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428 页/共 976 页

嘙 【丑集上】【口字部】 嘙 【字彙補】皮波切,音婆。呪語。 倅 【子集中】【人字部】 倅 【集韻】【韻會】□取內切,音淬。【說文】副也。又副車曰倅。【周禮夏官】戎僕掌王倅車之政。【又】諸子國子存遊倅,使之修德學道。【註】遊倅,倅未仕者。又【前漢趙充國傳】倅馬什之。又今郡倅稱半刺,猶半刺史之職也。 又【集韻】【正韻】□藏沒切,音卒。百人爲倅。周禮作卒。考證:〔【周禮夏官】戎僕掌王倅車之政。【又】國子存遊倅,使之修德樂道。【註】遊倅,子之仕者。〕 謹照原文國子上增諸子二字。樂道改學道。子之仕者改倅未仕者。 偊 【子集中】【人字部】 偊 【韻會】王矩切,音羽。偊偊,獨行貌。【前漢東方朔傳】行步偊旅。【註】曲躬貌。又【列子楊朱篇】偊偊爾愼耳目之觀聽。通作踽。俗讀若舉。義同。 偅 【子集中】【人字部】 偅 【集韻】朱用切,音踵。儱偅,不遇貌。儱偅與龍鍾,隴種,躘踵通,皆狀其潦倒。【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註】遺失貌,卽龍鍾。【埤蒼】作躘踵。【指南】作儱僮。【北史李穆傳】宇文泰戰敗,敵兵追及,穆以鞭擊泰曰:籠東軍士,爾曹主安在。籠東猶隴種,言兵敗披靡也。字雖各別,音義相同。 又與憧同。【易咸卦】憧憧往來,京房本改作偅。 又同僮。【漢張公神道□】驂白鹿兮從仙僮。 埼 【丑集中】【土字部】 埼 【廣韻】【集韻】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曲岸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觸穹石,激埼堆。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或作碕崎隑。 侦 【子集中】【人字部】 偵 【廣韻】丑貞切【集韻】【韻會】癡貞切【正韻】丑成切,□音檉。□也,探伺也。【杜預左傳註】諜者曰游偵,亦謂之閒諜。【後漢淸河孝王傳】內使御者,偵伺得失。【循吏任延傳】止罷偵候戍卒。 一作□。【鶡冠子王鈇篇】□諜足以相止。【註】□偵同。 俻 【子集中】【人字部】 俻 【字彙】同備。 俳 【子集中】【人字部】 俳 【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音牌。俳優,雜戲。【史遊急就篇】倡優俳笑,是優俳一物而二名也。 又【集韻】蒲枚切,音裴。俳佪,亦作徘徊。【淮南子本經訓】坐俳而歌謠。 僝 【子集中】【人字部】 僝 【廣韻】昨閉切,音孱。【玉篇】僝僽,惡罵也。 又【集韻】子兗切,棧上聲。見也。【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註】方,且也。鳩,聚也。僝,見也。言共工鳩聚,見其功也。 又【正韻】除戀切,音饌。具也。【左思魏都賦】僝拱木於山林。【註】言魏具材木,宮室經始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唐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說文】臞也。【廣韻】瘦也。 又【廣韻】苦蟹切【集韻】口駭切,□音楷。義同。 □ 【未集下】【肉字部】 □ 【集韻】遵爲切,音嗺。劑□,□也。 傴 【子集中】【人字部】 傴 【唐韻】於武切【集韻】【韻會】委羽切,□於上聲。【說文】僂也。【左傳昭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禮喪服制】傴者不袒。【註】袒露膊傴者可憎,故不露。【淮南子齊俗訓】傴者,使之塗。【註】傴人塗地,因其俛也。 俗讀若偶,別作□,□非。 侌 【子集中】【人字部】 侌 【玉篇】古文隂字。註詳阜部八畫。 仢 【子集中】【人字部】 仢 【集韻】【韻會】□弼角切,音雹。【爾雅釋天】奔星爲仢約。【郭註】流星也。 又【廣韻】市若切【集韻】是若切,□音芍。義同。 又【集韻】亭歷切,音狄。【說文】約也。◎按字書仢同彴。有三義:一曰奔星,一曰橫木渡水,一曰約也,而音切各不同,《字彙》《正字通》皆失之。蓋訓流星者有二切,一雹音,一芍音。其音雹者,本《爾雅》奔星爲仢約。註:蒲握切,音雹。《正韻》弼角切,同。《玉篇》則變用通廣門法,扶約切,亦得雹音。《字彙》不知此,其用符約切,切母《切韻》與《玉篇》同。而音房入聲,則與《爾雅》《正韻》《玉篇》異。蓋《字彙》不知《玉篇》之用通廣,仍以音和門法釋之,此其所以誤也。至彳部彴,《字彙》仍音薄,想亦疑於心久而攺耳。其音芍者,本《廣韻》市若切,訓流星也。《正字通》因之,註職略切,音灼,以譏《字彙》薄縛二音之非,不知職略切之與市若切,一隸禪母,一隸照母,如天淵之別。蓋《廣韻十八藥》仢有二切,市若切音芍者,訓流星。之若切音斫者,訓橫木渡水。《玉篇》之約切,《正韻》《字彙》職略切,俱與《廣韻》切同,皆訓橫木渡水,則其與奔星之音雹芍者無涉明矣。乃《正字通》專務闢《字彙》而不知,誤認《廣韻》橫木之音爲奔星之音,此《正字通》所以誤也。又有音狄者,蓋本《說文》徒歷切,訓約也一條。《玉篇》《字彙》音切□與《說文》同。而《正字通》則攺从丁歷切,音狄。不知丁隸端母,徒隸定母,隂陽淸濁之迥異,丁歷切卽不音狄矣。此則《正字通》之誤也。至於訓奔星者,此有雹芍二音,《說文》之徒歷切訓約者,與奔星無涉。而《字彙》《正字通》之音狄者,遺約也一解,而俱謾綴於奔星之後,曰義同。是奔星之仢,亦可讀如狄,豈非《字彙》《正字通》之皆誤者乎。二書音切,譌誤甚多,姑記其尤誤者於此。 亲 【酉集上】【見字部】 親 〔古文〕□寴□【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註】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註】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而養。【註】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註】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註】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叶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从□。今省作亲。【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非。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 伺 【子集中】【人字部】 伺 【廣韻】息吏切【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四。偵□也。又察也。