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97 页/共 976 页

【戌集下】【頁字部】 【廣韻】【集韻】□毗至切,音鼻。【廣韻】首也。 又【集韻】犬初生子,一曰首子。與□同。 【字彙補】譌作□。 膔 【未集下】【肉字部】 膔 【集韻】盧谷切,音祿。腹鳴也。 聗 【未集中】【耳字部】 聗 【集韻】力協切,音。耳垂也。【釋名】幘蹟也。或曰聗聗,折其後也。 胢 【未集下】【肉字部】 胢 【正字通】同。 耹 【未集中】【耳字部】 耹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說文】周語曰:回祿信於耹遂。註:回祿,火神。再宿爲信。耹遂,地名。 又【廣韻】音也。 又【集韻】其淹切,音箝。義同。 耻 【未集中】【耳字部】 耻 【正字通】俗恥字。(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聖 【未集中】【耳字部】 聖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正切,聲去聲。【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洪範】睿作聖。【傳】於事無不通之謂聖。【禮禮運三代之英疏】萬人曰傑,倍傑曰聖。【孟子】大而化之之謂聖。【風俗通】聖者,聲也。聞聲知情,故曰聖也。 又【諡法】稱善賦□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聖木。【註】食之令人智聖也。 又水名。【水經注】聖水,出上谷東,過長鄕縣北,又東過安次縣,而東入于海。 又姓。 又【韻補】叶裳聲切,音成。【常璩華陽國志贊】仲元抑抑,邦家儀型。子雲□達,煥乎弘聖。 聘 【未集中】【耳字部】 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正切,音娉。【說文】訪也。【徐曰】聘,訪問之以耳也。【廣韻】問也。【禮曲禮】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公羊傳隱十一年】大夫來曰聘。【穀梁傳隱九年】聘,問也。【周禮秋官】時聘,以結諸侯之好。【儀禮聘禮】大問曰聘,小聘曰問。 又昏禮娶問亦曰聘。【禮內則】聘則爲妻。 又【正字通】以幣帛召隱逸賢者,升進之,曰徵聘。應召登仕者稱聘君。 又【五音集韻】匹名切,娉平聲。訪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都果切,音朶。筨□,竹名。【吳筠竹賦】筨□綷文而繡攄。【酉陽雜俎】筨□如繡畫,百葉爲一枝。【永嘉記】筨□竹,筍六月生,迄九月,味與箭竹筍相似。 又【集韻】杜果切,音嫷。杜罪切,音隊。杜臥切,音惰。義□同。 【廣韻】同□。 罣 【未集中】【网字部】 罣 【廣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絓或作罣。掛也。【玉篇】礙也。 又【廣韻】古惠切【集韻】涓惠切,□音桂。義同。 又【集韻】胡卦切【韻會】胡界切,□音畫。義同。 罤 【午集中】【目字部】 罤 【玉篇】同□。省文。【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玉篇】兔網。 肞 【未集下】【肉字部】 肞 【篇海類編】音义。腶肞,脯也。 肠 【未集下】【肉字部】 腸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又【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股 【未集下】【肉字部】 股 【唐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音古。【說文】髀也。【韻會】脛本曰股,輔下體者。【易說卦】巽爲股。【疏】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爲股也。【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前漢高五王傳】因退立,股戰而栗。【註】股,脚也。戰者,懼之甚也。 又【釋名】股,固也,爲强固也。 又車上近轂者亦名股。【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註】股,謂近轂者也。方言,股以喻其豐。 又磬上亦有股。【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其博爲一,股爲二,鼓爲三。【註】股,磬之上大者也。 又國名。【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 【集韻】或作□。亦作骰。 肢 【未集下】【肉字部】 肢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廣韻】□躰。【集韻】體四胑也。或作□□,通作支。【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又腰肢。【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又【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佒也。 肣 【未集下】【肉字部】 肣 【廣韻】胡男切,音含。【玉篇】舌也。【廣韻】排囊柄也。又同函。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牛腹也。 又【集韻】【韻會】□渠金切,音琴。【集韻】斂也。灼龜首仰足肣。【史記龜筴傳】肣開。【註】音琴。肣謂兆足斂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肥牛脯。或从含。 肥 【未集下】【肉字部】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腓。【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易遯卦】上九肥遯。【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吳語】建肥胡。【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註】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詩衞風】我思肥泉。【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合肥。