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朱子全书 - 第 51 页/共 96 页
六四以柔居柔能虑患豫防盖是心低小底人便能虑事柔善底人心不麄虑事细密刚果之人心麄不解如此【以上语类五条】
未济
取狐为象上象头下象尾
问未济所以亨者谓之未济便是有济之理但尚迟迟故谓之未济而柔得中又自有亨之道曰然小狐汔济汔字训防与井卦同既曰防便是未济未出坎中不独是説九二爻通一卦之体皆是未出乎坎险所以未济
不续终也是首济而尾濡不能济盖不相接续去故曰不续终也狐尾大濡其尾则济不得矣
未济与既济诸爻头尾相似中间三四两爻如损益模様颠倒了他曵轮濡尾在既济为无咎在此卦则或吝或贞吉这便是不同了
曵轮濡尾是只争些子时是欲到与未到之闲不是不欲济是要济而未敢轻济如曹操临敌意思安闲如不欲战老子所谓犹若冬渉川之象渉则毕竟渉只是畏那寒了未敢便渉
林安卿问伊川云中无不正正未必中如何曰如君子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不中即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中也
问居未济之时未可动作初六柔不能固守而轻进故有濡尾之吝九二阳刚得中得正曵其轮而不进所以正吉曰也是如此大槩难晓某解也且备礼依众人解説又曰坎有轮象所以説轮大槩未济之下卦皆是未可进用濡尾曵轮皆是此意六三未离坎体也不好到四五已出乎险方好上九又不好【以上语类七条】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
易六
系辞上
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问第一章第一节盖言圣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曰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着之于书此是后来人説话又是见天地之实体而知易之书如此如见天之尊地之卑却知得易之所谓乾坤者如此如见天之髙地之下却知得易之所分贵贱者如此又曰此是因至着之象以见至微之理
天尊地卑【至】变化见矣是举天地事理以明易自是故以下却举易以明天地间事
天尊地卑上一截皆説靣前道理下一截是説易书圣人做这个易与天地凖处如此如今看靣前天地便是他那乾坤卑髙便是贵贱圣人只是见成説这个
见得易是凖这个若把下靣一句説做未画之易也不妨然圣人是从那有易后説来
卑髙以陈贵贱位矣此只是上句説天地间有卑有髙故易之六爻有贵贱之位也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
问方以类聚物以羣分曰物各有类善有善类恶有恶类吉凶于是乎出又曰方以事言物以物言
问方以类聚物以羣分曰方向也所向善则善底人皆来聚所向恶则恶底人皆来聚物又是通天下之物而言是个好物事则所聚者皆好物事也若是个不好底物事则所聚者皆不好底物事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上是天地之变化下是易之变化盖变化是易中隂阳二爻之变化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变化只进退便是如自坤而干则为进自干而坤则为退进退在已变未定之间若已定则便是刚柔也
问不知变化二字以成象成形者分言之不知是滚同説【学履录云问不知是变以成象化以成形为将是变化二字同在象形之间曰不必如此分】曰莫分不得变化二字下章説得最分晓文蔚曰下章云变化者进退之象如此则变是自防而着化是自盛而衰曰固是变是自隂而阳化是自阳而隂易中説变化惟此处最亲切如言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刚柔是体变通不过是二者盈虚消息而已此所谓变化故此章亦云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所谓立本变化者进退之象所谓趋时又如言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悔吝便是吉凶底交互处悔是吉之渐吝是凶之端
摩是那两个物事相摩戞荡则是圜转推荡将出来摩是八卦以前事荡是八卦以后为六十四卦底事荡是有那八卦了团旋推荡那六十四卦出来汉书所谓荡军是团转去杀他磨转他底意思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方是説做这卦做这卦了那鼔之以雷霆与风雨日月寒暑之变化皆在这卦中那成男成女之变化也在这卦中见造化闗捩子才动那许多物事都出来易只是模写他这个
鼔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此已上是将造化之实体对易中之理此下便是説易中却有许多物事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通人物言之如牡牝之类在植物亦有男女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类皆离隂阳刚柔不得