【前漢文三王傳】左右弄口積,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又【唐書陸贄傳】李楚琳挾兩端,有所狙伺。 又通司。【前漢灌夫傳】魏其與夫人益市牛酒,令門下□司,至日中,丞相不來。 又【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相咨切,□音斯。義同。 別作〈貝司〉。 亘 【子集上】【二字部】 亘 【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說文】求宣也。揚布也。 又與桓同。烏亘,外國名。◎按亘本作□,與亙字不同。亙从二从舟。舟今作亙。□从二从囘,囘卽回字,今从日作亘。又毛晃曰:紹興二年,禮部看詳姓氏,从水从亘,水名。从木从亘,木名。从木从亘者,皆定讀曰亘。若《晉書》亘彝,亘溫,《書禹貢》西傾因亘是來之類是也。 亣 【子集上】【亠字部】 亣 【唐韻】他達切,音闥。【說文長箋】原本亣,佗蓋切,與大字徒蓋切本作一字異傍,居上爲大,處下爲亣。徐氏謬讀蓋爲盇,又改作佗達切,而歸之入聲,誤矣。 仞 【子集中】【人字部】 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孔安國曰】八尺曰仞。【禮祭義】築宮仞有三尺。【前漢賈誼傳】鳳凰翔於千仞。 又度深曰仞。【左傳昭三十二年】仞溝洫。 又與認通。【列子天瑞篇】天地萬物不相離,仞而有之,皆惑也。【註】仞卽認。【淮南子人閒訓】非其事者,勿仞也。仞人之事者敗。 又與牣通。滿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充仞其中。 又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子貝自仞以伐庸。【註】仞入庸道。 一作軔。【孟子】掘井九軔。 【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爲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長以尋,度地以步。《小爾雅》四尺曰仞,王肅从之。包咸鄭□謂七尺曰仞。《書》爲山九仞。《釋文》仞,七尺也。《應劭漢書註》:五尺六寸曰仞。顏師古非之曰: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尋也。顏說與孔安國同,顏以八尺爲仞是也。《說文》以仞爲申臂一尋,非。一尋止六尺耳。或曰古尺短,周尺八尺,以今度之一寸,又減二分,應劭之說據漢尺也。《莊子庚桑楚》步仞之丘註:七尺曰仞,亦非。 仰 【子集中】【人字部】 仰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音□。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魚向切,音□。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伆 【子集中】【人字部】 伆 【廣韻】【集韻】□武粉切,音吻。【揚子方言】伆邈,離也。吳越曰伆。【博雅】斷也。 又【集韻】文拂切,文入聲。義同。 仅 【子集中】【人字部】 仅 【六書故】同付。【正譌】又,手也。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仅。 又【集韻】與帑同。(僅)【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覲。【說文】纔能也。 又少也,餘也。通作堇廑。亦作。【禮射義】蓋有存者。 又劣也。 仄 【子集中】【人字部】 仄 【說文】厠本字。通作側。 又平仄,字聲也。 又仄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王侯其肅。 又赤仄,錢名。 又【六書本義】湢仄,水流貌。作,非。又稫仄,禾密貌。作稫稄,非。 从厂从人。厂音罕,山石之厓巖。人處厂下,有慮傾側之象。 □ 【補遺】【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口骨切,音窟。臋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丑一切,音抶。肥滑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維傾切,音營。聲也。 □ 【辰集上】【日字部】 □ 【字彙補】同昔。○按《集韻》昔,籀作□。又□。 仕 【子集中】【人字部】 仕 【唐韻】【韻會】鉏里切【集韻】上史切,□音士。仕宦也。【禮曲禮】四十曰强而仕。【禮運】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 又官名。登仕郞。見【隋書百官志】。將仕郞,見【韓愈與于襄陽書】。 又察也。【詩小雅】弗問弗仕,勿罔君子。【箋】不問而察之,則下民未罔其上矣。 又通事。【詩大雅】武王豈不仕。【註】仕,事也。 又【韻補】叶牀舉切,音齟。【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執順以傳,反和無咎。野音暑。咎音榘。 仦 【備考】【子集】【人字部】 仦 【字彙補】乃巧切,音嫋。【說略】小兒也。◎按卽仯字之譌。 付 【子集中】【人字部】 付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 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 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仂 【子集中】【人字部】 仂 【廣韻】林直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數之餘也。【禮王制】祭用數之仂,喪用三年之仂。【註】十分之一也。【疏】以爲分散之名。通作阞。【周禮冬官考工記】以其圍之阞捎其數。【註】阞,三分之一也。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玉篇】勤也。 伊 【子集中】【人字部】 伊 〔古文〕□□【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音蛜。彼也。【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又發語辭。【詩邶風】伊余來墍。又【小雅】伊誰云從。 又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又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又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又伊威,委黍也。