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 第 262 页/共 283 页

标题:塺méi   注解:□也。楚辞:愈氛雾其如塺。王逸曰:塺,尘也。按塺之言蒙也。从土麻声。亡果切。十七部。广韵去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塿lǒu   注解:塺土也。从土娄声。洛侯切。四部,俗书附娄作培塿。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坋fèn   注解:□也。凡为细末糁物若被物者皆曰坋。如左氏芥其鸡。贾逵云:季氏捣芥为末,播其鸡翼,可以坌郈氏鸡。五行志,弃灰于道者黥。孟康云:商鞅以弃灰于道必坋人,坋人必斗。故设黥□以绝其源,货殖传胃脯。晋灼云:燖羊胃以末椒姜坋之,皆是也。其音则后汉东夷传注引说文蒲顿反为长,今俗语如蓬去声,按坋之言被也。从土分声。房吻切。十三部。一曰坋,大防也。周南传曰。坟,大防也。许释坟乃墓,然则汝坟乃叚借字也。此义音当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fèi   注解:□也。尘玉篇作塺,□之言沸也。从土非声。房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埃āi   注解:□也。庄子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絫言之曰尘埃。从土矣声。乌开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yī   注解:□埃也。埃当从玉篇作□,□之言翳也。从土殹声。乌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垽yìn   注解:淀也。水部曰:淀,滓垽也。是二篆为转注。二字义同,音亦同部。从土沂声。鱼仅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垢ɡòu   注解:浊也。浊,水部曰水名也。而浊秽字用之。从土后声。古厚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yì   注解:天侌□起也。依玉篇补起字较完。《诗》曰:“□其阴。”邶风终风文。今诗□作曀。毛传曰:如常阴曀曀然。许所据作□,其训曰天阴尘。葢雨部所云天气下地不应曰霿。霿,晦也。从土壹声。于计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坏pī   注解:丘一成者也。一各本作再。今正。水经注曰:河水又东径成皋大伾山下。尔雅:山一成谓之伾,许愼、吕忱等并以为丘一成也。孔安国以为再成曰伾。据此,是俗以孔传改易许书,今本非善长所见也。一曰瓦未烧。今俗谓土坏,古语也。瓦者、土器已烧之緫名。然则坏者,凡土器未烧之緫名也。此与墼字异义同,但墼专谓砖耳。国语:赵□子使尹铎堕晋阳垒培,尹铎增之。韦注:垒墼曰培。此培字正坏之叚借。月令:坏垣墙,坏城郭。注曰:坏,益也。是又叚坏为培也。从土不声。芳桮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垤dié   注解:蚁封也。蚁封者,其土似封畍之高。故谓之封。周礼注:聚土曰封,此亦其意也。诗毛传曰:垤,蚁冢也,按垤之言突也。从土至声。徒结切。十二部。《诗》曰:“雚鸣于垤。”豳风东山文。雚各本作鹳。今依萑部所引诗更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坥qū   注解:益州部谓螾场曰坥。郡国志:自汉中至犍为属国郡国十二,益州刺史部也。螾,丘蚓也。场,失羊切。俗作场,古作壤。谷梁传:吐者外壤,食者内壤,徐邈、麋信皆作场。音伤,是也。螾场谓其外吐之土。方言曰:梁宋之闲蚍蜉□鼠之场谓之坻,螾场谓之坥。郭云:其粪曰坥。按医书谓之蚓楼,今土面虚起者是也。许云益部,与梁宋之闲不合,疑方言宋当作益。从土且声。七余切。五部。又七豫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埍juǎn   注解:徒隶所凥也。徒隶,贱者偁。一曰女牢。□牢所以拘罪者也。其拘女者曰埍。一曰亭部。葢谓乡亭之系也。韩诗宜犴宜狱云,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从土肙声。古泫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kū   注解:囚突出也。从土□声。胡八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瘗yì   注解:幽薶也。艹部曰:薶者,瘗也。二篆为转注。幽者,隐也,隐而薶之也。絫言之则曰瘗薶。从土□声。于罽切。十五部。疑古音当在八部。合韵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堋bènɡ   注解:丧葬下土也。谓葬时下棺于圹中也。是名曰堋。从土朋声。方邓切。六部。《春秋传》曰:“朝而堋。”昭十二年左传文,葬郑□公事也。《礼》谓之封,礼谓礼经,所谓仪礼十七篇也。旣夕礼,乃窆,主人哭踊无算。注云:窆,下棺也。今文之窆为封。按许于礼经有从今文者,有从古文者。此云礼谓之封,则从今文也。小戴记一书于礼经多从今文,故此字皆作封无作窆者。檀弓,县棺而封。郑云:封当为窆。郑以封于义不亲切,故欲依礼古文及周官易其字也。《周官》谓之窆。周官者,汉志所谓周官经,汉人谓之周礼也。遂人,及窆陈役。郑司农云:窆谓下棺时。礼记谓之封,春秋谓之堋,皆葬下棺也。声相似,乡师注略同,蒸侵东三韵相为通转。故三字音相近,大郑云声相似是也。语言之小异耳,此皆谓下棺,或以不封不树亦改读为窆,则误矣。窆见穴部。《虞书》曰:堋淫于家。亦如是。大徐无亦如是三字。遂致不可通。上偁春秋传、礼、周官。说转注也。堋封窆异字同义也。惟封略近叚借,此偁皋陶谟说叚借也。谓叚堋为朋,其义本不同,而形亦如是作也。