或问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如何是知曰此知字训管字不当觧作知见之知大始是万物资始干以易故管之成物是万物资生坤以简故能之大抵谈经只要自在不必泥于一字之间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他是从上靣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处説来文蔚曰本义以知字作当字觧其义如何曰此如説乐着大始大始就当体而言言干当此大始然亦自有知觉之义文蔚曰此是那性分一边事曰便是他属阳坤作成物却是作那成物乃是顺干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在乾坤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却是以人事言之两个易字又自不同一个是简易之易一个是难易之易要之只是一个字但微有豪厘之间
问干知是知坤作是行否曰是又问通乾坤言之有此理否曰有如何是易简曰他行健所以易易是知阻难之谓人有私意便难简只是顺从而已若外更生出一分如何得简今人多是私意所以不能简易易故知之者易简故从之者易有亲者惟知之者易故人得而亲之此一叚通天人而言
干之易只管得上一截事到下一截却属坤故易坤只是承干故不着做上一截事只做下靣一截故简如干以易知坤以简能知便是做起头能便是做了只观隤然确然亦可见得易简之理
伯丰问易简曰只是健顺如人之健者做事自易顺承者自简静而不繁只看下系确然隤然自分晓易者只做得一半简者承之又如干恒易以知险坤恒简以知阻因登山而知之髙者视下可见其险有阻在前简静者不以为难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以上是言乾坤之徳易则易知以下是就人而言言人兼体乾坤之徳也干以易知者干健不息惟主于生物都无许多艰深险阻故能以易而知大始坤顺承天惟以成物都无许多繁扰作为故能以简而作成物大抵阳施隂受干之生物如瓶施水其道至易坤惟承天以成物别无作为故其理至简其在人则无艰阻而白直故人易知顺理而不繁扰故人易从易知则人皆同心亲之易从则人皆协力而有功矣有亲可久则为贤人之徳是就存主处言有功可大则为贤人之业是就做事处言盖自干以易知便是指存主处坤以简能便是指做事处故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则与天地参矣
问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本义云干健而动故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故以简而作成物若以学者分上言之则廓然大公者易也物来顺应者简也不知是否曰然干之易致知之事也坤之简力行之事也问恐是下文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知其所分如此否曰他以是而能知故人亦以是而知之所以坤之六二便只言力行底事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惟易则人自亲之简则人自从之盖艰阻则自是人不亲繁碎则自是人不从人既亲附则自然可以久长人既顺从则所为之事自然广大
徳是得之于心业是事之有头绪次第者
可久则贤人之徳可大则贤人之业杨氏可而已之説亦善又问不言圣人是未及圣人事否曰成位乎其中便是説抵着圣人张子所谓尽人道并立乎天地以成三才则尽人道非圣人不能程子之説不可晓【按杨氏曰可而已非其至也故为贤人之徳业本义谓法乾坤之事贤于人之贤】
易简理得只是净净洁洁无许多劳扰委曲【以上语类二十四条】
右第一章
圣人説卦观象【至】生变化三句是题目下靣是觧説这个吉凶悔吝自大説去小处变化刚柔自小説去大处吉凶悔吝説人事变化刚柔説卦画从刚柔而为变化又自变化而为刚柔所以下个变化之极者未到极处时未成这个物事变似那一物变时从萌芽变来成枝成叶化时是那消化了底意思
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四句皆互换往来乍读似不贯穿细看来不胜其密吉凶与悔吝相贯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进退与昼夜相贯进自柔而趋乎刚退自刚而趋乎柔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刚柔变化相似四者循环周而复始悔了便吉吉了便吝吝了便凶凶了便悔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似盖忧苦患难中必悔悔便是吉之渐及至吉了少间便安意肆志必至做出不好可羞吝底事出来吝便是凶之渐矣及至凶矣又却悔只管循环不已正如刚柔变化刚了化化了柔柔了变变便是刚亦循环不已吉似夏吝似秋凶似冬悔似春
悔者将自恶而入善吝者将自善而入恶
或问变化二字曰变是自隂之阳忽然而变故谓之变化是自阳之隂渐渐消磨将去故谓之化自隂而阳自是长得猛故谓之变自阳而之隂是渐渐消磨将去
问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与居则观其象之居不同上居字是总就身之所处而言下居字是静对动而言曰然
问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曰序是次序谓卦及爻之初终如潜见飞跃循其序则安又问所乐而玩者爻之辞曰横渠谓每读每有益所以可乐盖有契于心则自然乐
