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81 页/共 976 页

堵 【丑集中】【土字部】 堵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音賭。【說文】垣也。一丈爲板,五板爲堵。【詩小雅】百堵皆作【韓詩外傳】原憲居環堵之室,茨以蓬蒿。 又懸鐘磬之名。【周禮春官】小胥半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虡,謂之堵,全□之在一虡,謂之肆。 又相安曰安堵。【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 又畜積之象。【莊子盗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 又方語,若箇,這箇,兀的,曰阿堵。【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字,婦令婢以錢繞牀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中物。 又姓。【左傳】鄭有堵叔。 又【廣韻】章也切【集韻】止野切,□音者。縣名。【史記張釋之傳】釋之,堵縣人。亦姓。【左傳】鄭堵女父,堵狗。 又山名。【山海經】苦山東曰堵山,神天愚居之。 又水名。【水經注】堵水,出堵陽北山南,源逕小堵鄕。【後漢光武紀】岑彭爲征南大將軍,討鄧奉于堵鄕。 又【集韻】東徒切。同闍。城門臺也。 又時遮切,音蛇。【爾雅釋宮】闍謂之臺。闍,或从土。考證:〔【周禮春官】小胥凡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簴,謂之堵,全陳之在一簴,謂之肆。〕 謹照原文凡爲堵改半爲堵。註内兩簴字□改虡。 塎 【丑集中】【土字部】 塎 【廣韻】余隴切【集韻】尹竦切,□音甬。埫塎,不安貌。 垙 【丑集中】【土字部】 垙 【廣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音光。陌也。 或作□□。 垜 【丑集中】【土字部】 垜 【字彙】同垛。 垨 【備考】【丑集】【土字部】 垨 【五音篇海】同守。 埣 【丑集中】【土字部】 埣 【集韻】蘇對切,音碎。土不黏者。 又蘇骨切,音窣。土頹落也。 域 【丑集中】【土字部】 域 〔古文〕□□【唐韻】雨逼切【集韻】【韻會】【正韻】越逼切,□音棫。邦也。區域也,界局也。【古氣墳】歸止居域。【詩商頌】肇域彼四海。【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又宇內曰域中。【莊子秋水篇】汎汎乎若四方之無窮,無所畛域。【淮南子俶眞訓】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 又外國曰絕域。【前漢武帝紀】詔州郡察吏民,有可爲將相,使絕域者。 又墓限曰域。【周禮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叶下竹。 別作□,見【佩觿】。□與□不同。□音耊,从戈从口从□。此从或从土。□,同□。□dié,同□。 埩 【丑集中】【土字部】 埩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理也,治也。 又【廣韻】士耕切【集韻】鉏耕切,□音崢。魯城北門池。 □ 【未集下】【肉字部】 □ 【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音行。【廣韻】熟肉。【集韻】肉湇也。【博雅】□謂之。 又【集韻】居行切,音庚。五味香鬻也。 埳 【丑集中】【土字部】 埳 【玉篇】同坎。【莊子秋水篇】埳井之蛙。 堕 【丑集中】【土字部】 墮 【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同□。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旣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 又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儐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 又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同惰。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孈。義同。 又【廣韻】他果切,音垛。倭墮,髻也。 又叶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紫燄噓呵,高靈下墮。冶音與。又□、□,同隓。同墮。【史記高祖紀】漢王急推墮二子。【賈誼傳】梁王墮馬。墮字原从阜,不从隋作。 堞 【丑集中】【土字部】 堞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城上女牆。【左傳襄二十七年】盧蒲嫳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左思魏都賦】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又【集韻】託協切,音帖。義同。 【說文】作□。或作□□。 堤 【丑集中】【土字部】 堤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 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 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與隄通。 【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 堧 【丑集中】【土字部】 堧 【廣韻】而緣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宣切。