堋淫于家卽朋淫于家,故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定为朋字。朋淫,卽羣居终日。言不及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徇于货色也。不知此恉,乃或以楚王戊私奸服舍释之。夫下棺之地,非持服之舍也。其说书之乖剌何如哉。故不知有偁经说叚借之例,不可与读说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茔yínɡ   注解:墓地。地各本作也。今正。玉篇及文□李注引皆作地。汉书音义如淳曰:茔,□田也。诗:蘝蔓于域。毛传:域,茔也,按茔之言营也。营者,帀居也。经营其地而葬之,故其字从营。从土,营省,会意。亦声。此从小徐也。徐倾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墓mù   注解:丘墓也。墓字今补。丘谓之虚,故曰丘墓,亦曰虚墓。坛弓曰虚墓之闲,未施哀于民而民哀是也。周礼有冢人,有墓大夫。郑曰:□,封土为丘垄,象冢而为之。墓,冢茔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然则丘自其高言,墓自其平言,浑言之则曰丘墓也,墓之言规模也。方言: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抚。注引汉刘向传初陵之墲。今汉书作初陵之橅。从土□声。莫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坟fén   注解:墓也。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墓为平处,坟为高处。故檀弓孔子曰:古音墓而不坟。邯郸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坟。郑注礼记曰: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土之高者曰坟,此其别也。方言曰:冢,秦晋之闲谓之坟。或谓之培,或谓之堬,或谓之采,或谓之埌,或谓之垄。自关而东谓之丘,小者谓之塿,大者谓之丘。此又别国方言之不同也。坟之义多引申叚借用之。如厥土黑坟,公置之地,地坟,此引申之用也。如遵彼汝坟。借坟为坋。周礼坟衍,借坟为濆也。从土贲声。符分切。十三部。〖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垄lǒnɡ   注解:丘垄也。高者曰丘垄。周礼注曰:冢,封土为丘垄也。曲礼:适墓不登垄。注曰:为其不敬。垄,冢也。墓,茔域,是则垄非谓墓畍也。郭注方言曰:有畍埒似耕垄以名之,此恐方语而非经义也。垄亩之偁,取高起之义引申之耳。从土龙声。力歱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垗zhào   注解:畔也。畔者,田畍也。畍者,竟也。垗畔双声。为四畔畍祭其中。畔各本讹畤。集韵、类篇又讹时。今正。四畔谓四面有埒也。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曰。兆为坛之茔域,然则四面为垠埒也。引申为孝经之宅兆。乐记之缀兆。垗,古叚肈为之。尚书大传:兆十有二州。郑云:兆,域也,为茔域以祭十二州之分星也。而古文尧典作肈。大雅:以归肈祀。郑云:肈,郊之神位也,是读为兆也。商颂。肈域彼四海。笺云:肈当作兆,畍祭其中,畍当作介。介,画也。从土兆声。兆者,分也。形声中有会意也。治小切。二部。《周礼》曰:垗五帝于四郊。今周礼作兆。许作垗者,葢故书今书之不同也。○此篆本在堋篆后。今移此。乃条理秩然。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坛tán   注解:祭坛场也。祭法注:封土曰坛,除地曰墠。楚语:屏摄之位,坛场之所。韦注:屏摄,为祭祀之位也。除地曰场。汉孝文帝纪,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师古曰:筑土为坛,除地为场。按墠卽场也。为场而后坛之,坛之前又必除地为场,以为祭神道,故坛场必连言之。宋本作祭场也。无坛字,非是。若祭法坛与墠则异地,场有不坛者,坛则无不场也。从土亶声。徒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场chánɡ   注解:祭神道也。也广韵作处。玉篇引国语屏摄之位曰坛。(今讹场)坛之所除地曰场。一曰山田不耕者。田部云:畼,不生也。场与畼义相近。方言曰:坁,场也。李善曰:浮壤之名也,音伤。按不耕则浮壤起矣,是卽蚍蜉犂鼠螾场之字也。一曰治榖田也。豳风七月曰:九月筑场圃。传曰:春夏为圃,秋冬为场。笺云:场圃同地也。周礼场人注曰:场筑地为墠,季秋除圃中为之。故许云治榖之田曰场。从土昜声。直良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圯yí   注解:东楚谓桥。大史公曰: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史、汉,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服□曰:汜音颐。楚人谓桥为汜,按字当作圯。史、汉叚汜为之,故服子愼读如颐也。或云姚察见史记本有从土旁者。应劭曰:汜水之上,谓穷渎无水之上也。则应说从水作汜为合,与从土训桥异。详水部汜下。从土巳声。与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垂chuí   注解:远边也。辵部曰:边者,行□崖也。□者,远边也。崖者,高边也。边本谓行于□崖,因之□崖有远边之偁,厓有山边之偁矣。逍遥游,翼若□天之云。崔云:□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汉书:千金之子,坐不□堂,谓坐不于堂之边也。□本谓远边。引申之,凡边皆曰□。俗书边□字作□,乃由用□为□,不得不用□为□矣。□部曰:□,危也。则无边义。