居则观其象玩其辞动则观其变玩其占如何曰若是理防不得却如何占得必是闲常理防得此道理到用时便占【以上语类八条】
右第二章
悔吝二义悔者将趋于吉而未至于吉吝者将趋于凶而未至于凶又问所谓小疵者只是以其未便至于吉凶否曰悔是渐好知道是错了便有进善之理悔便到无咎吝者暗呜説不出心下不足没分晓然未至大过故曰小疵然小疵毕竟是小过
问忧悔吝者存乎介悔吝未至于吉凶是那初萌动可以向吉凶之微处介又是悔吝之微处介字如界至界限之界是善恶初分界处于此忧之则不至悔吝矣曰然
问卦有小大辞有险易阳卦为大隂卦为小观其爻之所向而为之辞如休复吉底辞自是平易如困于葛藟底辞自是险曰这般处依约看也是恁地自是不曽见得他底透只是随众説如所谓吉凶者失得之象一叚却是彻底见得圣人当初作易时意似这处更移易一字不得其他处不能尽见得如此所以不能尽见得圣人之心【以上语类三条】
右第三章
问易与天地凖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曰易道本与天地齐凖所以能弥纶之凡天地间之物无非易之道故易能弥纶天地之道而圣人用之也弥如封弥之弥糊合便无缝罅纶如纶丝之纶自有条理言虽是弥得外靣无缝罅而中则事事物物各有条理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注云天文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北髙深不知如何曰昼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昼夜之运日月星辰之上下可见此天文幽明之所以然南明北幽髙明深幽观之南北髙深可见此地理幽明之所以然又云始终死生是以循环言精气神是以聚散言其实不过阴阳两端而已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文是阳地理是阴然各有阴阳天之昼是阳夜是阴日是阳月是阴地如髙属阳下属阴平坦属阳险阻属阴东南属阳西北属隂幽明便是阴阳
正卿问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曰人未死如何知得死之説只是原其始之理将后靣折转来看便见得以此之有知彼之无
问尹子觧游魂一句为神如何曰此只是聚散聚而为物者神也散而为变者也神便有阴阳之分只于屈伸往来观之横渠説精气自无而有游魂自有而无其説亦分晓然精属阴气属阳又自有错综底道理然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着个死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隂及其死而属阴又却是此气便亦属阳盖死则魂气上升而魄形下降古人説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是谓魂魄徂者魂升于天落者魄降于地只就人身便亦是神如祭祀求诸阳便是求其魂求诸阴便是求其魄祭义中宰我问神一叚説得好注觧得亦好
与天地相似是説圣人第一句泛説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是细密底工夫知便直要周乎万物无一物之遗道直要济天下
问注云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是如何曰此与后叚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又自不同此以清浊言彼以动静言智是先知得较虚故属之天道济天下则普济万物实恵及民故属之地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两句本皆是知之事盖不流便是贞也不流是本旁行是应变处无本则不能应变能应变而无其本则流而入变诈矣细分之则旁行是知不流属仁其实皆是知之事对下文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一句专説仁也
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曰此是与上文乐天知命对説乐天知命是知崇安土敦仁是礼卑安是随所居而安在在处处皆安若自家不安何以能爱敦只是笃厚去尽已私全是天理更无夹杂充足盈满方有个敦厚之意只是仁而又仁敦厚于仁故能爱惟安土敦仁则其爱自广
安土者随所寓而安若自择安处便只知有已不知有物也此厚于仁者之事故能爱也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曰天地之化滔滔无穷如一炉金汁镕化不息圣人则为之铸防成器使入模范匡郭不使过于中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此又是就事物之分量形质随其大小阔狭长短方圆无不各成就此物之理无有遗阙范围天地是极其大而言曲成万物是极其小而言范围如大徳敦化曲成如小徳川流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字只是兼乎昼夜之道而知其所以然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既曰通又曰知似不可晓然通是兼通若通昼不通夜通生不通死便是不知便是神有方易有体了
