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 561 页/共 563 页
“又,舍利子,诸清净法亦无有相。所以者何?诸杂染法尚无有相,况清净法而可有相?
“又,舍利子,若能遍知诸杂染法如实性者,彼诸杂染皆不可得,然诸有情由颠倒故起诸杂染。诸颠倒者皆非真实,若非真实,则无实体亦无实相,若能如是如实遍知即名清净。诸杂染相尚不可得,况清净相而有可得?是故杂染、清净二法,俱非有相、非圆成实。
“又,舍利子,诸法无相、非圆成实说名无著,故说诸法无著为相。以一切法无著相故说名无著,愚夫异生著无著相。
“又,舍利子,如是名为说一切法无著为相。此无著相当知即是智所行处,亦是般若波罗蜜多所行之处。此无著相智所行处亦名般若波罗蜜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行无边境,诸无著性当知说名行无边境。
“又,舍利子,所行处者,当知此显非所行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行处相可能显示。
“又,舍利子,所行境者,当知显示非所行境,以一切法如实之性,如所有性皆不可得故。一切法非所行境,以一切法无境性故。若能如是遍知诸法,是则名为行一切境,虽作是说而不如说。若能如是遍知诸法都无所著,名无著相。由斯理趣,故说般若波罗蜜多无著为相。
“复次,舍利子,如是所说如来智境甚深法要,若欲宣说、分别、开示,助伴甚少。此中助伴,唯有见谛趣大菩提诸声闻等,及已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并见具足补特伽罗,于无上乘不复退者。彼见具足补特伽罗,亦于如是甚深法要,能正修行远离疑惑,身证菩萨已得净忍,于斯法要定无疑惑。
“又,舍利子,愚夫异生,如是妙法非彼行地。
“又,舍利子,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甚为难得,终不堕于下劣信解诸有情手。若诸有情曾事多佛,成就最胜清净善根,信解广大,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乃堕其手。当知如是诸有情类,已植无量广大善根,成就调柔清净意乐,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菩提种,发弘誓愿,行菩萨行,乘佛所乘,亲近如来、应、正等觉,于甚深法如理请问,故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堕在其手。当知如是诸有情类,或已证得无生法忍,或近当证无生法忍,故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堕在其手。当知如是诸有情类,疾证无上正等菩提,除悲愿力不求速证。当知如是诸有情类,于诸佛所已得受记,或复不久当得受记。当知如是诸有情类,设未得佛现前受记,如已得佛现前记者。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善根未熟,薄福德故,尚不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经典名字,况得手执读诵、受持、书写、供养、为他广说?彼能如是,无有是处。若诸有情善根已熟,宿愿力故,得遇此经听闻、受持、书写、读诵、恭敬、供养、为他广说。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善根增盛意乐调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乃堕其手。我记说:彼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或菩萨乘或声闻乘,由得此法深心爱乐,先虽懈怠,多乐睡眠,起不正知,不住正念,或心散乱,或耽饮食,或爱珍财,或好粗语,或喜暴恶,或怀傲慢,或根暗钝无所了知;彼由如是善根力故,前所说过一切皆转。由得如是甚深法要,设是声闻转成菩萨,于甚深法倍生爱乐,于诸境界能不放逸,于诸善法爱乐修行,勇猛正勤离诸懈怠,一心摄念守护诸根,不出粗言不行暴恶,恒修恭敬乐习多闻,精进炽然无所贪染,善能简择甚深法义。若欲圆满如是功德,当勤修学甚深法要。
“复次,舍利子,若诸菩萨或声闻乘,闻斯法要获殊胜果,谓闻如是甚深法要,决定不复行诸放逸,于诸恶法不生保信,善欲精进俱无退减,于所修行不生慢缓,于外邪法不乐思求,于贪、恚、痴不多现起。如是等果无量无边,皆由得闻此深法要。
“又,舍利子,甚深法要非但耳闻即名为果,要不放逸精进修行,如实了知远离众恶,自他俱利乃名为果。又闻法者,谓于法要如实了知精勤修学,非于正法起异解行。若于正法起异解行,当知彼类不名闻法。
“又,舍利子,汝等皆应于所闻义方便善巧,起无倒解安住正行。若于法义起颠倒解不正修行,当知彼类于佛正法定无顺忍。
“又,舍利子,于我正法毗奈耶中如说行者乃得顺忍。言顺忍者,谓于正法无倒简择发起正行。
“又,舍利子,顺忍具足补特伽罗安住正行,当知决定不堕地狱、傍生、饿鬼诸恶趣中,疾能证得正法胜果。
“又,舍利子,诸有情类不应保信微少善根,谓彼即能脱诸恶趣,勤行精进亦不可保,乃至于法未具正见,于诸恶趣犹有堕落。
“又,舍利子,若于正法圆满修学得顺忍已,能不复造感恶趣业,不复懈怠起顺退分,于下劣位不恐退堕,于所修行心不慢缓。何以故?舍利子,彼于杂染清净分中能正遍知,得如实见达一切法,颠倒所起虚妄心现不生执著。彼于正法甚深义趣,已得正见具足顺忍,聪敏调柔住清净戒,律仪正行、轨则所行,由得顺忍无不具足。天、龙、药叉、阿素洛等尚恭敬彼,何况诸人!天、龙、药叉、阿素洛等一切于彼尚应爱念、归趣、供养、守护、围绕,不令恶缘损坏身命及所修行,何况诸人!故应勤修正法顺忍,若得顺忍,天、龙、药叉、阿素洛等常随守护、恭敬供养曾无暂舍。”
时,舍利子告善现言:“云何具寿默然无说?云何不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者如来、应、正等觉现前为证,今此大众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是真法器,意乐清净愿闻深法。”
善现答言:“唯!舍利子,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是故我今默无所说。
“又,舍利子,我都不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见有诸菩萨众,不见能说,不见所说,亦复不见由此、为此、因此、属此、依此而说。我于此中既无所见,云何令我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设我欲说,谁是能说?谁是所说?亦复不知何由、何为、何因、何属、何依而说,我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宣说、不可显示、不可戏论。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能宣说、无能显示、无能戏论。若能如是方便表示,即显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以过去相说,不可以未来相说,不可以现在相说。
“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无相、无说。又,舍利子,我都不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如是相,可以此相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蕴、处、界等三世之相非深般若波罗蜜多,蕴、处、界等三世之相所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是深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子,蕴、处、界等三世之相所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不可施设、不可显示、不可戏论,非语业等所能诠表。