【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又姓。 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又木名。【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又【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考證:〔【詩邶風】伊余來曁。〕 謹照原文來曁改來墍。 毥 【辰集下】【毛字部】 毥 【玉篇】思巡切,音荀。毛初生貌。 又【集韻】徐閏切,音殉。毛羽利也。 淽 【巳集上】【水字部】 淽 【集韻】渚市切,音止。水名。一曰原名,霸陵在其上。 令 【子集中】【人字部】 令 【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又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 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 又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 又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 又姓。 又【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 又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 又令狐,複姓。 又【詩齊風】盧令令。【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 又與鴒通。【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 又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又【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 又【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亦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 又【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 又叶呂張切,音良。【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 【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考證:〔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二爲長。〕 謹照漢書以二改以下。 价 【子集中】【人字部】 价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善也。又大也。【詩大雅】价人維藩。 又佋价。與介同。(價)【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迓切,□音駕。【說文】物直也。【家語】孔子爲政三月,鬻羔豚者不飾價。【後漢張讓傳】當差之官者,皆于西園諧價。 古借用賈。賈音古,轉去聲,義同。 伒 【子集中】【人字部】 伒 【集韻】居焮切,音靳。相也。 伯 【子集中】【人字部】 伯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又第三等爵曰伯。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又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又【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又叶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又叶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又叶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考證:〔【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九命作伯。【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伯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謹照原文召伯之伯改公。言九伯下增者字。 亨 【子集上】【亠字部】 亨 〔古文〕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庚切,音哼。通也。【易乾文言】亨者,嘉之會也。 又【唐韻】【集韻】□許兩切,同享。【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 又【唐韻】【正韻】□普庚切,同烹。【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詩豳風】七月亨葵及菽。【周禮秋官小司□】凡禋祀五帝,實鑊水納亨亦如之。【註】致牲也。 又【韻補】叶鋪郞切,音鎊。【詩小雅】或剝或亨,叶下將彊。又【史記韓信傳】狡兔死,獵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按古惟亨字兼三義,後加一畫,作享獻之享,加四點作烹飪之烹,今皆通用。考證:〔【周禮秋官小司□】凡禋祀五帝,實鑊水納亨。〕 謹照原文納亨下增亦如之三字,以足文義。 〔按古惟亨字兼三義,後加一畫,作享獻之亨。〕 謹按文義享獻之亨謹改爲享獻之享。 □ 【未集下】【肉字部】 □ 【玉篇】【五音集韻】□下革切,音覈。肉也。 □ 【未集下】【肉字部】 □ 【五音集韻】許運切,音訓。羊□也。通作臐。【字彙】羊羹也。 京 【子集上】【亠字部】 京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驚。大也。【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又【爾雅釋丘】丘絕高曰京。【廣雅】四起曰京。 又【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京師。京,大也。師,衆也。【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又數名。