□同壖。韋昭曰:河邊地。張晏曰:城旁地。一曰城下田。 又廟外垣內游地。【前漢申屠嘉傳】鼂錯穿太上皇廟堧垣。【師古曰】堧者,外垣之內,內垣之外。 又【廣韻】乃臥切【集韻】奴臥切,□音愞。沙土也。又【集韻】奴亂切,音餪。水濵地。亦作□壖。互見壖字註。 □ 【未集中】【耳字部】 □ 【字彙補】子測切。同□,以新汁漬舊穀。□,zì,以新穀汁漬舊穀汁。 塔 【丑集中】【土字部】 塔 【唐韻】吐盍切【集韻】【韻會】託合切,□音榻。物墮聲也。 又【集韻】達合切,音沓。累土也。【說文】西域浮屠也,或七級九級,至十三級而止。其五級者,俗謂之錐子。唐太宗貞觀三年,長安宮城南建大慈恩寺,造甎浮圖,藏釋元奘所取西域佛經,名鴈塔。梵本謂之鴈塔者,昔有伽藍,依小乗食三淨食。三淨食者,鴈犢鹿也。一日見鴈飛,輒曰:衆僧闕供摩訶薩埵,宜知摩訶薩埵,梵言好施也。一鴈應聲而墮。衆曰:此鴈垂戒,宜旌彼德,因建塔瘞鴈,鴈塔之名因此。唐韋肇及第,偶題名慈恩寺鴈塔,後遂爲故事。【後魏常山義七級□】梵言僧婆,華言鴈。梵言窣堵波,華言塔也。 又【字苑】佛堂也。【魏釋老志】募建宮宇曰塔,近稱刹宇謂之塔院。 又姓,見【統譜】。 又叶方伐切,音髮。【蘇轍功臣寺詩】晚隂生林莽,落日猶在塔。行招兩社僧,共步靑山月。 一作墖。 墤 【丑集中】【土字部】 墤 同塊。 埇 【丑集中】【土字部】 埇 【廣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道上加土。與甬道甬同。 又地名,在淮泗閒。 埶 【丑集中】【土字部】 埶 【唐韻】魚祭切【集韻】【韻會】【正韻】倪制切,□同藝。【說文】種也。 又六埶,才埶,□詳藝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始制切,音世。與勢同。【禮禮運】□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註】在埶,居尊位也。去謂不由禮而去仁讓及上著義考信著過五事也。【前漢高帝紀】秦得百二,地埶便利。 基 【丑集中】【土字部】 基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朞。【揚子方言】基,據也。在下,物所依據也。【詩大雅】止基廼理。【潘岳藉田賦】結崇基之靈趾。 又田器。【孟子】雖有鎡基。 又門塾之址。【詩周頌】自堂徂基。 又樂名。【孝經緯】伏犧之樂曰立基。 又山名。【山海經】亶爰山東三百里,曰基山。 又【集韻】渠之切。與朞通。【咸陽靈臺□】承祠基年,□魚複生。又叶古詣切,音計。【劉向列女頌】以爲世基。叶下避字。 堟 【丑集中】【土字部】 堟 【廣韻】持兗切【集韻】柱兗切,□音篆。耕合也。一曰耕土卷也。 堬 【丑集中】【土字部】 堬 【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冢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冢謂之堬。凡墳堬培塿埒垠塋壟,皆冢別名。 堻 【丑集中】【土字部】 堻 【集韻】資辛切,音蓁。潤澤也。 塑 【丑集中】【土字部】 塑 同塐。【宋謝顯道曰】明道如泥,塑人及接人,渾是一團和氣。 塟 【丑集中】【土字部】 塟 【正字通】俗葬字。 墕 【補遺】【丑集】【土字部】 墕 【字彙補】與堰同。漢王景有墕流法。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與□同。 壖 【丑集中】【土字部】 壖 【正字通】與堧同。【前漢食貨志】田其宮壖地。 又岸邊地。【史記河渠書】故盡河壖。 又牆外短垣。【前漢臨江王榮傳】侵廟壖爲宮。 壡 【丑集中】【土字部】 壡 【玉篇】古文叡字。註詳又部十四畫。明冲敬太子載壡。 栶 【辰集中】【木字部】 栶 【集韻】伊眞切,音因。木名。 圈 【丑集上】【囗字部】 圈 【集韻】驅圓切,犬平聲。與棬同。屈木所爲,巵匜之屬。或作桊□□。 又【集韻】去爰切,綣平聲。又逵員切,音權。義□同。 又【唐韻】其卷切【正韻】逵眷切,□音倦。【說文】養畜之閑也。【玉篇】牢也。 又【唐韻】【集韻】□渠篆切,倦上聲。又【集韻】窘遠切,音□。義□同。 又姓。漢有圈稱,撰□留風俗傳,避難攺姓卷。 又【唐韻】巨万切【集韻】【韻會】具願切,□韏去聲。與□同。地名。【公羊傳文十一年】楚子伐圈。【註】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萬反。 又【集韻】【正韻】□去遠切,音綣。【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註】圈,轉也,謂徐趨曳轉,循地而行也。【釋文】圈,去阮反。又舉遠反。 圌 【丑集上】【囗字部】 圌 【唐韻】市緣切【集韻】淳沿切,□音遄。與篅同。【說文】判竹圜以盛穀也。 又【唐韻】【集韻】□是爲切,音垂。【集韻】山名,在吳郡。○按今靖江有圌福二山,卽其地也。又【正字通】竇圌山,在綿州。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集韻】丘廉切,音□。耳也。 坋 【丑集中】【土字部】 坋 【唐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音憤。【說文】塵也。一曰大防。 又拌也。【前漢貨殖傳】胃脯。【註】以末椒薑坋之。 又【廣韻】【集韻】□扶問切,音分。義同。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與□,拚同。 洰 【巳集上】【水字部】 洰 【類篇】臼許切,音拒。水中物曰洰。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五江切【集韻】【韻會】吾江切,□音□。崆,山峻貌。【張衡南都賦】其山則崆嶱嵑。【註】山石高峻貌。【韓愈贈張籍詩】詎敢陵崆。叶上厖下椿。  又【集韻】五公切,音腢。義同。 【集韻】或作□。 坏 【丑集中】【土字部】 坏 【廣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正韻】鋪杯切,□音胚。【爾雅釋山】山再成曰坏,一曰山一成。 又山名。【吳會志】大坏,小坏山在洮湖中,溧陽宜興之界,二山相望,水環若浮,故名。 