“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说示诸法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蕴、处、界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行、非行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缘起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名色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我、有情等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法界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有系、离系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因缘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苦乐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安立、非安立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生灭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染净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本性、非本性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世俗、胜义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谛实、虚妄相故而现在前,不由说示移转、趣入相故而现在前。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离众相故,不可显示此是般若波罗蜜多、在此般若波罗蜜多、由此般若波罗蜜多、为此般若波罗蜜多、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属此般若波罗蜜多、依此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我不见法,由此法故说示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子,无有少法能显能取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又,舍利子,非深般若波罗蜜多能显能取诸蕴、处、界、缘起、明脱。又,舍利子,诸出世间妙慧通达亦复不能显取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如法不能显取诸法,如何显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真实理趣,即能了知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现在前。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蕴、处、界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名及色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染净法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诸缘起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诸颠倒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我、有情界等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地、水、火、风、空、识界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欲、色、无色界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布施、悭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量、神通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诸谛道果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法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所有法智及非智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尽无生智及灭智故而现在前,不由显示涅槃法故而现在前。
“又,舍利子,如无有法由显示法而现在前,我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若能了知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由显示所有法故而现在前,即能了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又,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诸法有合有散而现在前。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为诸蕴、诸处、诸界有合有散,不为诸行有合有散,不为缘起有合有散,不为颠倒有合有散,不为欲、色、无色界有合有散,不为地、水、火、风、空、识界有合有散,不为我、有情界等有合有散,不为法界有合有散,不为布施、悭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有合有散,不为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量、神通有合有散,不为诸谛道及道果有合有散,不为声闻、独觉、菩萨、佛地及法有合有散,不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平等有合有散,不为无著、尽无生智有合有散,不为涅槃有合有散而现在前。
“又,舍利子,如无有法为法合散而现在前,我当云何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然,舍利子,我观此义作如是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说示。又,舍利子,我都不见有如是法,可名能说,可名所说,可名由此、为此、因此、属此、依此而有所说,云何令我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告善勇猛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行。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皆是颠倒之所等起,非实非有邪伪虚妄。又,善勇猛,譬如于法有所行者,皆行颠倒,皆行不实;如是菩萨若有所行,应行颠倒,应行不实。非诸菩萨应颠倒行及不实行之所显了,亦非菩萨行颠倒行及不实行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又,善勇猛,颠倒、不实则非所行,是故菩萨不于中行。
“又,善勇猛,言颠倒者即是虚妄、愚夫异生之所执著。如是诸法不如是有,如是所执不如其相,是故说名颠倒、不实。故诸菩萨不行颠倒、不行不实,由此菩萨名实语者,亦得说名无倒行者。若实无倒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一切行断名菩萨行。此菩萨行不可显示是此、由此、在此、从此,非诸菩萨行所显了。何以故?善勇猛,以诸菩萨息一切行行菩萨行,谓息异生、声闻、独觉有取著行行菩萨行。
“又,善勇猛,如是菩萨于诸佛法亦复不行,亦不执著此是佛法、由此佛法、在此佛法、属此佛法。如是菩萨亦复不行一切分别、异分别行,谓诸菩萨不行分别及异分别。一切分别、异分别断,名菩萨行。善勇猛,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自性,异分别者谓于诸法分别差别,非一切法可得分别及异分别。以一切法不可分别、异分别故,若分别法则于诸法作异分别,然一切法远离分别及异分别。
“又,善勇猛,言分别者是谓一边,异分别者是第二边,非诸菩萨行边、无边。若诸菩萨于边、无边俱无所行,是诸菩萨亦不见中,若见中者则行于中,若行中者则行于边,非中有行、有显、有示、离行相故。又,善勇猛,所言中者,当知即是八支圣道。如是圣道于一切法都无所得而现在前,如是圣道于一切法都无所见而现在前。
“又,善勇猛,若时于法无修无遣,尔时名为止息之道。此止息道于一切法无修、无遣、超过修遣,证一切法平等实性。由证诸法平等实性,道相尚无,况见有道?又,善勇猛,止息道者,谓阿罗汉漏尽苾刍。何以故?善勇猛,彼遣道故,非修非遣故名为遣,彼遣亦无故名为遣,以遣修故说名为遣。