十億爲兆,十兆爲京。 又姓。漢京房,宋京鏜。 又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註】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京。京卽原字。 又人名。【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京。【東觀漢紀】京作原。古通用。 又與鯨同。【前漢揚雄傳】騎京魚。 又與强同。【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强。【莊子註】作禺京。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詩小雅】憂心京京,叶上將下痒。【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註】京猶齊也。卿音羌。考證:〔【揚子方言】燕之北,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謹照原文改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扏 【卯集中】【手字部】 扏 〔古文〕【唐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緩持也。一曰不固也。 一說扰字之譌。 亡 【子集上】【亠字部】 亡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又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又【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又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又【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 【說文】从入从□。【徐曰】□音隱,隸作亡。【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伦 【子集中】【人字部】 倫 【唐韻】力迍切【韻會】【正韻】龍春切,□音淪。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 又類也。【禮曲禮】儗人必于其倫。 又義也。【禮祭統】夫祭有十倫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析幹必倫。【註】順其理也。 又比也。【儀禮卽夕】凡絞紟用布,倫如朝服。【禮中庸】毛猶有倫。【疏】毛雖細物,猶有形體可比也。 又等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超距,絕於等倫。 又擇也。【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倫膚九,實于一鼎。【註】擇其至美者。 又姓。伶倫之後。 代 【子集中】【人字部】 代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岱。更也,替也。【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代之。【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 又世也。【家語】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 又不還曰代。 又國名。趙之先有代國。【前漢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關。【應劭曰】古代國。又州名。漢代郡屬幽州,魏攺爲州。 又姓。周代舉,明代賢。 又【方書】脈□有代。【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代則絡脈有過,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代。 又叶徒帝切,音地。【楚辭九章】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代。願□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 又叶湯的切,音剔。【揚子太□經】將軍入虛,莫之得也。出險登丘,莫之代也。 伹 【子集中】【人字部】 伹 【廣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音疽。拙也。 仱 【子集中】【人字部】 仱 【集韻】其淹切,音箝。仱侏,樂人。 又居陵切,音兢。大也,愼也。 亞 【子集上】【二字部】 亞 【唐韻】【集韻】□衣駕切,鴉去聲。【說文】醜也。象人局背之形。 又【爾雅釋言】亞,次也。【蜀志】諸葛亮管蕭之亞。 又【增韻】少也。【廣韻】就也。 又姻亞,壻之父曰姻,兩壻相謂曰亞。【詩小雅】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別作婭。 又【集韻】【正韻】□於加切,音鴉。【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 又【趙古則曰】物之岐者曰亞。俗作丫椏。 又【正韻】烏落切。【正譌】與堊同,塗飾牆也。 又與惡同。【史記盧綰傳】綰孫他人封亞谷侯。【漢書】作惡谷。【語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印,古亞惡二字通用。 又與滹通,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又與稏通,稻也。【韻會】稏通作罷亞。 又【郝敬讀書通】壓通作亞。【杜甫上巳宴集詩】花蕊亞枝紅。又【人宅詩】花亞欲移竹。□與壓同。 【字彙】正譌云:亞本涂飾字,餘皆借義,旣爲借義所奪,小篆遂从土作堊字,又从心作惡字以別之。亞、堊、惡本一字,《秦詛楚文》以亞駝代滹沱,則因聲借用明矣。◎按《字彙》說是,但俗旣習用借義已久,姑載本義於後,以備一字原委云。考證:〔【爾雅釋詁】亞,次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蜀志】諸葛亮管簫之亞。〕 謹照原文管簫改管蕭。 亼 【子集中】【人字部】 亼 【集韻】秦入切,音集。【說文】亼,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讀若集。【徐鉉曰】此疑只象形,非从人一也。【正譌】亼,古集字。凡會合等字□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