【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註】肥,白狄也。 又姓。【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註】薄也。 又水名。肥者,通作淝。【詩衞風】我思肥泉。【釋文】肥,或作淝。 【戌集中】【雨字部】 【玉篇】於今切,音隂。沉雲貌。 【正字通】□字之譌。 翲 【未集中】【羽字部】 翲 【廣韻】撫招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音漂。高飛也。【類篇】翲翲,飛也。 又【廣韻】【集韻】□匹妙切,音剽。義同。 胺 【未集下】【肉字部】 胺 【廣韻】烏葛切【集韻】阿葛切,□音遏。肉敗臭。【博雅】胺,敗也。 胻 【未集下】【肉字部】 胻 【唐韻】戸更切【集韻】何庚切,□音行。【說文】脛耑也。从肉,行,意兼聲。【廣韻】牛勢胻也。【五音集韻】肚也。又【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音炕。【博雅】胻,脛也。【史記龜筴傳】壯士斬其胻。【註】脚脛也。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又下孟切,行去聲。義□同。 胼 【未集下】【肉字部】 胼 【集韻】蒲眠切,音蹁。胼胝,皮堅。【玉篇】皮厚也。手足胼胝。【集韻】或作跰。通作骿。 能 【未集下】【肉字部】 能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又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又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寅集中】【山字部】 【字彙補】蒲沒切,音勃。山也。 脝 【未集下】【肉字部】 脝 【廣韻】許庚切【集韻】【韻會】虛庚切,□音亨。【廣韻】膨脝,脹也。【集韻】膨脝,腹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聞腹膨脝。 又【韻會】通作亨。【韓愈石鼎聯句】豕腹漲彭亨。 脞 【未集下】【肉字部】 脞 【廣韻】倉果切【集韻】【韻會】取果切【正韻】徂果切,□坐上聲。【玉篇】叢脞,細碎無大略。【集韻】小也。一曰切肉爲脞。【書臯陶謨】叢脞。【傳】叢脞,細碎無大略。 又【廣韻】醋加切【集韻】醋伽切,□音。脆也。 又【集韻】徂禾切,音矬。又村戈切,音遳。又損果切,音□。義□同。 苭 【申集上】【艸字部】 苭 【唐韻】烏皎切,音杳。【玉篇】草長貌。 脟 【未集下】【肉字部】 脟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說文】脅肉也。一曰脟,腸閒肥也。一曰膫也。 又【廣韻】力兗切【集韻】力轉切【正韻】盧轉切,□音臠。臞也。一曰切肉臠也。【廣韻】割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脟割輪焠。【註】脟與臠同。言臠割其肉。【楚辭九歎】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註】脟音臠。 又【集韻】盧活切,音捋。義同。 又【正韻】披交切,音胞。腹中水府。 脠 【未集下】【肉字部】 脠 【唐韻】丑連切【集韻】尸連切,□音羶。【說文】生肉醬也。【釋名】生脠,以一分膾,二分細切,合和挻攪之也。又【齊民要術】有燥脠法。 又【廣韻】丑延切【集韻】抽延切,□音鯅。【廣韻】魚醢也。 脡 【未集下】【肉字部】 脡 【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脯朐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與四脡脯。【註】伸曰脡。 又【集韻】待鼎切【正韻】徒鼎切,□音挺。義同。又【正韻】直也。【禮曲禮】鮮魚曰脡祭。【註】脡,直也。 緰 【未集中】【糸字部】 緰 【廣韻】度侯切【集韻】徒侯切,□音投。【說文】緰貲,布也。【急就篇註】緰,緆布之尤精者。 又【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音須。彩緰色也。【類篇】繻或从兪。 又人名。【公羊傳隱二年】紀履緰來逆女。【釋文】履緰,左氏爲裂繻。 又【集韻】容朱切,音兪。或从糸,裂繒也。 又【集韻】餘招切,音遙。帛也。 繥 【未集中】【糸字部】 繥 【篇海】虛之切,音嬉。笑也,樂也。 緱 【未集中】【糸字部】 緱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刀劒緱也。【史記孟嘗君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劒耳。又蒯緱。【註】蒯草名緱,謂把劒之物。言其劒無物可□,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 又【集韻】墟侯切,音摳。緱氏,地名。【戰國策】塞轘轅緱氏之口。【註】緱氏,以山爲名。【前漢武帝紀】將幸緱氏。【註】河南縣也。 又姓。【孝子傳】陳留緱氏女。考證:〔【戰國策】轅緱氏之口。〕 謹照原文轅上增塞轘二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北角切,音撥。手足指筋之鳴,音義□與□同。 亦作肑。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糖。 緲 【未集中】【糸字部】 緲 【韻會】弭沼切,音眇。微也。本作紗,今作緲。通作眇。【木華海賦】羣仙縹眇。【註】縹眇,遠視之貌。 緳 【未集中】【糸字部】 緳 【集韻】奚結切,音頡。【類篇】帶也。【莊子山木篇】正緳係履而過魏王。 練 【未集中】【糸字部】 練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鍊。【說文】湅繒也。【玉篇】煮漚也。【釋名】練,爛也,煮使委爛也。【急就篇註】練者,煮縑而熟之也。【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註】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又小祥服也。【禮檀弓】練而慨然。又練練衣,黃裏縓緣。【疏】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故曰練也。練衣者,以練爲中衣。 又□練。【禮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練桀俊。