“又,善勇猛,若有修遣应有所得不名为遣,此中遣者谓遣修性,此中无修故名为遣,以修无故遣亦非有,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何以故?善勇猛,遣不可说,离遣性故。复何所离?谓颠倒法不复等起,及不实法不复等起。
“又,善勇猛,非诸颠倒能起颠倒。夫颠倒者无实所起,非于此中有实起故。若于此中有实所起不名颠倒,以无实起故名颠倒。
“又,善勇猛,诸菩萨众随觉诸法离诸颠倒。所以者何?诸菩萨众了知颠倒皆非实有,谓颠倒中无颠倒性。由知颠倒实无所有,非颠倒中有颠倒性故,说菩萨随觉诸法离诸颠倒。由觉诸法离诸颠倒,不复于法更生颠倒。若于此中无复颠倒,则于此法亦无所行。何以故?善勇猛,一切颠倒皆有所行,由有所行则有等起,所行、等起皆由颠倒虚妄分别。诸菩萨众于所行法,皆无分别亦无等起,是故说名远离颠倒。由无颠倒则无所行,由无所行则无所起,故说菩萨行无所行。无所行者谓于诸法都无所行,亦不观察亦不示现有所行相,故说菩萨行无所行。若能如是行无所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色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缘受、想、行、识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知诸所缘性远离故。若知所缘其性远离,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眼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缘耳、鼻、舌、身、意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知诸所缘性非实故。若知所缘其性非实,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色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缘声、香、味、触、法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知诸所缘颠倒所起,若颠倒起则非真实。若知所缘颠倒所起性非真实,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眼识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缘耳、鼻、舌、身、意识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知诸所缘皆是虚妄。若知所缘皆是虚妄,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名色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觉诸所缘无所缘性。若觉所缘无所缘性,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我、有情等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如实知我、有情等想性非真实。若能知我、有情等想性非真实,则于诸行都无所行;若于诸行都无所行,则离诸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行我想、有情想乃至知者想、见者想,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遣一切想。若能遣除一切想者,则于诸想都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行颠倒、见趣、诸盖,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缘颠倒、见趣、盖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知诸颠倒、见、盖所缘都非实有。若知颠倒、见、盖所行都非实有,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缘起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遍知缘起及彼所缘。若诸菩萨遍知缘起及彼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欲、色、无色界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三界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三界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布施、悭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遍知布施、悭贪乃至般若、恶慧所缘。若诸菩萨遍知如是一切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无倒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量、神通等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于诸所缘自在觉了亦能除遣。若诸菩萨于诸所缘自在觉了亦能除遣,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苦、集、灭、道谛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除遣苦、集、灭、道所缘。若能除遣四谛所缘,则无所遣亦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明脱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明脱所缘。若能除遣明脱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尽、无生、无造作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尽、无生、无造所缘。若能除遣此诸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地、水、火、风、空、识界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地、水、火、风、空、识界所缘。若能除遣此诸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声闻、独觉、菩萨、佛地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声闻、独觉、菩萨、佛法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涅槃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遍知涅槃所缘。若诸菩萨遍知涅槃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相好清净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相好清净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相好清净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佛土清净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佛土清净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佛土清净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声闻圆满功德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圆满功德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声闻圆满功德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摩诃萨不缘菩萨圆满功德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普能除遣菩萨圆满功德所缘。若诸菩萨普能除遣菩萨圆满功德所缘,则无所行,故说菩萨行无所行。
