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义 - 第 30 页/共 33 页

冬十月陨霜杀菽   谷梁曰举重也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隂胜之象臣干君之应也   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雉门象魏之门两观在雉门外之两旁   秋楚人伐吴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子家驹以设两观为僣天子矣灾而不知戒故书新作以讥之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意如废太子而立定公必晋人有言而公往朝晋辞公而复故明年因防而请盟   二月辛夘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荘公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鲁大夫而盟诸侯邾丧未期而为盟防交失之也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楚为无道囊瓦以一裘一马拘唐蔡二君三年而后遣蔡昭侯又隐太子之子也于楚有不共戴天之讐故归而请师于晋晋请命于周上致刘子下合十七国之君以为此防齐桓之师不如是之盛也而荀寅求货不得遂辞蔡人无功而还故书侵晋人遂失诸侯不可复振矣   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沈人不防召陵晋使蔡伐之书灭罪公孙姓也书以归罪沈子嘉也书杀之罪蔡侯也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   公受国于季氏不获见于晋而惧此盟公意也故书公及重言诸侯刘子不与也书公及诸侯则非晋主盟矣自是诸侯无防同有特相盟者   杞伯成卒于防   不云卒于师不成乎伐楚也   六月葬陈惠公   此见陈侯背殡出防   许迁于容城   许凡四迁矣畏郑逼也   秋七月公至自防   不致伐楚公以臯鼬为重也   刘卷卒   陈氏曰王卿士不卒有关于天下之故则卒之于襄王之难有王子虎焉于敬王之难有刘子焉   葬杞悼公   楚人围蔡   以沈故也   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召陵之役荀寅谓无损于楚而失中山故兹蔡围不救而伐鲜虞无复有中国之志矣   葬刘文公   尹氏王子虎皆不书葬此书葬以鲁特往防之也天子三公称公鲁为三公有土为畿内诸侯者亦称公天子卿大夫有封为畿内诸侯皆曰子周末畿内诸侯卒皆谥公圣人因刘文公之葬特书志僣生称刘子卒称刘卷葬称刘文公皆春秋谨严之笔也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战于栢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   吴进而书子者蔡侯以也蔡用吴师特书曰以深罪晋人保利弃义难于救蔡也不书救者蔡围已解战于楚地非救蔡而战也战书人败书师奔书名与城濮战书人败书师杀其大夫书名同子玉子常之罪固同而楚之轻于任人败师亡众前后一辙矣   庚辰吴入郢   入国不言邑入楚也而曰入郢非得国之词也称吴外之也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盖妻楚王之母也无道甚矣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   诸侯归粟也而独言我者罪中国之忘大义而不以小惠称也   于越入吴   于越者其自称者也越者中国称之者也于发声夷言也吴之伐楚有安中国之意焉而越每乗其敝若为楚报者是以君子恶之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定公不讨逐君之贼以为大夫则亦以大夫卒之而已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报观虎之役也三年鲜虞获晋观虎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因楚败也哀元年许复见盖楚复封之也   二月公侵郑   晋令也自宣十八年公伐杞鲁无君将者八十年至是侵郑侵齐围成皆书公则三桓既衰也然非公室能张实以陪臣执国托公行师耳   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桓子献郑俘阳虎强使懿子报夫人之币变文书介副欲以起问者见事情也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   称行人非其罪也范献子以其主于赵氏又有贿焉譛诸晋侯而执之此晋三卿内叛之始宋叛伯之始   冬城中城   三家张公之所有中城耳外有齐郑之怨故惧而城焉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昭三十年郓溃二于齐矣至是欲复取之齐鲁交兵始此   七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   特相盟自齐桓以来未之有也于是诸侯无主盟矣是故石门志诸侯之合也于咸志诸侯之散也   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称人称以侵重贬之也   齐侯卫侯盟于沙   齐卫合党之始至哀元年而伐晋矣   大雩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齐叛晋与郑盟故为郑伐我且报二卿之围郓   九月大雩   冬十月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   公至自侵齐   二月公侵齐   逾月之间再出侵齐公之进退听之三家而不得自专矣   三月公至自侵齐   曹伯露卒   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公防晋师于瓦   晋士鞅荀寅救鲁公逆而防之不言大夫君不防大夫也救不书齐师已去也   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陈侯栁卒   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   晋始伐与国也招携以礼懐逺以徳徳礼之不务而恃力诸国受兵而叛晋愈坚矣   葬曹靖公   九月葬陈懐公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   晋故也   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   结叛晋也   从祀先公   从祀顺祀也先公非一公也鲁祀之不顺多矣僖公以兄故特跻于闵上昭公以奔故不祔于先君今始复其正也阳虎将作乱欲以取媚国人其事则顺其情则逆春秋原情特书从祀先公于盗窃寳玉大弓之上而不书禘事与日见事出于阳虎而不可详也   盗窃寳玉大弓   先王分器而盗得窃诸公宫无政也故失地则讳失寳玉大弓则书失之书得之书重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