从土□声。是为切。古音在十七部。〖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圭ɡuī   注解:瑞玉也。瑞者,以玉为信也。上圜下方。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圜。上圜下方,法天地也。故应劭曰: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以圭为阴阳之始,故六十四黍为圭。四圭为撮,十圭为一合,量于此起焉。方言曰:鼃,始也。多不得其解,愚谓鼃从圭声。与圭同音。鼃始也,卽圭始也。公执桓圭九寸。桓,玉部作瓛。此不改者,依周礼文也。郑曰双植谓之桓,桓圭以宫室之象为瑑饰。侯执信圭,伯执躳圭,皆七寸。郑曰:信当为身。身圭,躬圭皆象以人形为瑑饰。九寸,七寸谓其长也。子执榖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二玉以榖以蒲为瑑饰,五寸谓其径也。□封诸矦。详周礼大宗伯典瑞,玉人。天子以封诸侯,诸侯守之以主其土田山川,故字从重土。从重土。重土者,土其土也。古畦切。十六部。楚爵有执圭。此说楚制之乖异也。其事□见各书。若国策之景翠、庄辛,淮南之荆佽非、子发,说苑之鄂君子皙,吕览之能得五员者,皆楚执圭者也。高注淮南曰:楚爵功臣赐以圭,谓之执圭。比附庸之君。珪,古文圭从玉。古文从玉。谓颁玉以命诸侯,守此土田培敦也。小篆重土而省玉,葢李斯之失与。今经典中圭珪错见。○圭珪移于部末者,许例当如此也。文一百三十一今去堀。  重二十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土部         标题:垚yáo   注解:土高皃。依韵会所据本,与广韵合。从三土。会意。吾□切。二部。凡垚之属皆从垚。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垚部   标题:尧yáo   注解:高也。尧本谓高。陶唐氏以为号。白虎通曰:尧犹峣峣。峣峣,至高之皃。按焦峣,山高皃。见山部。尧之言至高也。舜,山海经作俊。俊之言至大也。皆生时臣民所偁之号,非谥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会意。兀者,高而上平也。高而上平之上又增益之以垚。是其高且远可知也。吾□切。二部。□,古文尧。此从二土,而二人在其下。小徐本、汗□、古文四声韵尚不误,汲古阁乃大误。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垚部   标题:堇qín   注解:黏土也。内则:涂之以谨涂。郑曰:谨,当为墐,声之误也。墐涂,涂有穰草也。按郑注墐当为堇,转写者误加土耳。玉篇引礼堇涂,是□冯时不误也。郑谓土□穰曰堇。许说不尒。葢土性黏者,与埴异字同义也。从黄省,从土。从黄者,黄土多黏也。会意。巨斤切。十三部。按徐仙民、篇、韵皆居隐切。凡堇之属皆从堇。□,古文堇。古文从黄不省。□,亦古文。此篆各本皆讹。今依难字古所用形声更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堇部   标题:艰jiān   注解:土难治也。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按许书无〈豤下土〉字。疑古艰卽今〈豤下土〉字,豤亦艮声也。从堇□声。古闲切。古音在十三部。囏,籒文艰,从喜。必有喜悦之心,而后畏其艰,而后无不治也。故从喜。此字见周礼。2190文二 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堇部   标题:里lǐ   注解:凥也。郑风:无踰我里。传曰: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周礼载师廛里。郑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矣。里,居也。县师郊里。郑云:郊里,郊所居也。遗人乡里。郑云:乡里,乡所居也。遂人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榖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毛诗亦借里为悝。悝,病也。从田从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良止切。一部。一曰士声也。一说以推十合一之士为形声。凡里之属皆从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里部   标题:厘lí   注解:家福也。家福者,家居获佑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汉孝文帝纪:诏曰:今吾闻祠官詋厘,皆归福于朕躬。如淳曰:厘,福也。贾□传受厘宣室是也。如说冣合。应劭注厘为祭余肉,失之。师古直谓厘为禧之叚借字。禧与厘虽同在古音弟一部,然义各有当。厘字从里。里者,家居也。故许释为家福。与禧训礼吉不同。春秋三经僖公,史记作厘公,叚借字耳。有叚厘为牦者,经解云差若毫牦,或作厘是也。有叚厘为赉者,大雅厘尔女士传曰:厘,予也。厘尔圭瓒传曰:厘,赐也。有叚厘为理者,尧典允厘百工是也。从里□声。里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里部   标题:野yě   注解:郊外也。邑部曰:歫国百里曰郊。冂部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诗召南、邶风传皆曰:郊外曰野。郑风传曰:野,四郊之外也。论语:质胜文则野。包咸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从里予声。羊者切。古音在五部。□,古文野,从里省,从林。亦作埜。2193文三 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