“善勇猛,若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遍知一切所缘而行,除遣一切所缘而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八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六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色清净而行,亦不缘受、想、行、识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色乃至识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眼清净而行,亦不缘耳、鼻、舌、身、意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眼乃至意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色清净而行,亦不缘声、香、味、触、法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色乃至法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眼识清净而行,亦不缘耳、鼻、舌、身、意识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眼识乃至意识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名色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名色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我清净而行,亦不缘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等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使知者、见者、使见者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我乃至使见者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颠倒清净而行,亦不缘见趣、诸盖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颠倒、见趣、诸盖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缘起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缘起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欲、色、无色界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欲、色、无色界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布施、悭贪清净而行,亦不缘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布施、悭贪乃至般若、恶慧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地界清净而行,亦不缘水、火、风、空、识界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地界乃至识界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过去、未来、现在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过去、未来、现在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无著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无著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念住清净而行,亦不缘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无量、神通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念住乃至神通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明及解脱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明及解脱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有情诸法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已能遍知一切有情诸法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缘一切清净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诸菩萨通达一切所缘本性清净故。若诸菩萨通达一切所缘本性清净,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色乃至识、此由色乃至识、此属色乃至识、此从色乃至识,是诸菩萨不如是见色等法故,便于色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于色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眼乃至意、此由眼乃至意、此属眼乃至意、此从眼乃至意,是诸菩萨不如是见眼等法故,便于眼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于眼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色乃至法、此由色乃至法、此属色乃至法、此从色乃至法,是诸菩萨不如是见色等法故,便于色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于色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见此是眼识乃至意识、此由眼识乃至意识、此属眼识乃至意识、此从眼识乃至意识,是诸菩萨不如是见眼识等法故,便于眼识等不举不下、不生不灭、不行不观,于眼识等所缘亦不行不观。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受、想、行、识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眼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色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过去、未来、现在;则不行眼识是过去、未来、现在,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过去、未来、现在。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我、我所,亦不行受、想、行、识是我、我所;则不行眼是我、我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则不行色是我、我所,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所;则不行眼识是我、我所,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我、我所。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是乐是苦等,亦不行受、想、行、识是乐是苦等;则不行眼是乐是苦等,亦不行耳、鼻、舌、身、意是乐是苦等;则不行色是乐是苦等,亦不行声、香、味、触法是乐是苦等;则不行眼识是乐是苦等,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是乐是苦等。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不行色属我非余,亦不行受、想、行、识属我非余;则不行眼属我非余,亦不行耳、鼻、舌、身、意属我非余;则不行色属我非余,亦不行声、香、味、触、法属我非余;则不行眼识属我非余,亦不行耳、鼻、舌、身、意识属我非余。