神无方而易无体神便是忽然在阴又忽然在阳底易便是或为隂或为阳如为春又为夏为秋又为冬交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
神无方易无体神自是无方易自是无体方是四方上下神却或在此或在彼故云无方易无体者或自阴而阳或自阳而隂无确定底故云无体
易无体这个物事逐日各自是个头靣日异而时不同【以上语类十五条】
右第四章
一隂一阳之谓道隂阳何以谓之道曰当离合看或问一隂一阳之谓道曰以一日言之则昼阳而夜阴以一月言之则望前为阳望后为阴以一嵗言之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古至今恁地滚将去只是个阴阳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从此句下又分两脚此气之动为人物浑是一个道理故人未生以前此理本善所以谓继之者善此则属阳气质既定为人为物所以谓成之者性此则属阴
问一隂一阳之谓道曰一阴一阳此是天地之理如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继之者善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也这一叚是説天地生成万物之意不是説人性上事
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继之者善生生不已之意属阳成之者性各正性命之意属隂通书第一章可见如説纯粹至善却是纯言道理
造化所以发育万物者为继之者善各正其性命者为成之者性
继之者善方是天理流行之初人物所资以始成之者性则此理各自有个安顿处故为人为物或昏或明方是定若是未有形质则此性是天地之理如何把做人物之性得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性便是善
继之者善如水之流行成之者性如水之止而成潭也问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道是器曰继之成之是器善与性是道
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离也
或问成之者性曰性如寳珠气质如水水有清有污故珠或全见或半见或不见又问先生尝説性是理本无是物若譬之寳珠则却有是物曰譬喻无十分亲切底
问仁者见之【至】鲜矣曰此言万物各具是性但气禀不同各以其性之所近者窥之故仁者只见得他发生流动处便以为仁知者只见得他贞静处便以为知下此一等百姓日用之间习矣而不察所以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徳之所以盛藏诸用业之所以成譬如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个种子此是藏诸用处生生不已所谓日新也万物无不具此理所谓富有也
显诸仁藏诸用二句本只是一事藏诸用便在那显诸仁里靣正如昨夜説一故神两故化相似只是一事显诸仁是可见底藏诸用是不可见底显诸仁是流行发用处藏诸用是流行发见底物显诸仁是千头万绪藏诸用只是一个物事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子譬如一树花皆是显诸仁及至此花结实则一花自成一实方众花开时共此一树共一个性命及至结实成熟后一实又自成一个性命如子在鱼腹中时与母共是一个性命及子既成则一子自成一性命显诸仁千变万化藏诸用则只是一个物事一定而不可易张乖崕説公事未判时属阳已判后属阴便是这意公事未判生杀轻重皆未定及已判了更不可易
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显诸仁也仁义礼智藏诸用也只是这个恻隐随事发见及至成那事时一事各成一仁此便是藏诸用其发见时在这道理中发去及至成这事时又只是这个道理一事既各成一道理此便是业业是事之已成处事未成时不得谓之业
如此一穂禾其始只用一个母子少间成谷一个各自成得一个将去种植一个又自成一穂又开枝开叶去所以下文谓富有之谓大业
盛徳大业至矣哉是赞叹上靣显诸仁藏诸用
盛徳大业一章曰既説盛徳大业又説他只管恁地生去所以接之以生生之谓易是渐渐説入易上去干只略成一个形像坤便都呈见出许多法来到坤处都细了万法一齐出见效字如效顺效忠效力之效极数知来之谓占占出这事人便依他这个做便是通变之谓事看来圣人到这处便説在占上去则此书分明是要占矣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叚不测者是在这里又在那里便是这一个物事走来走去无处不在
效法之谓坤到这个坤时都仔细详审了一个是一个模样效犹呈一似説效犬效羊效牛效马言呈出许多物大槩干底只是做得个形象到得坤底则渐次详密资始资生于此可见【以上语类十九条】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止】静而正是无大无小无物不包然当体便各具此道理静而正湏着工夫看徐又曰未动时便都有此道理都是真实所以下个正字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静而正谓触处皆见有此道不待安排不待措置虽至小至近至鄙至陋之事无不见有随处皆见足无所欠阙只观之人身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