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朝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 第 10 页/共 16 页

恩赐白素谢表一首(并答)   沙门不空言。伏奉中使元应全宣 圣问。兼赐白素等。捧受惭悚罔知所图。伏以。摄生无方自婴疾苦。致力不逮祸夭琼华。更沐 恩私。锡问频及。无任悲荷之至。谨附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惶诚恐谨言。   大历九年五月五日   沙门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表上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道行圆明。慈悲普洽。少婴常疾。轸虑殊深。节物所沾。劳此申谢也。   三藏和上遗书一首   吾普告四众弟子等。大教总特浩汗深广。瑜伽秘密谁测其源。吾自髫龀出家。依师学业。讨寻梵夹二十余年。昼夜精勤。伏膺咨禀。方授瑜伽四千颂法。奈何积衅深重。先师寿终。栖托无依。凭何进业。是以远游天竺。涉海乘危。遍学瑜伽。亲礼圣迹。得十万颂法藏印可。相传来归帝乡。福地行化。然一朝供奉为三代帝师。人主尽授瑜伽密传法契。爰自今圣弘教。最深十八会瑜伽尽皆建立。三十七圣众一一修行。每入道场。依时念诵。九重万乘恒观五智之心。阙庭百寮尽持三密之印。吾当代灌顶三十余年。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五部琢磨成立八个。沦亡相次。唯有六人。其谁得之。则有金阁含光.新罗慧超.青龙慧果.崇福慧朗.保寿元皎.觉超。后学有疑。汝等开示。法灯不绝。以报吾恩。况吾年登七十。气力渐衰。汝等幼稚者多。故先遗嘱当院僧弟子慧胜等。少小事吾。恭谨无怠。勤劳岁久。实可矜怜。虽五部未沾。并一尊精熟修持成佛是可有余。各自策励如吾在日。必须和睦同共住持。若有害群。吾不祐汝。吾受持金刚。铃杵并银盘子菩提子念珠水精念珠并合子。并进供奉 圣人请入内。及保寿化度兴善诸寺弟子等。吾在之日。汝等依吾。吾护念汝。吾百年后。汝等依国。于国须忠。努力虔诚为国持念。国安人泰。吾愿满焉。青龙昙贞。大法真言吾先授与。至于契印渠未得之。汝等为吾转为授。却俗弟子功德使李开府。依吾受法三十余年。勤劳精诚。孝心厚深。河西南海问道往来。净影鸿胪躬亲供养。瑜伽五部先以授之。十七五身更增秘密。吾银道具五股金刚杵三股独股铃并留与开府。作念受持速证悉地。院中师僧开府往来捡挍如吾在日。务须安存。上下和睦。监使李大夫自监吾已来无少违意。往来进奏皆契圣心。不但辅佐 国家。亦为护法菩萨。普贤秘密寻以受持。踵袭大乘必当克证。吾银羯磨金刚杵四个并轮留与。受持为念取证菩提。佛法护持如吾在日。贤者赵迁。吾为翻经有时执笔。诸余钞写亦有其功。若爱出家为与闻奏。乐之处俗汝亦安存。吾后翻得文殊经一卷。宝楼阁念诵法一卷。如来藏经一卷。翻译虽终未及进奉。勾当写出为吾进都。宝金刚事吾日深。小心孝顺。至于念诵倍更精勤。留在院中同住供养。院内行者童子。上从贤德下至汝奴。汝仕大夫为奏与度。其苏但那野奢并放为良任从所适。乐在院中亦任本意。其庭秀为老亲见在南海欲得侍奉。亦语开府放去养亲令乔为是家人。久以[示*互]承随吾入内。圣人亦识。每偏驱使辛勤最多。件李大夫与奏出家。庄上有牛两头。可准钱物拾余贯。将陪常住。用充价直。收赎令乔院内应缘。道场所有幡华桢像诸功德等毡廗毯铜器瓷器蠡杯。一切并舍入文殊阁下道场。永为供养。不得转辄有零落出外借人。吾缘身衣并已舍尽有金八十七两银二百二十两半。并将施入五台山金阁玉华两寺。装修功德。所有家具什物柴器铁器瓦器床廗毡褥床子耨子及诸杂一切物等。吾并舍与当院受用。子弟往来须有投寄。梵夹阁上藏中安置其藏及经为是 敕赐镇院安置。汝常为 国转读持念焚香供养守护。并不得零落损失。吾奏 圣人造阁。下置文殊菩萨。上安汉梵之经。为国福田永代供养。阁则大改已成。作家欠钱装饰未了。轩廊门屋僧房亦未成立。所有搏零落残方榑木。