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便览 - 第 29 页/共 100 页
上锉,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卷二
气滞
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沉滑,气兼痰饮。又曰:沉弦细动,皆气痛症,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部在尺,脉象显然。怒则气上,喜则缓,惊则乱,恐则下,劳则耗,悲则急,思则结,皆能致疾,气无补法,亦有当补者。
卷二 气滞
【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
苏子(一钱五分) 浓朴 陈皮 半夏 官桂 前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一钟半,姜三片煎。
卷二 气滞
【流气饮子】
治男子妇人五脏不和,三焦气壅,心胸痞闷,咽塞不通,腹胁膨胀,呕吐不食,及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肿,大便秘结,小便不通。及治忧思太过,阴阳之气郁结不散,壅致成痰。又治香港脚肿痛,喘急腹胀,大便不通,及气攻肩背胁肋走注疼痛。
紫苏叶 青皮 当归 芍药 乌药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黄 枳实(各七分)
防风
卷二 气滞
【橘皮一物汤】
治诸气攻刺,及感冒寒、暑、湿,初伤通用。凡酒食所伤,中脘痞塞闷乱,呕吐吞酸,嗳气少食。
橘皮一两,洗净,新汲水煎服。
卷二 气滞
【蟠葱散】
治男妇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疝气,妇人血气延胡索 肉桂 干姜(炮。各二两) 甘草(炙) 砂仁 苍术(炒。各五钱) 丁皮 槟榔(各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葱白一枝煎,空心热服。
卷二 气滞
【三因七气汤】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所阻,呕逆恶心,并亦服之。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紫苏梗(二两)
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二枚煎。若因思虑过度,小便白浊,此汤下青州白丸子最一方 七情所伤,中脘不快,气不升降,腹胁胀满。用香附子炒半斤,陈皮六两,甘草一两,尤快。
亦治俗名气眼风,加桔梗、郁金、栀子于七气汤中。
卷二 气滞
【治气六合汤】
治亡血后,七情所伤,或妇人产后、月信后着气。
当归 川芎 白芍 地黄 木香 槟榔上水一钟半煎。阴虚气滞者去木香、槟榔,加玄参、黄柏、枳壳。
卷二 气滞
【分心气饮】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忿怒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遂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张,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大肠虚秘,或因病后虚痞,不思饮食,并治之。
木通 赤芍 赤茯苓 官桂 半夏 桑白皮 大腹皮 陈皮 青皮 甘草 羌活(各二两)
每服一两,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加灯心十五茎煎。
一方 治实热在内,相火上冲,有如气滞。
知母 黄连 黄柏 黄芩 枳壳上水一钟半煎。
卷二 气滞
【撞气阿魏丸】
治五种噎疾,九种心痛, 癖气块,冷气攻刺,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疝气,妇人血气。
茴香(炒) 青皮 甘草(炙) 陈皮 蓬术 川芎(各一两) 生姜(一两,盐五钱腌一宿) 胡上为末,用上阿魏面糊丸,如芡实大,每药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每服三五粒。丈夫气痛
卷二 气滞
【东垣木香顺气散】
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常服宽中利膈,绝妙。
木香(三分) 浓朴(四分) 青皮 益智 陈皮 茯苓 泽泻 半夏 吴茱萸(各五分) 当归上水二钟,生姜五片煎。
卷二 气滞
【木香顺气丸】
治胸膈噎塞,气不升降,气滞不行,腹中水声,呕吐痰逆,不思饮食,宽黑牵牛(头末,十二两) 广木香(一两) 补骨脂(炒) 荜澄茄(各四两) 槟榔酸粟米饭裹,上为末,水丸绿豆大。每三十丸,茶汤、温水任下。
一方 无槟榔、荜澄茄,加大腹皮、萝卜子、香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