【戰國策】□練以爲揣摩。 又選也。【前漢禮樂志】練時日。 又閱歷也。【前漢韋賢傳】昔靡不練。【註】練猶閱歷之。 又姓。【廣韻】何氏姓苑云:南康人。 又通作湅。【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絲涗水。考證:〔【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曝練。〕 謹照原文曝練改暴練。 緵 【未集中】【糸字部】 緵 【廣韻】子紅切【集韻】祖叢切,□音。【玉篇】縷也。【史記孝景本紀】令徒隷衣七緵布。【註】緵,八十縷也。與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縫。 又【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九罭,魚罔也。【註】今之百囊罟,江東謂之緵。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弄切,音糉。義同。 又與稯通。【儀禮聘禮】十筥曰稯。【註】古文稯作緵。考證:〔【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緵罟,魚罔也。〕 謹照原文緵罟魚罔也改九罭魚罔也。 緶 【未集中】【糸字部】 緶 【廣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音□。【說文】交枲也。一曰緁衣也。【廣韻】縫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義同。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音匾。褰裳。亦作□。考證:〔【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蒲眠切不得音編,今照集韻音編改音蹁。 緷 【未集中】【糸字部】 緷 【廣韻】【集韻】【韻會】□古本切,音袞。【爾雅釋器】百羽謂之緷。 又【廣韻】【集韻】□王問切,音暈。【說文】緯也。 又【廣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混。【博雅】束也。【玉篇】大束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苦本切,音捆。窘遠切,音卷。義□同。 緸 【未集中】【糸字部】 緸 【集韻】伊眞切,音因。【馬融長笛賦】緸□蜿蟺。【註】搖動貌。 緹 【未集中】【糸字部】 緹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說文】帛丹黃色。【博雅】赤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四曰緹齊。【疏】其色紅赤,故以緹爲名。又【地官草人】凡糞種赤緹用羊。【註】緹,縓色也。又【春官司服註】今時五伯緹衣,古兵服之遺色。【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遺象。 又【廣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音體。義同。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天黎切,音梯。義□同。 緺 【未集中】【糸字部】 緺 【廣韻】古蛙切【集韻】【韻會】公蛙切,□音媧。【說文】綬紫靑色。【史記滑稽傳】佩靑緺。【後漢輿服志註】紫綬名緺,其色靑紫。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集韻】盧戈切,音驘。義同。 又【正韻】古禾切,音戈。義同。 緻 【未集中】【糸字部】 緻 【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音稚。【說文】密也。【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玉篇】縫補敝衣也。【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其敝者謂之緻。【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又褸謂之緻。【註】襤褸,綴結也。 緼 【未集中】【糸字部】 緼 【廣韻】烏渾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温。【說文】紼也。【禮玉藻】一命緼韍幽衡。【註】緼,赤黃之閒色,所謂韍也。【小爾雅】緼,朱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於云切【正韻】紆倫切,□音煴。【玉篇】絪緼,元氣也。【易繫辭】天地絪緼,萬物化醇。【釋文】絪緼,亦作氤氳。 又紛緼。【楚辭九章】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註】紛緼,盛貌。【廣雅】紛緼,亂也。 又【廣韻】於粉切【集韻】【韻會】委隕切【正韻】委粉切,□音藴。【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緼邪。【註】緼,淵奧也。 又【廣韻】枲麻也。【禮玉藻】緼爲袍。【註】緼謂今纊及舊絮也。 又【前漢蒯通傳】卽束緼,請火於亡肉家。【註】緼,亂麻。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初患切,音篡。小舂也。 怸 【卯集上】【心字部】 怸 【字彙補】古文悉字。註詳七畫。 縋 【未集中】【糸字部】 縋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博雅】縋,繩索也。【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縌 【未集中】【糸字部】 縌 【廣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音逆。【說文】綬維也。【前漢翟方進傳】赤韍縌。【註】服曰:縌卽今之綬也。師古曰:縌者,系也,謂逆受之也。【後漢輿服志】自靑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縌者,古珮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集韻】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