汝共大夫计会善为闻奏修崇了却。阁成已后奉为 国家置三七僧。转经念诵。永资 圣寿。满吾本愿。东京 和上塔所师僧院舍庄园。汝亦为吾勾当成立。其车牛鄠县南庄并新买地及御宿川贴得稻地街南菜园。吾并舍留当院文殊阁下道场。转念师僧永充粮用香油炭火等供养。并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兰及有侵夺。其祥谷紫庄将倍常住。其庄文契并付寺家。吾重告诸弟子。汝等须知。人代无常谁免此也。师资之道以法义情亲不同骨肉。与俗全别。汝等若依吾语是吾法子。若违吾命则非法缘。吾寿终后。并不得著服及有哭泣攀慕。忆吾即勤加念诵。是报吾恩。亦不得枉破钱财威仪葬送。亦莫置其茔域虚弃人功。唯持一床。尽须念诵。送至郊外。依法荼毗。取灰加持。便即散却。亦不得立其灵机图写吾形。儒生七十二子尚有心丧。吾教灌顶相传都不然也。汝等诸子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即同普贤身。行普贤行。住普贤心。圆明廓周。五智齐现。修行如此。是契吾心。何劳驱驱营营非法不益之事。吾所告焉。汝等须依吾此处分。恐后无凭。仍请三纲直岁徒众等著名。为记邬波驮耶告。   大历九年岁次甲寅五月己亥朔七日乙巳   直岁慧达   典座明彦   都维那法高   寺主道遇   上座潜真   大辨正大广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三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四     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   凡一十九首 答制三首 总二十二首 ·请于兴善寺当院两道场各置持诵僧制一首  ·加开府仪同三司及封肃国公制告牒一首   ·三藏和上临终陈情表一首(并答)   ·和上初薨赐赙赠物制一首   ·敕诸孝子各守法教制一首   ·敕诸孝子著服丧仪制一首   ·赐孝子米面择地等手诏一首   ·和上写真影赞并序一首   ·恩赐起造灵塔绢制一首   ·谢恩赐造塔绢表一首(并答)   ·邓国夫人张氏祭文一首   ·弟子苾刍慧胜祭文一首   ·五日李相公祭文一首   ·赐司空并谥号制一首   ·大广智三藏行碑一首(沙门飞锡文)   ·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影赞一首(飞锡文)   ·六日敕遣中使祭文一首   ·六日元相公祭文一首   ·谢追赠司空并谥号表一首   请于兴善当院两道场各置持诵僧制一首   弟子僧慧朗.慧超.慧璨.慧海.慧见.慧觉.慧晖.右件僧等请于当院灌顶道场常为国念诵。僧慧干.慧果.慧严.慧云.慧信.慧珍.慧胜.慧深.慧应.慧行.慧积.慧俊.慧贤.慧英   右件僧等请于大圣文殊阁下常为 国转读 敕赐一切经。   以前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住此寺院二十余年。建立道场为 国持诵。灵应非一。不可名言。其大圣文殊阁 恩命赐钱修造向毕。既安梵夹。又有御经。理合弘持以资景福。其惠朗等二十一人。并久探秘藏。深达真乘。戒行圆明。法门标准。望依前件常令念诵转经。如后有事故。即请简择灼然有道行僧填阙。庶法灯不绝。圣寿无疆。   中书门下 牒大广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历九年六月六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书平章事李抱玉   司徒兼中书令使   加开府及封肃国公 制一首   敕。大道之行同合于异相。王者至理总归于正法。方化之齐致。何儒释之殊途。故前代帝王罔不崇奉法教弘阐与时偕行。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我之宗师。人之舟楫。超诵三学坐离于见取。修持万行常示于化灭。执律舍缚。护戒为仪继明善教之志。