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色乃至识,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于眼乃至意,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于色乃至法、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于眼识乃至意识,亦不行集、不行灭,不行深、不行浅,不行空、不行不空,不行有相、不行无相,不行有愿、不行无愿,不行有造作、不行无造作。何以故?善勇猛,如是诸法一切皆有恃执、动转、戏论、爱趣,谓我能行如是动转,我于此行如是戏论,我由此行如是爱趣,我依此行如是恃执。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恃执、动转、戏论、爱趣害诸无知无所恃执,无恃执故,都无所行亦无执藏;无执藏故,无所系缚亦无离系,无所发起亦无等起。如是菩萨害诸恃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勇猛,若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色乃至识,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于眼乃至意,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于色乃至法,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于眼识乃至意识,亦不行常、无常,不行乐、无乐,不行我、无我,不行净、不净,不行空、不空,不行如幻,不行如梦,不行如光影,不行如谷响。何以故?善勇猛,如是诸法有寻、有伺、有行、有观。此中菩萨了知一切有寻、有伺、有行、有观害一切行,遍知诸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是为宣说诸菩萨行。”
尔时,善勇猛菩萨摩诃萨便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
于是佛告善勇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勇猛,色乃至识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眼乃至意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色乃至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眼识乃至意识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名色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缘起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杂染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业果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颠倒、见趣、诸盖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欲、色、无色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等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使知者、见者、使见者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地、水、火、风、空识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有情界、法界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布施、悭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进、懈怠、静虑、散乱、般若、恶慧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贪、瞋、痴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无量、神通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苦、集、灭、道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明及解脱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尽智、无生智、无造作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声闻、独觉、菩萨、佛地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声闻、独觉、菩萨、佛法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过去、未来、现在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无著智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涅槃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思议。何以故?善勇猛,菩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心所生故名不可思议,亦不生心故名不可思议。
“复次,善勇猛,若谓心生是为颠倒,谓心不生亦是颠倒,若能通达心及心所俱无所有则非颠倒。善勇猛,非心本性有生、有起、有尽、有灭。善勇猛,颠倒相应,谓心、心所有生、有起、有尽、有灭。善勇猛当知,此中心可开示,由颠倒起亦可开示。
“善勇猛,愚夫异生不能觉了心可开示,及不觉了从颠倒起亦可开示;由不觉了可开示故,于心远离不能正知,亦不正知所缘远离,由斯执著心即是我、心是我所、心依于我、心从我生。彼执心已,复执为善,或执非善,或执为乐,或执为苦,或执为断,或执为常,或执见趣,或执诸盖,或执颠倒,或执布施、悭贪,或执持戒、犯戒,或执安忍、忿恚,或执精进、懈怠,或执静虑、散乱,或执般若、恶慧,或执三界,或执缘起,或执名色,或执贪、瞋、痴,或执嫉悭等,或执我慢等,或执苦、集、灭、道,或执四大、空、识,或执有情、法界,或执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或执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或执无量、神通,或执明及解脱,或执尽、无生智,或执无造作智,或执佛、法、僧宝,或执声闻、独觉、菩萨、佛地,或执声闻、独觉、菩萨、佛法,或执无著智,或执般涅槃,或执佛智,或执相好,或执佛土,或执声闻圆满,或执菩萨圆满,或执诸余杂染、清净。
“善勇猛,诸菩萨众于如是等种种法门不生执著,知见有情所起颠倒心、心所法,于一切处终不发起颠倒之心,亦不依心起诸颠倒。何以故?善勇猛,诸菩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远离颠倒心、心所法,证心本性清净明白,于中都无心、心法起。善勇猛,愚夫异生依所缘境,起心、心所执有所缘,执有一切心及心所。诸菩萨众知彼所缘及彼所起心、心所法都无所有,是故不生心、心所法。
“菩萨如是观察一切心、心所法本性清净、本性明白,愚夫颠倒妄生杂染,复作是念:‘由所缘境心、心所生,了知所缘无所有故,心、心所法皆不得生,既不得生亦无住、灭。心、心所法本性明净,离诸杂染清白可乐。心性不生亦无住、灭,亦不令法有生、住等,但诸愚夫妄执斯事。’如是菩萨知心、心所本性不生亦不住、灭,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行时,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依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由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我今从此而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作如是念:‘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此由般若波罗蜜多,此依般若波罗蜜多,此属般若波罗蜜多。’彼由此念,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诸菩萨于诸般若波罗蜜多,无见无得而行般若波罗蜜多,是行般若波罗蜜多。”