又陶瓦未燒曰坏。【後漢崔駰傳】坏冶一陶,羣生得理。 又【集韻】【韻會】【正韻】□蒲枚切,音裴。以土封罅隙也。【禮月令】仲秋,蟄蟲坏戸。孟冬,使有司坏城郭。 又屋後牆。【淮南子齊俗訓】魯君欲相顏闔,使人以幣先焉,闔鑿阫而遁。【揚雄解嘲】作坏。 又神名。【莊子大宗師】堪坏得之,以襲崑崙。通作阫。(壞)〔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壞切,音怪。毀也。 又胡怪切,若□。自毀也。【毛氏韻增】凡物不自敗而毀之則古壞切,如魯恭王壞孔子宅之類是也。物自敗則胡怪切,如春秋傳魯城門壞之類是也。 又【集韻】乎乖切,音懷。壞隤,山名。 又胡罪切,音瘣。【詩小雅】譬彼壞木,疾用無枝。 又叶胡對切,音潰。【詩大雅】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又叶戸恢切,音回。【家語】孔子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與下萎叶。萎,音哀。 浀 【巳集上】【水字部】 浀 【正字通】與曲通。浀池,水名。【左傳桓十二年】盟于曲池。【穀梁傳】作浀池。【公羊傳】作歐蛇。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逸織切,音弋。【博雅】耩□,耕也。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五音篇海】同瞯。 嚲 【丑集上】【口字部】 嚲 【廣韻】【正韻】丁可切【集韻】【韻會】典可切,□音癉。【玉篇】本作,廣也。又【廣韻】垂下貌。【岑參詩】柳嚲鶯嬌花復殷。 又【集韻】一曰厚也。 嚿 【丑集上】【口字部】 嚿 【篇海】胡白切,音嚄。誇也。 囁 【丑集上】【口字部】 囁 【廣韻】之涉切【集韻】質涉切,□音讋。【玉篇】口無節也。 又【廣韻】口動也。 又【玉篇】私罵也。 又【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玉篇】囁嚅,多言也。【廣韻】口動。 又呫囁,詳前呫字註。 【集韻】本作讘。同喦。 囆 【丑集上】【口字部】 囆 【集韻】丑邁切,音蠆。人名。【公羊傳襄十四年】鄭公孫囆。【釋文】囆,敕邁反。【左傳】【穀梁傳】□作蠆。 回 【丑集上】【囗字部】 回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又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又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又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又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又【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又【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又【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又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又【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 俗作囬。 因 【丑集上】【囗字部】 因 〔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又【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 【集韻】或作。考證:〔【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盼者,無因至前也。〕 謹照史記漢書本傳盼□作眄,改眄。 囧 【丑集上】【囗字部】 囧 【唐韻】【集韻】【韻會】□俱永切,音憬。【說文】窻牖麗廔闓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僕。正本作囧,俗訛作冏。見【書囧命】。 又與烱同。【韓愈詩】蟲鳴室幽幽,月吐窻囧囧。【註】囧囧猶烱烱也。烱从火囧。 场 【丑集中】【土字部】 場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祭神道也。【師古曰】築土爲壇,除地爲場。 又收禾圃曰場。【詩豳風】九月築場圃。【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 又校士曰文場。【班固答賔戲】婆娑乎術藝之場。【沈佺期詩】累年同畫省,四海接文場。 又戰爭之地曰戰場。李華有弔古戰場文。 又釋氏開堂設戒曰選佛場。【傳燈錄】丹霞將應舉,道遇一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霞曰:選佛當往何所。客曰:江西馬大師出世,此選佛場也。 又【集韻】尸羊切,音商。【揚子方言】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場,一曰浮壤。 場與埸別。或作畼。俗作塲。 坆 【丑集中】【土字部】 坆 【字彙】古梅字。【正字通】土木殊類,作梅,非。一曰俗墳字。今坟字。 坐 【丑集中】【土字部】 坐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又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考證:〔【左傳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其山下,大敗之。〕 謹照原文覆其山下改爲覆諸山下。〔本作□。【說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 謹照說文□改□。留改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