来受人王请。朕往在先朝。早闻道要。及当付嘱。常所归依。每执经内殿。开法前廗。凭几同胶序之礼。顺风比崆峒之问。而妙音圆演。密行内持。待扣如说。自涯皆晤。涤除昏妄。调伏魔冤。天人洗心于度门。龙鬼受职于神印。固以气消灾疠。福致吉祥。实惟弘我之多。宁止利吾之美。尝有命帙用申优礼而得为师。盛味道滋。深恩复强。名载明前志。夫妙界有庄严之土。内品有果地之殊。大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余如故。   大历九年六月十一日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司徒兼中书命使宣   中书舍人扬炎奉行   奉 敕如右牒到奉行   大历九年六月日   侍中阙   金紫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   朝议郎守给事中赵涓   六月 日       时都事   左司郎中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晏吏部侍郎阙   尚书左丞阙   告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大兴善寺三岁沙门大广智不空   奉 敕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光远   令史廗晟   大历九年六月 日下   三藏和上临终陈情辞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不空幼事先师。已过二纪。早承天泽。三十余年演瑜伽法门。奉累圣之恩眄。自从 陛下临御殊私转深。赐黄阁以宴居。降 紫微而问道。积恩重叠。日月相继。虽复精恳。岂酬万一。而露电难驻。蒲柳易衰。一从伏枕。自春往夏 陛下深[目*奏]。存问再三。中使名医相望道路。但以膏盲之病虽针药而难生。生灭之质宁恋惜而能固。忽从昨夜已来。顿觉气力弥惙身非己有。瞬息掩掩。心神寖微。违谢 圣朝。不任恋慕。不空今者年过中寿。未为夭逝。但以往时越度南海。周游五天。寻其未闻。习其未解。所得金刚顶瑜伽十万颂诸部真言及经论等五十余万颂。冀总翻译少答国恩。何夙愿之未终。忽生涯之已尽。此不空所以为恨也。伏惟 陛下降诸佛之慈惠。下从人之所愿。不空先进大圣文殊佛刹经。圣情寻许颁示中外。伏愿哀愍念临终之一言。冀福皇家。滋吉祥之万劫。实为僧人。生死荣幸。五钴金刚铃杵先师所传并银盘子菩提子及水精念珠并合子并谨随表进奉。临纸涕泣悲泪交流。永辞圣代。不胜恋慕之至。谨附监使李宪诚奉表陈辞以闻。沙门不空诚悲诚恋谨言。   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表上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行登十地。来自五天。敷演瑜伽。宣流梵夹。周游万里。践历 三朝。先译圣言。亲承师授。当下武之兴运。继前薪之火传。而弘菩萨心。为众生病弥留有问。宸悼增深。并宜依所请也 尔时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广智不空三藏和上表上陈情 圣恩垂涕。墨制旋降。所请皆依 和上情意。获申一心观行。右胁累足恬然而薨。弟子号慕中使奏闻 圣上宸悼殊深。辍朝三日。爰降中使。诣于僧伽蓝。宣慰众徒。及锡赙赠。   奉 敕绢三百疋。布二百端。宜送大兴善寺故大广智不空三藏院充赙赠物。   大历九年六月十六日宣   敕诸孝子各守法教 制一首   奉 敕语诸孝子等。和上为 三代国师。门徒稍众。宜各相和顺住瑜伽观行。依本教修行。如有违诤者即录名奏来。   大历九年六月十六日内谒者监李宪诚 宣   敕诸孝子着服丧仪 制一首   奉 敕语诸孝子。着服哭泣葬送威仪立灵塔置图写影来等。除此之外余一切并依遗书。   大历九年六月十八日中使李宪诚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