
上研和。煎橘皮汤,调二钱匕。
玉腋散人参 川芎 茯苓 桂心(各一两) 马兜铃(半两) 知母 贝母(炒) 杏仁(去皮尖)
葶苈(炒)
二两) 橘皮(洗,一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若喘息肺鸣而痿蹶,由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气郁而肺热叶焦上举,是谓肺痿,阿胶丸主之。
阿胶丸天门冬(去心) 桔梗 生干地黄(焙) 阿胶(锉,炒燥) 桑白皮(锉,炒) 麦冬(去心)
柏子仁(炒,研,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卷四
呕吐
论曰:呕吐者,由清浊不分,中焦气痞。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时热,朝食则暮吐,暮食则朝吐,关脉弦紧,弦则为虚,紧则为寒,虚寒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谓反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
青金丹硫黄 水银 木香(末)
上将硫黄水银二味同研,令不见水银星子为度,合木香再研,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粒,食后服。
朴附丸浓朴(去皮,锉作小块子) 附子(炮,去皮脐,锉作小块子,各一两) 生姜(八两,去皮取汁)
上将二味,以姜汁同煮,尽汁为度,焙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粒,食前服。
若心中温温常欲呕,闻食吐酸,由宿寒在胃,不能运水谷,中腕成痰,其关弦,脉小而短,白术丸、大半夏汤主之。
白术丸白术(三两) 半夏(汤洗七遍,二两) 橘皮(洗) 干姜(各三两) 丁香(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前服。史氏《指南方》无橘皮。
大半夏汤半夏(一升) 人参(一两) 白蜜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加白蜜少许,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